中国外长访印;印媒:新德里发出“强烈而坦率的信息”

俄乌冲突深刻改变地缘政治格局,中国和印度由于拒绝制裁俄罗斯,受到了西方的强大压力。共同的命运拉近了两国之间的距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周四晚抵达新德里。这是加勒万谷爆发冲突后,中国官员首次对印度进行的最高级别访问。
然而,王毅访印行程并不轻松。据《印度时报》报道,周五,印度向中国传达了一个强烈而坦率的信息,即如果边境地区的局势“不正常”,两国双边关系就无法恢复正常。
报道称,在与王毅进行近3个小时的“坦诚”会谈中,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断言,恢复正常关系需要恢复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据了解,边界问题在王毅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之间的会晤中也很突出。双方同意尽早彻底解决脱离军事接触的问题,以使双边关系顺利发展。消息人士称,双方还强调需要在外交、军事层面继续积极互动,以恢复和平。
一位了解讨论情况的消息人士称,多瓦尔说,“目前局势的持续不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 ,“恢复和平与安宁将有助于建立互信,为关系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新德里已经非常明确地表示,在边界僵局以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解决之前,它不能与中国关系“一切照旧”。
2020年6月发生的加勒万河谷冲突,是40多年来中印边境最严重的冲突。在冲突发生的第二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对外发表声明称,6月15日晚,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双方人员伤亡。
给中国造成的所有麻烦中,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中印边境有长达3500多公里的未划定边界。2020年中美关系坠入低谷,当时的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科技战和宣传战,同时印度加入了以遏制中国为目的的“四方安全机制”,紧抱美国的大腿。莫迪政府认为有机可乘,推行蚕食中国领土的“前进政策”,把公路修到争议地区,遭到了针锋相对的回应,印度没有占到便宜还吃了哑巴亏。
《印度斯坦时报》抱怨称,王毅的访问似乎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即只有边境僵局结束,两国关系才能向前发展。文章称,过去两年来,在解决困扰这两个亚洲大国关系的主要问题上,双方几乎没有取得什么进展——拉达克地区的军事对峙,导致双方在实控线维持数万名军队,尽管双方已经举行了15轮军事会谈和8轮外交会谈。
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印度的表现很亮眼。这背后的根本还是利益。印度是因为俄印关系更铁,不听美国调遣才短期跟中国达成部分一致。印度对中国西部领土的觊觎是与生俱来的,边境关系不会因为俄乌冲突而搁置 。
但是,我们和印度做不了朋友,也不要做敌人。俄乌战争和大家利益都息息相关,所以相互串门商量保护大家的一致利益。对于印度,我们既要斗争又要团结,以对付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美国。我们的重中之重就是先解决台湾问题。
印度曾经甚至有个战略构想,希望能够在美俄之间充当一个桥梁,游说俄罗斯认同它的“印太”构想,然后加入“印太战略”来共同制衡中国。这才是印度的内心世界。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俄美撕破脸,俄罗斯与中国关系更加牢固,印度不敢同时与中俄两大国为敌。印度今后的地缘政治地位将会有较大变化,“四方机制”可能变成“三缺一”。
作为回应,王毅表示,“作为成熟理性的发展中大国,中印要将边界问题置于双边关系适当位置,不应用边界问题定义甚至影响双边关系整体发展”。这是教训莫迪政府不要小孩子脾气,不要太冲动。希望印度成熟理性,有一点大国的样子,不要把中国的仁义视为软弱。远亲不如近邻,中印应该世代友好,尤其是在动荡的世界局势下。只可惜,在印媒的报道中,印度人很小气,王毅的话一句也没有出现。
什么“强烈而坦率的信息”,难道中国只有割地赔偿,才能博得印度的欢心吗?《环球时报》前总编胡锡进评论称,俄罗斯和中国正受到西方的挤压。印度迟早会成为下一个。西式民主不能改变印度作为一个非西方大国的命运。中国、俄罗斯和印度需要共同努力,在非西方国家和西方国家之间建立政治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