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多媒体本地化 | 本地化视频和音频不得不说的 5 件事

2022-10-31 23:14 作者:翻译技术点津  | 我要投稿


EC Innovations Multimedia Services

本地化视频和音频

不得不说的五件事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传播成本、互动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也成为了当下商务营销、活动企划、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跨境活动参与者选择借助音频、视频、动画、e-Learning 课件等手段进行高效的宣传与交流,这一趋势孵化了大量的多媒体本地化需求。

那么,相比于传统的文档本地化,多媒体本地化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01

脚本与字幕:不只翻译那么简单

与文档翻译不同,视频脚本与字幕翻译受更多因素的限制,如文本长度、句法结构等。首先,如果译文长度与原文长度相差过多,无论做字幕还是做配音,都会使译文看起来“格格不入”。其次,在翻译脚本与字幕文件时,即使源语言和目标语表述习惯不同,也要尽可能避免倒装等表达方式,以免译文与原文表意顺序相反,导致字幕或配音与视频画面展示的内容不对应。



如果需要本地化的视频有人物出镜,而您想要实现的是国际大片的对口型配音效果,那么,翻译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源语言和目标语的语音学特征对文本进行“再创作”,使其更适合演绎。


02

各类元素:无一遗漏,逐个击破

多媒体本地化不仅仅是翻译脚本这么简单。音视频文件由各种元素构成(如图形、图片、画面文字等)。在进行多媒体本地化的过程中,这些元素都需要进行合理的本地化处理,才不会让观众觉得突兀或看起来“跳戏”。


例如,在将 LTR (left-to-right) 语言转换为 RTL (right-to-left) 语言时(如将英文视频处理为阿拉伯文),除字幕和画面文字外,视频中展示的表格、图片、图表等,都需要逐一进行翻转处理,以适应当地的使用习惯。


03

成也配音,败也配音

与字幕相比,配音更符合母语观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因为通过听觉接收信息能够有效解放双眼,使其摆脱字幕的干扰,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视频内容上。然而,制作精良的视频内容,也需要口音纯正标准、情绪演绎到位的专业配音员的演绎,才能使观众获得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提高信息接收效率。


当然,如果您在某个项目中预算有限,或者项目内容不需要太多的情感演绎(如公司内部培训材料、e-Learning 课件旁白等),AI 配音则是您的高性价比解决方案。如今,伴随着 TTS 引擎的更新迭代,AI 合成语音早已摆脱了最初的生硬与不连贯。如今,浏览各大短视频平台时,您甚至很难分辨哪些视频采用的是人工配音、哪些使用了 AI 方案。



04

逐级质检必不可少

多媒体本地化项目中,质量检查需要深入到项目流程的每个环节中:源语言脚本听写完成后,需要母语人员对听写脚本进行审核;脚本译制工作完成后,需要专业审校对译文进行检查;配音结束后,需要音频检查人员对配音准确性进行验证。确保配音无误后,才能开始画面动画文字、字幕的制作以及音画同步的调整。全部工作完成后,还需要语言人员对最终成果进行交付前的全面检查。


生产过程中,每一环节的产出质量都是下一环节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逐级质检在多媒体本地化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每一环节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的付出,都是本地化人员对您和您终端客户的责任与义务。


05

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将助您事半功倍

从文本提取、脚本翻译、配音、字幕制作、国际音轨制作、音视字合并到成品质量把控,各个流程的合理规划与衔接都需要项目执行者对多媒体本地化流程与技术有深入的了解。只有经验丰富的语言服务供应商可以为您提供成熟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减少您在多媒体本地化工作上投入的时间与精力。


本文转载自:ECI创思立信

关注VX公众号“翻译技术教育与研究”、“语言服务行业”,了解更多语言服务行业与翻译技术相关的资讯和洞察~

多媒体本地化 | 本地化视频和音频不得不说的 5 件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