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笔记

2023-07-30 08:28 作者:bili_3537112351640049  | 我要投稿

1.存在的都得灭亡

原文:

但是,根据黑格尔的意见,现实性决不是某种社会状态或政治状态在一切环境和一切时代所具有的属性。恰恰相反,罗马共和国是现实的,但是把它排斥掉的罗马帝国也是现实的。法国的君主制在1789年已经变得如此不现实,即如此丧失了任何必然性,如此不合理性,以致必须由大革命(黑格尔总是极其热情地谈论这次大革命)来把它消灭。 所以,在这里,君主制是不现实的,革命是现实的。这样,在发展进程中,以前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都会丧失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如果旧的东西足够理智,不加抵抗即行死亡,那就是和平代替;如果旧的东西抗拒这种必然,那就是通过暴力来代替。这样一来,黑格尔的这个命题,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性,就是说,注定是不合理性的,一开始就是包含不合理性;凡在人们头脑是合乎理性的,都注定要成为现实的,不管它同现存的、表面的现实多么矛盾。按照黑格尔的思维方法的一切规则,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这个命题,就会变成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要一定要灭亡的。

个人理解:

凡是现存的,都是一定要灭亡的。黑格尔是在唯心的肯定普鲁士,但是他的辩证法却在唯物的否定普鲁士。


2.辩证哲学的实质

原文:

正如资产阶级依靠大工业、竞争和世界市场再实践中推翻了一切稳固的、历来受人尊崇的制度一样,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它本身就是这个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

个人理解:

发展就是螺旋前进;生成后,又灭亡;灭亡后,又生成。事物在诞生和死亡之间不断迭代,在迭代中进步。


3.庸人宙斯

原文:

可见,单是体系的内部需要就足以说明,为什么彻底革命的思维方法竟产生了极其温和的政治结论。这个结论的特殊形式当然是由下列情况造成的:黑格尔是一个德国人,而且和他的同时代人歌德一样,拖着一根庸人的辫子。歌德和黑格尔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是奥林波斯山上的宙斯,但是两人都没有完全摆脱德国庸人的习气。

个人理解:

我黑格尔生是普鲁士的人,死是普鲁士的鬼。


4.黑格尔的功绩

原文:

总之,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完成了,一方面,因为他在自己体系中以最宏伟的方式概括了哲学的全部发展;另一方面,因为他(虽然是不自觉地)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走出这些体系的迷宫而达到真正地切实地认识世界的道路。

个人理解:

牛逼!


5.保守的体系和革命的辩证法

原文:

黑格尔的整个学说,如我们所看到的,为容纳各种极不相同的实践的党派观点留下了广阔场所;而在当时的理论的德国,有实践意义的首先是两种东西:宗教和政治。特别重视黑格尔的体系的人,在两 个领域中都可能是相当保守的;认为辩证方法是主要的东西的人,在 政治上和宗教上都可能属于最极端的反对派。黑格尔本人,虽然在他 的著作中相当频繁地爆发出革命的怒火,但是总的说来似乎更倾向于 保守的方面;他在体系上所花费的“艰苦的思维劳动”倒比他在方法 上所花费的要多得多。

个人理解:

保守的体系,革命的辩证法,黑格尔天天都得拉住他的“辩证法”猎犬,因为它总是想去咬普鲁士,这样确实艰苦。但是,保守派和反对派还是各自利用了黑格尔的学说,虽然不是直接抨击普鲁士。这跟网左利用马克思主义怼天怼地,一个道理啊!不过,网左里大多数人不是真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网络上一种观点,在现实中有无影响是个未知数。


6.反宗教斗争

原文:

但是,政治在当时是一个荆棘丛生的领域,所以主要的斗争就转 为反宗教的斗争;这一斗争,特别是从1840年起,间接地也是政 治斗争。1835年出版的施特劳斯的《耶稣传》成了第一个推动力。 后来,布鲁诺·鲍威尔反对该书中所阐述的福音神话发生说,证明许 多福音故事都是作者自己虚构的。两人之间的争论是在“自我意识” 对“实体”的斗争这一哲学幌子下进行的。神奇的福音故事是在宗教 团体内部通过不自觉的、传统的创作神话的途径形成的呢,还是福音 书作者自己虚构的,—— 这个问题竟扩展为这样一个问题:在世界 历史中起决定作用的力量是“实体”呢,还是“自我意识”;最后, 出现了施蒂纳,现代无政府主义的先知(巴枯宁从他那里抄袭了许多 东西),他用他的至上的“唯一者”压倒了至上的“自我意识”

个人理解:

神只是人在精神世界的投影,当然不是一个人,而是无数个人,跨越无数个世纪。宗教总是看起来天衣无缝,无数人在给它打补丁。要不然自然科学的突破,生物进化论的发现和大陆漂移学说的出现,鬼知道我们当今人类的精神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虽然,确实如网上所说,有些人将马克思主义也搞成宗教化的样子。


7.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影响

原文:

这时,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出版了。它直截了当地使唯 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这就一下子消除了这个矛盾。自然界是不依赖 任何哲学而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赖以生

长的基础;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我们的宗教幻想所创 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我们自己的本质的虚幻反映。魔法被破除了;“体系”被炸开并被抛在一旁了,矛盾既然仅仅是存在于想象 之中,也就解决了。—— 这部书的解放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 才能想象得到。那时大家都很兴奋: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 马克思曾经怎样热烈地欢迎这种新观点,而这种新观点又是如何强烈 地影响了他(尽管还有种种批判性的保留意见),这可以从《神圣家族》中看出来。

个人理解:

我们确实不可理解啊!毕竟,我们诞生在一个无神论的国家里,唯物主义对我们来说,跟呼吸一样平常,确实无法理解费尔巴哈的这部著作有什么影响。如果不是马克思恩格斯亲口说,我们是没办法感受到的。所以,学习这些经典著作的时候,我们可能还要留意下当时经典著作家的状态。虽然他留下众多巨作,但他写这些文章的时候,可能还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8.让人耳目一新的《基督教的本质》

原文:

甚至这部书的缺点也加强了它的一时的影响。美文学的、有时甚 至是夸张的笔调赢得了广大的读者,无论如何,在抽象而费解的黑格尔主义的长期统治以后,使人们的耳目为之一新。对于爱的过度崇拜 也是这样。这种崇拜,尽管不能认为有道理,在“纯粹思维”的已经 变得不能容忍的至高统治下也是情有可原的。

个人理解:

创新很重要啊!


9.青年黑格尔打架

原文:

还有一点不应当忘记:黑格尔学派虽然解体了,但是黑格尔哲学并没有被批判地克服。施特劳斯和鲍威尔各自抓住黑格尔哲学的一个 方面,在论战中互相攻击。费尔巴哈打破了黑格尔的体系,简单地

把它抛在一旁。但是简单地宣布一种哲学是错误的,还制服不了这种哲学。像对民族的精神发展有过如此巨大影响的黑格尔哲学这样的伟 大创作,是不能用干脆置之不理的办法来消除的。必须从它的本来意 义上“扬弃”它,就是说,要批判地消灭它的形式, 但是要救出通过这个形式获得的新内容。下面可以看到,这一任务是怎样实现的。

但是这时,1848年的革命毫不客气地把全部哲学都撇在一 旁,正如费尔巴哈把他的黑格尔撇在一旁一样。这样一来,费尔巴哈本人也被挤到后台去了。

个人理解:

施特劳斯,鲍威尔和费尔巴哈都是青年黑格尔派,费尔巴哈打破了黑格尔体系,但是他把婴孩和洗澡水一同倒掉。这个说法有点人身攻击了?是骂费尔巴哈瞎了狗眼吗?1848年欧洲爆发了一些系列武装斗争的革命,主要是平民和贵族的斗争,反对君权独裁。


10.唯心主义的源头

原文: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 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 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 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 部世界的关系。如果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就没有理 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这种观念 在那个发展阶段出现决不是一种安慰,而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并 且往往是一种真正的不幸,例如在希腊人那里就是这样。关于个人不 死的无聊臆想之所以普遍产生,不是因为宗教上的安慰的需要,而是 因为人们在普遍愚昧的情况下不知道对已经被认为存在的灵魂在肉体死后该怎么办。由于十分相似的原因,通过自然力的人格化,产生 了最初的神。随着各种宗教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神越来越具有了超世 界的形象,直到最后,通过智力发展中自然发生的抽象化过程—— 几 乎可以说是蒸馏过程,在人们的头脑中,从或多或少有限的和互相限 制的许多神中产生了一神教的唯一的神的观念。


因此,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 问题,像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


个人理解:

为何会有唯心主义?从做梦到宗教,恩格斯给出有理有据的答案,其根源是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当然我们不能说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唯心主义就是愚昧无知的,这是落后的生产力水平造成的。这段比教科书好太多了。知乎上有个问题,不知道为何会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划分。


11.存在先以思维而存在,物质先以意识而存在

原文:

思维对存在的地位问题,这个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也起过巨大作用的问题: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 这个问题以尖锐的形式针对着教会提了出来: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

个人理解:

这个时候的问题形式是世界本原是什么,物质还是意识。而教科书的问题形式是谁是第一性的问题,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有些钻牛角尖的,换个问题方式,他就分不清楚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了。


1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原文:

但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 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 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 性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

个人理解:

我们能不能认识这个世界?我们所看到的,所感觉到的,是世界原本的样子吗?会不会存在所谓的“缸中脑”,或者类似黑客帝国那样的形式,只是活在矩阵之中?这就是不可知论。但是,不管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大部分哲学家是可知论的。


13.通过实践打败不可知论

原文:

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 过程,按照它的条件把它生产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了。动植物体内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在有机化学开始把 它们一一制造出来以前,一直是这种“自在之物”;一旦把它们制造 出来,“自在之物”就变成为我之物了,例如茜草的色素—— 茜素, 我们已经不再从地里的茜草根中取得,而是用便宜得多、简单得多的 方法从煤焦油里提炼出来了。

个人理解:

康德认为自在之物是不可被认知的,那么当我们把自然界存在的茜素,在化学实验里制造出来了。那么这个自在之物没可能不可认知,毕竟我们都已经造出来了。


14.倒置过来的唯物主义

原文:

但是,在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 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 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 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在唯物主义者那里,这已经是一目了然的了, 而唯心主义体系也越来越加进了唯物主义的内容,力图用泛神论来调 和精神和物质的对立;因此,归根到底,黑格尔的体系只是一种就方法和内容来说唯心主义地倒置过来的唯物主义。

个人理解:

黑格尔的体系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但是它的方法和内容是唯物主义的。在自然科学进步的时代,黑格尔的体系却反而异常强大。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究的哲学体系。


15.个别词句

原文:

作者对以前的、特别是从康德以来的哲学家的见解,都是用不必要的晦涩难懂的哲学语言来阐述的,并且由于过分形式主义地拘泥于黑格尔著作中的个别词句而大大贬低了黑格尔。

个人理解:

有些人学习哲学总是会陷入晦涩难懂的语言当中,以为是高深的学问,还自个儿跟着学习。特别是初学者,不愿意去看入门书籍,直接就去研究原著。当碰到挫折后,又灰心了。


16.信仰的虚幻残余

原文:

他势所必然地终于认识到,黑格尔的“绝对观念”之先于世界的存在,在世界之前就有的“逻辑范畴的预先存在”,不外是对世界之外的造物主的信仰的虚幻残余;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 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个人理解:

涉及到世界观的问题上面,恩格斯没有给力理由的,因为这是可以感知的世界,唯一的现实。实际上黑格尔在自己的哲学体系里面,为何都归结到“绝对精神”,也是没有给出理由的。费尔巴哈意识到黑格尔的“绝对观念”跟上帝信仰没有本质区别。


17.发展

原文:

这种唯物主义的第二个特有的局限性在于: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 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

个人理解:

机械唯物主义无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们眼里的物质是静止的,不会随着时间改变的。而当时的社会处在要爆发的资本主义工业时代,并不是千年不变的封建社会。在客观物质快速发生变化的时代,这种唯物主义是无法满足时代需要的。


18.形而上学

原文:

这是同当时的自然科学状况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形而上学的即反辩证法的哲学思维方法相适应的。

个人理解:

形而上学就是反辩证法。其他哲学派系好像不这么看。有些人把形而上学也当做辩证法来看待,这点得注意。


19.中世纪

原文:

在这里,反对中世纪残余 的斗争限制了人们的视野。中世纪被看作是千年普遍野蛮状态造成的 历史的简单中断;中世纪的巨大进步—— 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在那里一个挨着一个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大民族,以及14 和15世 纪的巨大的技术进步,这一切都没有被人看到。

个人理解:

我也这么认为,检讨!检讨!检讨!


20.当时的德国唯物主义

原文:

自然科学后来获得的一切进步, 仅仅成了他们否认有世界创造主存在的新论据;而进一步发展理论, 实际上他们根本不去做。如果说唯心主义当时已经智穷才竭,并且在 1848年革命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那么,它感到满足的是,唯物主义在这个时候更是江河日下。费尔巴哈拒绝为这种唯物主义负责是完全对的;只是他不应该把这些巡回传教士的学说同一般唯物主义混淆起来。

个人理解:

在科学进步的情况下,唯物主义反而江河日下,恩格斯更是把这些唯物主义者打成传教士。


21.历史唯物主义

原文:

第二,费尔巴哈说得完全正确:纯粹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虽然“是人类知识的大厦的基础,但不是大厦本身”。

因为,我们不仅生活在自然界中,而且生活在人类社会中,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有自己的发展史和自己的科学。因此,问题在于使关于社会的科学,即所谓历史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总和,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

个人理解:

既然人类社会有发展史和自己的科学,那么唯物主义自然也可以贯彻到历史领域和社会领域。


22.主观能动性

原文:

如果一个 人只是由于他追求“理想的意图”并承认“理想的力量”对他的影响, 就成了唯心主义者,那么任何一个发育稍稍正常的人都是天生的唯心主义者了,怎么还会有唯物主义者呢?

个人理解:

有人会把主观能动性和唯心主义混淆了。


23.庸人偏见

原文:

庸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酗酒、娱目、肉欲、虚荣、 爱财、吝啬、贪婪、牟利、投机,简言之,即他本人暗中迷恋着的一 切龌龊行为;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对美德、普遍的人类爱的信仰,总 之,对“美好世界”的信仰,—— 他在别人面前夸耀这个“美好世 界”,但是他自己至多只是在这样的时候才相信这个“美好世界”,这 时,他由于自己习以为常的“唯物主义的”放纵而必然感到懊丧或遭 到破产,并因此唱出了他心爱的歌:人是什么?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

个人理解:

这种偏见现在还有,可能是因为宗教影响的惯性吧?


24.人性宗教?

原文:

在这里,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就在于:他不是抛开对某种在他看 来也已成为过去的特殊宗教的回忆,直截了当地按照本来面貌看待人 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即性爱、友谊、同情、舍己精神 等等,而是断言这些关系只有在用宗教名义使之神圣化以后才会获得 自己的完整的意义。在他看来,主要的并不是存在着这种纯粹人的关 系,而是要把这些关系看作新的、真正的宗教。这些关系只是在盖上 了宗教的印记以后才被认为是完满的。宗教一词是从religar e一词来的,本来是联系的意思。因此,两个人之间的任何联系都是 宗教。这种词源学上的把戏是唯心主义哲学的最后一着。

个人理解:

费尔巴哈没有想过消灭宗教,而是把人性当成新的宗教。


25.抽象的人

原文:

就形式讲,他是实 在论的,他把人作为出发点;但是,关于这个人生活的世界却根本没有讲到,因而这个人始终是在宗教哲学中出现的那种抽象的人。这个人不是从娘胎里生出来的,他是从一神教的神羽化而来的,所以他也不是生活在现实的、历史地发生和历史地确定了的世界里面;虽然他 同其他的人来往,但是任何一个其他的人也和他本人一样是抽象的。


个人理解:

费尔巴哈的人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


26.善恶

原文:

在善恶对立的研究上,他同黑格尔比起来也是肤浅的。黑格尔指出:“有人以为,当他说人本性是善的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很伟大的思想:但是他忘记了,当人们说人本性是恶的这句话时,是说出 了一种更伟大得多的思想。”

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表现形式。这里有双重意思,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 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另一

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 贪欲和权 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关于这方面,例如封建制度的和资产阶级 的历史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持续不断的证明。但是,费尔巴哈就没有想到要研究道德上的恶所起的历史作用。

个人理解:

这里的恶当然不是那种无意义的,杀人放火那种。费尔巴哈只看到人性善的一面,没有像黑格尔那样看到恶的积极一面,而且恶的表现形式还是多种的。黑格尔的内容不仅仅是广度上的,还有深度上的。


27.幸福需要依靠物质

原文:

但是,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极微小的一部分可以靠观念上的权利来满足,绝大部分却要靠物质的手段来实现,而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所关心的,是使绝大多数权利平等的人仅有最必需的东西来勉强维持生活,所以资本主义对多数人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所给予的尊重,即使有,也未必比奴隶制或农奴制所给予的多一些。

个人理解:

幸福只有极小部分是靠权利来满足的,但部分是要靠物质。而资本主义所关心的是维持劳动力维持生活而已,能给未必比奴隶制或者农奴多。


28.爱神

原文:

可是爱啊!—— 真的,在费尔巴哈那里,爱随时随地都是一个 创造奇迹的神,可以帮助克服实际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而且这是在一个分裂为利益直接对立的阶级的社会里。

个人理解:

这是现在最令人讨厌的,在阶级社会谈平等。


29.《神圣家族》

原文:

但是,费尔巴哈没有走的一步,必定会有人走的。对抽象的人的 崇拜,即费尔巴哈的新宗教的核心,必定会由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 发展的科学来代替。这个超出费尔巴哈而进一步发展费尔巴哈观点的

工作,是由马克思于1845年在《神圣家族》中开始的。

个人理解:

费尔巴哈没有完成的工作,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开始。


30.介绍青年黑格尔派的去处

原文:

施特劳斯、鲍威尔、施蒂纳、费尔巴哈,就他们没有离开哲学这 块土地来说,都是黑格尔哲学的分支。旋特劳斯写了《耶稣传》和 《教义学》以后,就只从事写作勒南式的哲学和教会史的美文学作品;鲍威尔只是在基督教起源史方面做了一些事情,虽然他在这里所做的也是重要的;施蒂纳甚至在巴枯宁把他同蒲鲁东混合起来并且把这个混合物命名为“无政府主义”以后,依然是一个怪物;唯有费尔巴哈是个杰出的哲学家。

个人理解:

这些人都是青年黑格尔派,介绍他们的成就,唯有费尔巴哈是个杰出的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参加过。


31.他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

原文:

但是,不仅哲学这一似乎凌驾于一切专门科学之上并把它们包罗在内的科学的科学,对他来说,仍然是不可逾越的屏障, 不可侵犯的圣物,而且作为一个哲学家,他也停留在半路上,他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他没有批判地克服黑格尔, 而是简单地把黑格尔当作无用的东西抛在一边,同时,与黑格尔体系的百科全书式的丰富内容相比,他本人除了矫揉造作的爱的宗教和贫乏无力的道德以外,拿不出什么积极的东西。

个人理解:

费尔巴哈没有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把黑格尔全部否定了。这样一来,与黑格尔体系比起来,他只能是一个穷光蛋。而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这笔财富,并且网上也听说马克思也研究数学这些,很显然他也想当黑格尔那样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32.马克思主义出场

原文:

但是,从黑格尔学派的解体过程中还产生了另一个派别,唯一的 真正结出果实的派别。这个派别主要是同马克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个人理解:

官方认定,马克思主义学派(或者马克思学派)是从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产生的。只知道教科书里讲,马克思主义有三大组成部分,三大来源。今天我知道了,他也是作为一个学派存在的,以前只知道马克思主义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官方意识形态,今天算是知道它的源头了。


33.唯物主义

原文:

人们决心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 呈现的那样来理解;他们决心毫不怜惜地抛弃一切同事实(从事实本 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的事实)不相符合的唯心主义怪 想。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

个人理解:

唯物主义是回归本心?不要受到唯心主义的干扰?不要想太多?


34.倒置的辩证法和《逻辑学》

原文:

黑格尔不是简单地被放在一边,恰恰相反,上面所阐述的他的革 命方面即辩证方法被接过来了。但是这种方法在黑格尔的形式中是无 用的。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概念的自我发展。绝对概念不仅是从 来就存在的(不知在哪里?),而且是整个现存世界的真正的活的灵魂。它通过在《逻辑学》中详细探讨过的并且完全包含在它自身中的 一切预备阶段而向自身发展;然后它使自己“外化”,转化为自然界, 它在自然界中并没有意识到它自己,而是采取自然必然性的形式,经过新的发展,最后在人身上重新达到自我意识;这个自我意识,在历史中又从粗糙的形式中挣脱出来,直到绝对概念终于在黑格尔哲学中又完全地达到自身为止。因此,在自然界和历史中所显露出来的辩证的发展,即经过一切迂回曲折和暂时退步而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运动的因果联系,在黑格尔那里,只是概念的自己运动的翻版,而这种概念的自己运动是从来就有的(不知在什么地方),但无论如何是不依任何能思维的人脑为转移的。这种意识形态上的颠倒是应该消除的。 我们重新唯物地把我们头脑中的概念看作现实事物的反映,而不是把 现实事物看作绝对概念的某一阶段的反映。这样,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两个系列的规律 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是在表现上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人的头脑可以 自觉地应用这些规律,而在自然界中这些规律是不自觉地、以外部必 然性的形式、在无穷无尽的表面的偶然性中实现的,而且到现在为止 在人类历史上多半也是如此。这样,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 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从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被倒转过来 了,或者宁可说,不是用头立地而是重新用脚立地了。而且值得注意 的是,不仅我们发现了这个多年来已成为我们最好的工具和最锐利 的武器的唯物主义辩证法,而且德国工人约瑟夫·狄慈根不依靠我们, 甚至不依靠黑格尔也发现了它。

个人理解:

这段话,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这段话可以作为理解黑格尔而《逻辑学》的参考或者说钥匙。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概念的自我发展。这个发展过程是这样的,绝对概念->自然界->人(自我意识)->绝对概念。这样演化出一个闭环。至于什么是绝对概念,从哪里来的?应该马克思也不知道的。就好比,人是母亲生下来的;绝对概念就当做黑格尔生下来的。

在自然界和历史中所显露出来的辩证的发展,在黑格尔那里,是概念的自己运动的翻版。黑格尔把自然界和历史的发展规律当成是概念的运动。唯一的区别是,黑格尔的观念是在人脑里推演的,而自然界和历史的规律是通过无数偶然现象表现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工具和武器,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工人约瑟夫·狄慈根不依赖马恩,甚至不依赖黑格尔也发现了它。


35.世界是一个过程

原文:

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 这个伟大的基本思想,特别是从黑格尔以来,已经成了一般人的意识, 以致它在这种一般形式中未必会遭到反对了。

个人理解:

黑格尔给了我们这样的认识事物的意识。想要彻底了解一个人,不仅仅要了解他当前的信息,还要去了解他的成长过程。


36.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

原文:

今天被认为是合乎真理的认识都有它隐蔽着的、以后会显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同样,今天已经被认为是错误的认识也有它合乎真理的方面, 因而它从前才能被认为是合乎真理的;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如此等等。

个人理解:

合理的认知会有错误的方面,错误的认知也会有合理的方面。


37.形而上学

原文:

旧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黑格尔称之为“形而上学的”方法, 主要是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它的残余还牢牢地盘踞在 人们的头脑中,这种方法在当时是有重大的历史根据的。

个人理解:

形而上学,反辩证法。用静止的,片面的眼光看待事物。


38.历史进程

原文:

但是,不管这个差别对历史研究,尤其是对各个时代和 各个事变的历史研究如何重要,它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

个人理解:

历史唯物主义已经出来了。


39.历史规律

原文:

历史事件似乎总的说来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着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个人理解:

偶然必然开路。


40.旧唯物主义和历史哲学对历史看法

原文:

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因为它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而不去研究隐藏在这些动力后面的是什么,这些动力的动力是什么。不彻底的地方并不在于承认精 神的动力,而在于不从这些动力进一步追溯到它的动因。相反,历史哲学,特别是黑格尔所代表的历史哲学,认为历史人物的表面动机和真实动机都决不是历史事变的最终原因,认为这些动机后面还有应当加以探究的别的动力;但是它不在历史本身中寻找这种动力,反而从外面,从哲学的意识形态把这种动力输入历史。

个人理解:

旧唯物主义背叛自己,把精神动力当做历史领域的最终原因;反而黑格尔不是这样认为,认为有别的动力。难怪说黑格尔比旧唯物主义更像唯物主义。文中恩格斯甚至举不出旧唯物主义的一个哲学家来,可想而知旧唯物主义有多菜!难怪费尔巴哈自己都嫌弃唯物主义。


41.无产阶级出场

原文:

从采 用大工业以来,就是说,至少从1815年签订欧洲和约以来,在英 国,谁都知道,土地贵族(landed aristocracy) 和资产阶级(middle class)这两个阶级争夺统治的要 求,是英国全部政治斗争的中心。在法国,随着波旁王室的返国,同样的事实也被人们意识到了;复辟时期的历史编纂学家,从梯叶里到 基佐、米涅和梯也尔,总是指出这一事实是理解中世纪以来法国历史 的钥匙。而从 1830年起,在这两个国家里,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已被承认是为争夺统治而斗争的第三个战士。当时关系已经非常简化,只有故意闭起眼睛的人才看不见,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 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的现代历史的动力。

个人理解:

土地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英国和法国应该知道要争取无产阶级的支持了。阶级斗争出现在历史领域了,虽然阶级不是马克思第一个提出来的。


42.大工业

原文:

但是,正像工场手工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曾经同封建的生 产秩序发生冲突一样,大工业现在已经同代替封建生产秩序的资产阶级生产秩序相冲突了。被这种秩序、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狭隘范围 所束缚的大工业,一方面使全体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无产阶级化,另 一方面生产出越来越多的没有销路的产品。生产过剩和大众的贫困, 两者互为因果,这就是大工业所陷入的荒谬的矛盾,这个矛盾必然要 求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来使生产力摆脱桎梏。

个人理解:

生产过剩和大众的贫困, 两者互为因果,这就是大工业所陷入的荒谬的矛盾。这里面可以看到《资本论》要讲到的真理。


43.经济解放

原文:

在现代历史中至少已经证明,一切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 争,而一切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 (因 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 的。

个人理解:

政治是经济的延续。


44.国家的意志

原文:

不过要问一下,这 个仅仅是形式上的意志(不论是单个人的或国家的)有什么内容呢? 这一内容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人们所期望的正是这个而不是别 的呢?在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时,我们就发现,在现代历史中,国家的意志总的说来是由市民社会的不断变化的需要,是由某个阶级的优势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和交换关系的发展决定的。

个人理解:

国家的意志由某个阶级决定,但是阶级是由是否掌握生产资料来划分的,也是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划分的,生产力和交换关系又是社会经济的重要因素,所以是社会经济决定国家意识。


45.国家

原文:国家作为第一个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力量出现在我们面前。社会创立一个机关来保护自己的共同利益,免遭内部和外部的侵犯。这种机 关就是国家政权。它刚一产生,对社会来说就是独立的,而且它越是成为某个阶级的机关,越是直接地实现这一阶级的统治,它就越独立。 被压迫阶级反对统治阶级的斗争必然要变成政治的斗争,变成首先是反对这一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斗争;对这一政治斗争同它的经济基础的 联系的认识,就日益模糊起来,并且会完全消失。

个人理解:

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这点在列宁的《国家与革命》里面更加明确。看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很多东西给看起来不懂,因为描述太多了,这也可能是说明当时的理论不成熟,而到了列宁那边,语句都通顺很多,因为理论成熟了,语句形容也更加明确了。


46.宗教:

原文:

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他们本身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


47.基督教来源

原文:

新的世界宗教, 即基督教,已经从普遍化了的东方神学,特别是犹太神学同庸俗化了 的希腊哲学,特别是斯多亚派哲学的混合中悄悄地产生了。


48.逻辑和辩证法

原文:

现在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不再要从头脑中想出联系,而要从 事实中发现联系了。这样,对于已经从自然界和历史中被驱逐出去的 哲学来说,要是还留下什么的话,那就只留下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 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


49.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

原文:

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 的新派别,一开始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阶级的,并且从工人阶级那里得 到了同情,这种同情,它在官方科学那里是既没有寻找也没有期望过 的。德国的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


总结:

《费尔巴哈论》主要讲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批判费尔巴哈不够彻底,半截唯物主义者,没有将唯物主义贯彻历史领域。讲到了历史唯物主义,那么必然会讲到阶级斗争,讲到资本主义的的矛盾。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