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笔记(7)

2022-03-29 17:24 作者:-伍-玖-  | 我要投稿

依靠纯个人理解写的笔记,不具有参考价值。


65. 在自我直观到它自身本来就受到限定时,自我在其自身内觉察到某种与自己相对立的东西时,在进行觉。

66. 自我意识的这一阶段原始觉阶段。这是自我于原始有限制状态之内直观自身而没有意识到这种直观活动的阶段,是这一直观活动本身没有再变为自我的对象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上,自我完全固定在被感觉的东西里。

67. 经过更确切地规定的课题:至此时为止单纯作为被觉的东西的自我是如何成为作感觉的同时又是被觉的东西的。

从自我意识的原始活动中只能推出被限制的状态来。如果说自我应是为其本身而受到限定的,它就必须把自己直观成这样这一直观,这种不受限定的自我同受到限定的自我的中介,是觉的活动(因为是活动,所以不是被动,僵死的),但这种活动中还留有一种单纯被动性的残迹。因此必须使感觉的那种活动本身再成为对象,并表明这一活动如何也能得到意识。通过一种新的活动,我们就能够解决这一课题。

 

解决

I.

68. 要对其自身成为进行感觉的东西,自我(观念的自我)必须把直到现在只存在于现实的自我之内的那种被动性设定在它自己之内,这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生。

69. 来自外部的印象作用说明感觉的被动性,最多也不过说明对于发生这种作用的客体的一种反作用。这种印象作用并没有说明自我对其自身的反作用、自我向其自身的回归,没有说明自我如何使来自外部的印象作用和它本身之为自我,之为进行直观的东西发生关系。感觉必须要返回到自我才能成其为感觉,所以不能只是外在事物对自我的简单的作用与反作用——这两者都是外在性的,无法抵达自我的内在。

客体决不返回自身,也不使任何印象作用和自己相关,正因为如此,才是没有觉的。(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说,自然界在人这里获得了自我意识,因此我感觉在辩证唯物主义中客体、物质是有这种返回自身的活动的。)

70. 每一感觉中有某种东西对印象作用进行认识却不依赖于这一作用,而是超越这一作用,与某种处在印象作用彼岸的东西有关;“印象作用是由客体引起的”这个判断也是以这种活动为前提的。因此,自我如果没有一种超越界限的活动,就不是作感觉的东西。为了对其自身成为作感觉的,自我应借这种超越界限的活动,把相异的东西(自我被扬弃了的活动)接纳在自身(观念的自我)以内。

71. 和自我的每种活动一样,不受限定的活动本来就是观念的,它只有在其超越界限时,是和现实活动对立的。现实活动和观念活动之所以是它自己,只有在和对方对立的时候才能判别。

受到限定的活动仅就其为有限定的来看,是现实的,就其在原则上与观念活动等同来看,是观念的受到限制的活动是现实的还是观念的,取决于从什么角度去看。

72. 在70中提到过,自我能动地把相异的东西接纳在自身以内。这一对立物就是界限或者阻滞点。在46中说过,界限存在于现实的活动中。因此,前面所说的接纳活动,只有界限处在观念活动之内才是可能的。必须凭借自我本身的活动,那一情况才会发生。

73. 整个理论哲学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是这样的问题:界限如何成为观念的,或者说观念的(直观的)活动何以变为受到限定的。观念活动和现实活动之间的那种被打乱了的平衡(原文A.2,笔记中53.1))必定会恢复起来,因此自我确实是自我。这一平衡是怎么恢复起来的,这是以后唯一的课题。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笔记(7)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