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虫记·西双版纳·磨憨口岸·20190708 (5)



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常见种,颜色有变化,后腹部(也就是结节之后的区域,直觉上像是整个腹部)前两节全部或部分区域颜色稍浅,但不像四斑弓背蚁那样呈现对比鲜明的浅黄色。图中个体正在吸食蚜虫分泌的糖。
本种是颇受欢迎的宠物蚂蚁,其他论坛有比较详细的饲养教程,此处略去。

较为常见的种类,腹部毛被黄色,胸部相比于其他的常见多刺蚁较为细窄。尽管本种实际上相当常见,但它仍然被列入“三有”保护动物名单。建议各位不要随意捕捉。人工饲养的个体可以合法交易,除非买家明知是野生个体,出了问题一般是由卖家承担责任。不过我还是认为最好不要自己养保护动物。

常见种,足长,行动敏捷,体型中等,躯干纤细,颜色有变异。本种原产于亚洲和非洲,在其他许多地区建立了入侵种群,并对某些地区的生物群落造成了负面影响。
国内的长足捷蚁被认为可以与入侵红火蚁竞争。孰强孰弱,我不知道。

存疑。形态较为普通的种类,结节呈刺状,后胸稍有突起。这类物种的记录较少,除了分布问题外,还可能是因为很多人直接把它当臭蚁了。

独特的种类,不难分辨。此类切叶蚁的外壳极为厚重,虽然行动不便,但也让潜在的攻击者无处下嘴。它也因此可以与不少其他蚁类在同一棵树上“和平共处”。

当地常见的种类,通体黑色,包括足和触角(即使是黑细长蚁,触角也不是黑色)。
细长蚁属看起来很飘逸,但毒性较强,最好不要上手,否则后果自负。

体型较大的常见种,颜色独特,容易分辨。由于其外形独特,体型较大,国内外都有不少朋友喜欢饲养它。不过,如前所述,细长蚁的毒性比较强,虽然不像毒蛇那样可以把人送走,但它仍然可以让人非常难受。好在这是个本土物种,饲养者只会让自己难受,不太会伤到别人。
如有错漏,欢迎指出
如需问虫,请用私信
最后祝你,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