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神灵”参《内经》
2023-10-10 11:56 作者: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 我要投稿
在我们上古以来的传统文化中,周秦之先,诸侯各国的文字语言尚未完全统一,因此,对于这个与生命俱来的“能知”的“知”,用处不同,所用的文字符号也就各有不同。有的叫它是“神”,有的叫它是“灵”,有的叫它是“思”。甚至如汉魏以后,翻译佛学又叫它是“智”,或者干脆用梵文译音,叫它是“般若”。例如上古史上描述老祖宗黄帝轩辕,便有“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的记载。所谓“生而神灵”就是说他具有生而“知”之的天才。这里是把神和灵两字合起来用的。如果我们再向中国古代的科学书中去了解,那就必须要向黄帝《内经》去求证了。不过,我说的是中国古代科学,与现代科学各有逻辑范畴的不同。《内经》也可说是中国古代的医理学、生命学、生物学等等的始祖。 《内经》从唯物观点开始,说到人的生命生化的作用,提到黄帝问歧伯: “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歧伯曰:“其在天为玄(指物理世界的本元),在人为道,在地为化(物质的互相化合)。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帝曰:“何谓神?”歧伯曰:“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存,口弗能言,俱视独见,视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 “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在这里要注意,他提到神的“独存”、“独见”、“独明”三个要点,与《大学》后面所说的“慎独”最关重要。 总之,我们首先引用了这些资料,就是要你明白这些道理,它与“致知”格物的“知至”,都有极重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