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扭转设计人员对FMEA的认知误区?

2022-06-13 16:34 作者:天行健六西格玛  | 我要投稿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听到设计人员说,使用设计检查表、Lessen-learn ,设计规范等也可以搞好设计,没必要使用FMEA。真是这样的吗?其实根本就没有弄清以上工具方法和FMEA之间的相互关系。

设计开发过程使用的工具方法如设计检查表、Lessen-learn ,设计规范,问题库,设计经验等,其实是预防控制措施中的工具方法,仅是FMEA中的一部分。而FMEA的作用就是把设计规范、标杆数据库这些设计工具和方法进行整合,并进行“可靠度”评价。这与单一使用这些工具和方法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上述的工具方法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其自身“可靠度”如何?我们的设计人员是否能确定这些工具方法的可靠度?比如,设计检查表靠谱吗?设计规范靠谱吗?有评价吗?如果不清楚,实际上设计出来的产品很可能存在诸多问题。这样的情况,不管公司领导还是顾客肯定是不允许的,不能接受的。这也是上述设计工具和方法单独使用的局限性。如果在FMEA中,把设计规范当作预防控制,会进行发生频度评估,这就知道了设计规范是否靠谱!

如果设计的成熟度已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设计规范,经验教训和设计理论极其完备且可靠,能够杜绝设计错误和失误,风险已经明确且可控,也可以不需要FMEA来重复进行风险分析。还有标准件、在公司内部设计成熟度很高的已经标准化的零件,或经过风险分析后,风险已经明确、可控的,比如相对来说十分简单的零件,也不一定必须要用FMEA。但要经过一个风险分析和风险预防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设计经验、理论和方法得到逐步完善成熟。后期视情况对发生变化的部分进行风险分析。

基础FMEA、家族FMEA、具体产品的FMEA,它们三者是不同的。基础FMEA,可以理解为平台化FMEA,比如汽车研发,目前大多基于一个平台进行开发,再衍生出不同系列、不同型号的产品。这些产品都有许多共性的东西,基础性的东西,所以称之为基础FMEA。其次是基于同平台又衍生出不同系列之间,又有诸多差异,称之为家族FMEA。每个系列内部各个产品又有差异,与之对应的就是产品FMEA即DFMEA。在实际应用上,可以基于成熟的基础FMEA,只针对变化点进行风险分析。

变化点的风险分析具体方法上可以采用DRBFM。首先,要考虑应用环境的变化、功能要求的变化,以此为基础再去思考设计的具体特性的变化,因为应用环境和产品功能是具体产品特性设计的输入;其次,关注相互作用,确定功能之间、功能和产品设计特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假设功能A发生变化,存在相互作用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也是经常发生问题的地方。很多公司因为一个小改款,小改型,或者很小的设变,还会出现设计问题,原因就是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考虑不到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某个功能发生变化了,但涉及到的相关功能或特性识别不出来或识别不全面。


如何扭转设计人员对FMEA的认知误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