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股市分析:美股再次下跌,周一是否又悬了?
外盘走势
周五欧美股市表现疲软,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跌。道指跌0.3%报32899.37点,标普500指数跌0.57%报4123.34点,纳指跌1.4%报12144.66点。
本周,道指跌0.24%,标普500指数跌0.21%,连续5周收跌,创2011年来最长纪录,纳指跌1.54%,连续5周下跌,创2012年来最长纪录。
欧洲三大股指大幅收跌,德国DAX指数跌1.64%报13674.29点,法国CAC40指数跌1.73%报6258.36点,英国富时100指数跌1.54%报7387.94点。本周累计,德国DAX指数下跌3%,法国CAC40指数跌4.22%,英国富时100指数跌2.08%。
COMEX黄金期货涨0.38%,国际油价全线上涨,美油6月合约涨2.17%。
国内商品期货夜盘收盘多数下跌,能源化工品普遍下跌,甲醇跌4.08%,纯碱跌2.91%,玻璃跌1.81%,PTA跌1.52%,塑料跌1.48%,20号胶跌1.43%。黑色系全线下跌,焦煤跌4.03%,铁矿石跌3.56%,焦炭跌3%,螺纹钢跌2.63%,热卷跌2.52%,动力煤跌2.15%。农产品表现疲软,菜粕跌2.31%,豆二跌1.56%,豆粕跌1.46%。
消息汇总
李嘉诚回来了
5月5日,广州2022年首轮集中供地落幕,其中位于白云区空港大道一幅热门地块,经过25轮竞价后由中海地产以27.2亿元拿下,溢价率15%。
参与上述热门地块争夺的企业中,包括久未现身的和记黄埔(李嘉诚旗下企业),不过其仅参与了一次竞价,随后便未有进一步动作。
和记黄埔上一次在内地公开市场拿地时间为2012年12月4日。
老李一向被赞为“嗅觉敏锐”,之前从英国大举撤退后的去向一直被关注,从消息面可知,其主要的布局是在东南亚,不知此次在本土露面,是否意味着将投资重点重回国内?
如果确实如此,无疑是个利好,毕竟现在市场最缺的就是信心,以为被认为是“嗅觉敏锐”的投资界大佬的动作,确实很重要。
《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出台
重点内容为: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支持位于城市群和都市圈范围内的县城融入邻近大城市建设发展;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
个人观点,此举措主要目的在于扩大城市化比例,加快城市化进度,期待能够产生新的人口红利,促进房地产、基建、消费等领域的发展。
公募基金规模缩水
受3月市场调整影响,我国公募基金规模在2月末首次突破26万亿元后,3月戛然而止。
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5.08万亿元,较2月末的26.34万亿元,缩水1.26万亿元,环比下降4.78%。
新股发行减速了?
A股下周将有4只新股发行,累计发行数量约1.47亿股,预计募集资金41.72亿元。可以看到新股发行的速度在适度减缓,这对恢复市场人气有一定好处,可适度关注次新股走势。(注意是适度关注,不是让你无脑冲)
说说美股
我们在节日期间就已经提示过“纳斯达克从高点跌幅已达20%,进入技术性熊市”,加上今年老美进一步加息是板上钉钉的事儿,所以预计美股今年不容易走好。
而五一节后2个交易日,其实老美跌的比我们惨,纳斯达克2天跌幅达到6.33%,再创新低,而创业板指数2日跌幅3.2%。
而美股的连续下跌,除了加息预期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可能滞涨”,一旦真的发生滞涨,其危害将相当严重,这才是真正导致美股下跌的最根本原因。
而全球股市最近的普跌,除了全球经济普遍进入衰退期,同时也是因为老美的“伤害转嫁”,比如美元近期对其他货币的持续升值,就是一个体现,目前美元对RMB已经突破6.7,最高曾达到了6.73。
这并不是只发生在我们身上,美元现在对全球货币基本都在升值,特别是崇尚“永不加息”的日本。
而即便是和老美站在同一阵营的欧洲国家也没落个好,欧元、英镑相对于美元同样在持续贬值。
所以这是一轮全球范围的经济风险,称之为“危机”也不为过,我们不但要承受和全球一样的“输入性通胀风险”,还要承担来自各界的“敌意”,最近美股中概股的持续下跌,就是一个缩影。
所以今年乃至更长时间,都可能会很艰难,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不犯错误,回避风险,有能力的多开源,没机会的多节流,争取大家一起熬过去。
说到“不犯错误,回避风险”,你想想自己的交易,是在遵循这个原则吗?
说回大A
节后这两个交易日,指数先涨后跌,在无量冲高之后由于美股大跌、中概股利空的影响,周五出现了一波下跌走势,收盘上证指数堪堪收在3000点以上。
近3400只个股下跌,上证指数一度跌破3000点关口。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2.16%报3001.56点,创业板指跌1.9%报2244.97点。
而周五港股三大指数也大幅低开,随后全天维持弱势下行趋势,恒生指数收跌3.81%报20001.96点,恒生科技指数跌5.23%报4036.26点。
现在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没有进场的信心,所以即便有底部形态,也都往往是缩量拉起,等反弹时间差不多了就又来一波下跌。
所以我们一直认为,之前形成的两个低点都是政策底,而不是市场底,真正的市场底要具备的条件,至少包括:
1、基本面持续好转;
2、资金敢于持续进场。
在这两个条件没有达成之前,市场是难以出现持续的拉升的,顶多也就是震荡反弹,然后再震荡阴跌。
加上今年注册制全面推动,会有更多的新股入市,对本来就僧多粥少的市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我们的观点仍然是不要期待这里会有多大的行情,能有波反弹就算不错了。
既然如此,大家就需要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仓位应该如何处理。
我们在两周前的直播,曾经特别针对不同情况做了说明,这里再简单重复下;
对于绝大多数做基金和做中线股票、没有时间盯盘的小伙伴来说,你可以有四种选择:
第一、砍仓;
第二、高抛低吸,做T尝试降低成本;
第三、持有不动;
第四、换到更有上涨潜力的板块和个股当中。
砍仓显然是最难下的决定,所以我们就不多说了。
做T降低成本,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如果你现在还不具备这个技术,建议大家还是要学一学,这可以说是在熊市降低损失的利器。
而第三个持有不动(俗称躺平),虽然操作难度不大,但对心理造成的压力较大,很多人都是在跌的实在受不了的时候,一咬牙一跺脚,最终仍然选择砍仓,但既然如此何必当初呢?早砍多好。
既然选择了“躺平”,就要做好接受长期亏损的准备,定一个较长的持仓周期,比如2年,而这个“躺”,其实严格的说也是有技术含量的,哪些能躺,哪些不能,别躺着躺着,人家退市了。
至于最终一种选择“换仓”,其实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法,如果你仍然是抱着2021年的热点板块,比如大科技、光伏、新能源车等等,现在应该亏的比较多,而且有可能会亏更多,毕竟这些板块目前仍然没有企稳的迹象,特别是通胀预期越来越强烈的环球背景之下,估值较高的科技板块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企的新能源板块都难以走出好的行情。
而相对的较大概率会受到政策扶持的基建、地产,以及受益于通胀和稀缺的能源以及农业板块,上涨的希望显然更大。至于是否要做这个抉择,最终还是要看大家自己的决定。
说说短线
周五盘中就说过,短线调整没到位,60分钟KDJ如果形成W底,短线有波持续反弹的概率才大;
而截止到周五收盘,60分钟对应的小周期(15分钟)并没有形成有效底部,周一仍然存在震荡下跌的可能,更别说60分钟的W底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形成。
加上外围周五也收跌,所以周一较大概率还会继续寻底;
同时特别注意:
如果周一上午就出现反弹,较大概率后面还会调整,不是进场点,也不适合做T,因为没有共振底部。
在30分钟形成MACD缩量底(类似下图),或60分钟KDJ W底之前的反弹,都难以持续。
板块方面可以关注下医药和农业,近期相对较稳,抛压不大;
旅游由于日线的5浪顶,周五刚启动放量下跌,短线还难以企稳;
地产、白酒和指数类似,也需要60分钟KDJ的W底;
其他板块的分析可以看我们周五收评,里面有详细的说明。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大家好好规划下自己的交易,我们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