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鼎二四群,礼仪浅谈01。
曾经孔德成先生,在台湾的大专院校中,做研究、作教学的时候,最注重、最强调的就是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的内容。因为推动这些风华雅致的文化,最终是要,端正风俗,朴素民心,消除人际坎坷,和睦乡里,活泼社会,促进大同的。是要实践的。
事实上,很多礼仪,在家裡都可以实习。诸如,婚丧喜庆,学堂笄冠,乡间饮酒,送往迎来等等,这些都直接,又重要的事项。人们若没有心思,就不会设想,没有陈述清楚,实际演练就会模煳,应用到日常就,坑坑疤疤,人心尴尬,不顺利不便宜,就算是真心的,那也很不恰当。
人们对礼仪,都是敏感的。虚假的行为,会是适得其反,引人反感。所以一定要真实。真实的心情,是一切礼仪的起点。这个礼,都是从人情上来發生的。是人伦中,直接的,不可割弃的部分。在与人身个体,互相来往的关係,不外乎是父子、夫妇、兄弟、师长、亲戚朋友等等,或是现代的网路交谊等等,如果男女溷淆,祖先忽略,子女不培育,自己不端正,网路上又充满暴力色情,嘲讽揶揄?那人的心智,不出毛病才奇怪!
风情的变化,讯息的内容,会影响人的心智。在有意无意之间,吸收了太多不端正的东西,当人习惯于不端正,恣意放纵?那自然受到社会的拒绝,隔离在正常之外,那生活困顿,生命黯淡,也就时时缠绕着自己。
在封建时代的朝堂内,礼仪有专人负责。同样的,只要是有人来往的状况中,自然少不了礼仪和规矩。能够把握份度,表达顺利,能够交融心思,能推行事务。这些东西都有必要,讨论清楚。还没有清楚的保持谨慎,这样才能和睦平安。
有些人会交流,宣讲,会讲话是指会陈述道理与状况,并不是促进销售,像一些机构,把满满的销售话术,包装成为沟通能力,或西来成功学?那就是不同渠道的内容了。
学礼第一重要的事务。自古以来,礼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得宜",进行的方式,会考量地方风情,时空环境等等。就像我,南风曾经到过广东,当地人结婚,东家不收来宾礼钱。过年时节,人人有红包。当中的人情意念,地方习惯就不同。进行的份量,也是会考量人情的浓淡。论语裡面有,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不是你的祖先,去跪拜行祭典。那就是一种谄媚,是一种阴谋。礼仪的进行,除了人伦的维繫,更要适应地方的风情,讲究个适应时节,人心,与地方。这样礼仪的功用,就能有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