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孩子远视储备“余额不足”,该怎么办?

2023-05-19 18:51 作者:西安爱尔说  | 我要投稿

孩子看不清,是远视了吗?

我们在给孩子做视力检查时,经常会听到视光师们说起远视储备,这时家长不禁会有疑问,我来查孩子的近视问题,怎么说到远视啦?远视储备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在这里对此做一个充分的解答


远视就是呈象焦点落在视网膜的后面,在生活中的表现就是近物看不清,要拿远一点才能看清。

那什么是“远视储备”?

【爱尔答疑】

u 孩子出生后,因为眼球小、眼轴短,光线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的后面成像,所以小婴儿绝大多数都是“远视眼”。不过很多时候,这种情况都会在他们3个月至2岁之间自行纠正。

u 但也有一些孩子从出生起就有一定程度的远视,随着年龄增长,远视度数并没有降下来,甚至可能有所加深。直到上小学后才稳定下来,然后保持个几年。

u 尽管有远视,但他们的远视程度不是特别厉害,完全可以依靠眼睛的调节力,把落在视网膜后面的焦点向前移动到视网膜之上,所以也能看到清晰的图像,生活和学习几乎不怎么受影响。

u 接下来,到了十多岁,这些孩子里几乎所有人都会摆脱远视,而且不太容易发展为近视。这种儿童时期有着低度数远视的情况,就是所谓的“远视储备”。


如何才能让孩子获得这种储备远视的能力呢?

大部分孩子从学龄期到青春期,由于大量近距离用眼,会逐渐透支视力,使正常视力(既没有远视也没有近视)逐渐变为了近视。那些在学龄前有“远视储备”的孩子,就相当于提前进行了一笔储备。

“远视储备”是天生的,无法通过后天获得。远视储备是“低度数”远视,如果不加注意,很容易被消耗干净,所以“远视储备”其实也只能起到“延缓”而非“杜绝”近视的效果。没必要一味地追求孩子视力异常,来预防另外一种眼疾。

哪些因素会“伤害”远视储备?

遗传因素:

如果孩子的父母都是近视,特别是有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那么子女的近视风险也比较高。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此外,当孩子的眼睛随着屏幕上的动态画面来回移动,会使调节瞳孔的睫状体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长期如此可引起视觉疲劳,假性近视就会慢慢转变成真性近视。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还有可能引发干眼症。眨眼是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起着滋润眼球的作用。正常人每分钟眨眼20~25次,如果长期对着电子屏幕,注意力高度集中,眨眼次数可下降到每分钟5次左右,导致泪液过度蒸发和泪膜分布不均匀,容易引发干眼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岁以下幼儿不要接触任何电子屏幕,2~5岁儿童每天接触电子屏幕的总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

不健康的饮食:

吃得过甜、吃得过精、吃得过软都可能影响孩子的视力。

吃得过甜

人们都知道过度吃甜食会导致龋齿,但实际上,吃得过甜对孩子眼睛的伤害也很大。甜食中含有大量糖分,食用过多会导致体内B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铬的缺乏,这是导致近视的原因之一。糖分在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它们可与体内的钙中和,造成钙流失。缺钙会造成眼球韧性下降,导致眼轴变长。此外,糖在体内代谢会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维生素B1对视神经有养护作用,缺乏维生素B1会影响视神经发育。

吃得过精

长期吃精细食物,可造成身体缺铬,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引发近视。

吃得过软

咀嚼被称为另类的“眼保健操”。如果平时总吃过软的食物,就减少了咀嚼的机会。吃硬质食物过少也是导致青少年近视增加的原因之一。

远视储备不足怎么办?

u 增加户外运动时间

户外运动是避免远视储备过度消耗的最佳途径,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产生。研究表明,增加户外活动能有效降低近视的发病率。因此,想预防近视,应该每天在阳光下进行充足的户外运动,至少活动2小时。

u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房间应选择采光良好、光线充足为宜;读书写字时,注意正确的姿势;不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隔40分钟左右休息至少10分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远离IPDA、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

u 定期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家长应从孩子3-6岁开始,定期带其到专业的眼科医院做1~2次全面的视光检查,包括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弧度等,并建立视觉健康档案。通过发现潜在问题,及时进行用眼指导。

远视储备不足,它不可怕

其实归根结底,没有远视储备也不用焦虑,因为它毕竟是“远视”,而不代表正常视力。有远视储备实际是孩子视力不太正常,而没有远视储备的孩子,反而是视力是很好的!只是由于现在的孩子近视的发病率太高了,使得一开始有“远视储备”的孩子反而得到了“幸运”。无论孩子有没有储备远视, 都有必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爱尔眼科近视防控专家团

为您孩子的眼健康保健护航

关注爱尔,和孩子一同成长!

孩子远视储备“余额不足”,该怎么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