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圣说书】辜鸿铭到底是怪杰还是腐儒?《中国人的精神》背后有怎样的中国精神?

- 开篇:二十世纪初能被西方认同的东方人只有两位,一位是印度的泰戈尔,另一位是中国的辜鸿铭
- 其人:本人学贯中西,会九国语言,在哪个时代评价两极分化
- “我的辫子是有形的,顶在头上,你们的辫子在心里,是无形的”
- 其书:《中国人的精神》。书中把民族性分为 博大Broad、淳朴Simple、深沉Deep、灵敏delicacy,比如英国人深沉、淳朴而不博大,德国人深沉、博大而不淳朴,每个人博大、淳朴而不深沉,法国人只有灵敏,中国人都具有。
- 思想:中国人还有一种特殊的属性“温良”,即“来自心灵的礼貌”,是Gentle的翻译(智慧、勇气、权利、责任)。辜鸿铭认为此属性来自于“儒教”,其中就包括忠君原则,即对帝王“绝对的忠诚”。辜鸿铭极其推崇“儒教”,被胡适等人称为“腐儒”。一个系统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人,为何还会如此信仰儒家呢?
- 背景:辜鸿铭父亲是英国管家,他有机会游学欧洲接受最先进的教育,而在那个时代,从个人角度出发,为了对抗自己作为黄种人的自卑感,强化自己的身份认同,所以极其推崇中国儒家学说,另外《中国人的精神》是给外国人看的,从民族角度是传扬了中华文化思想,所以其中才会使用“宗教思维”和“属性划分”的方式让西方人可以看懂。
- 碰撞:《中国人的精神》中对儒家的吹捧和对西方文化的鄙夷,与当时新文化运动中“打到孔家店”学习西方文化思想的潮流背道而驰。辜鸿铭对儒家的理解可能只是片面和肤浅的,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儒家文化必然是我们这个文明的根基之一,虽然当时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开启民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以胡适为代表的提倡“全盘西化”的观点,在如今看来才更是片面和肤浅的,学习西方并不会让西方人尊重和认同我们,抛弃自己的根基,只会让西方人更加的鄙夷,西方只会尊重“独立自主的强者”。
- 结语:《中国人的精神》有两点是可取的。一是用最显而易见的方式,打破了西方文明的神话,另一方面是跳出了“帝王将相”思想,以西方的“人本主义”把最普通的百姓作为研究对象。
- 相关:传统的儒家学派如何融合西方思想?现代新儒学
----------
该笔记已整合入个人知识体系,详见 [辜鸿铭](http://wangc.site/cbrain/share?nodeid=af9ef2c3490d3cc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