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天津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育明400分学员回忆版)
2020年天津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育明400分学员回忆版)
育明教育大印老师整理
2019年天津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录取的近一半是育明教育学员。天津财经大学行管考研初试要考察经济学,所以每年报考的并不多,竞争程度一般。
621 行政管理学
《公共行政学》(第4版),张国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行政管理学》(第6版),夏书章,中山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802 经济学(微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财政学》,武彦民,中国财经出版社,2011年版;
辅助资料
《全国行政管理考研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天津财经大学行管考研每年录取的考生中有近一半是育明学员,如此好的成绩的原因在于三点:一是权威的内部信息,二是考前精准押题,三是给学生的全称规划和重点难点指导及答题技巧指导;初试辅导课程包括一对一辅导和视频课程,由在校教授授课(包括参考书重点讲解、真题讲解、答题技巧讲解、考试范围讲解、面试技巧讲解、申请材料讲解),具体登陆育明官网咨询或者登录“腾讯课堂”搜索“育明考研考博中心”自主购买课程进行学习。天津财经大学行管考研Q群:3923-4015-7
一、名词解释题
1.政策评估(2020年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湖南师范大学)
育明教育提示:详情参考16.2 常考知识点梳理【考点1】。不同院校有不同的参考书目,不同教材对应不同的知识点。
2.政策输出(2019年天津财经大学;2016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东北财经大学)
政策输出关注的是物质层面的内容,比如税收总量、建设高速公路的长度等。政策输出是政府部门追求政策决定与政策声明而实际做的事情,是工作总结需要关注的内容。政策输出比较容易计算、加总与统计分析,在立法者、利益集团要求结果的压力下,政府部门往往会聚焦政策输出。
政策评估关注的是公共政策的所有后果,即政策影响。评估政策影响时不能仅仅满足于衡量政府的行为,而是应该综合全面评估。因此,政策评估的焦点应主要集中在政策影响上。
3.政策评估的决策导向模式(2018年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
该模式认为政策评估是对决策的评估,因此评估者在规划评估时必须了解决策的需求,预想各决策点所需的信息,设计搜集包括决策性质、参与人员、备选方案、决策时点与判别标准等在内的多方面信息的方法。同时,评估者还要把政策的生命周期纳入评估过程,考虑在不同的政策阶段上,政策方案可能会因为外在变项的干扰而导致预期结果的变更。
4.政策评估的目标中立评估模式
该模式是对目标导向评估模式进行修正的模式。政策评估不应该局限于政策目标,必须避免预设立场和先入为主的偏见,从实际层面去观察政策究竟产生哪些效益。目标中立评估的优点在于它是直接搜集现场所发生的一切现象与事物,避免预设立场和先入为主。
5.政策评估的回应性评估模式
该模式认为政策评估应该以政策运作,而非以政策目标为导向,同时必须回应民众广泛的需求,从不同价值观点来判断政策成败。回应性评估认为政策面对的问题不存在唯一的答案,只有汇集政策利益相关人的多元观点,政策评估才有实际意义。回应性政策评估的主旨在于为特定利益相关人提供服务可以牺牲某种程度上测量的精确性,来换取政策方案利益相关者效用的提升。
6.政策评估的授权评估模式(2020年宁夏大学;2020年东北大学)
这种模式源于授权理论,强调对被评估者评估能力的培养,利用评估的概念、技术与发现,使被评估者能够产生不断改善与自觉的效果,,在方法上可以兼具定性与定量两种形式,适用范围可以从个人、组织、社区到社会等各方面,但主要还是应用在政策方案上。授权评估模式有明晰的价值取向,寻找可以使人们自我协助与改善的政策。政策方案的参与者可以发展出适合本身的评估理论,并且成为方案的促进者,外在的评估人员是咨询性质的,扮演另一种促进者的角色。
7.政策评估的焦点效用评估模式(2020年新疆大学)
这是一种相当个人化与情境化的评估模式。这种评估没有固定的方式、程序,评估者针对使用者的需求,找出适当的内容、理论、模式与研究方法,产生评估的效果。焦点效用评估是采用实用主义的观点,认为只要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任何的研究方法都应该使用,赞成这一评估模式的人既不反对定量方法,也不反对定性方法。这种模式经常采用的典型方法是焦点团体访谈法和深度访谈法。
8.政策评估的新现实主义评估模式(2020年黑龙江大学)
这种模式承认评估过程中存在着价值观上的差异,评估是一个追求符合情境的过程。评估中最重要的是了解人类的行为。这种评估模式非常重视环境背景对于评估研究的影响。新现实主义评估模式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环境背景、机制与造成的结果。
人种志方法是新现实主义评估模式经常使用的方法,属于非实验性研究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强调评估者需要花一段较长的时间,通过田野观察、访问以及记录现场发生的事情,来获取第一手资料。其最大的特点是保持政策场景的自然性,“研究者走向自然环境中的参与者”。
9.政策评估的顾客导向模式(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
顾客导向模式将政策干预对象的目标、期望、关心甚至需要作为评估的组织原则和价值准则。顾客导向评估的核心是项目是否使顾客的关心、需要和期望得到满足。
顾客导向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体现了民主和参与。
10.政策评估主体(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
在政策评估活动中,除立法机关、政党组织、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外,比较重要的主体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专业机构和人员、大众传播媒体。
(1)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作的政策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工作:
①政策调查报告
②政府工作报告
③公民意见和投诉
④政策听证
⑤政府效能考评或绩效考评
(2)专业机构和人员
①政府系统内部的专业机构
②政府系统外的专业机构
③大众传播媒体
11.政策评估标准(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
政策评估的标准有以下方面:
(1)效益(effectiveness)
效益针对目标和结果,主要是指某一政策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和结果。效益常常按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数量及货币价值进行说明。
(2)效率(efficiency)
效率通常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它主要涉及结果与努力之间的关系,同样需要用货币成本计量。
(3)充分性(adequacy)
充分性是指特定效益水平满足政策目标的程度,用来表明对政策与其特有结果之间关系强度的价值期望,即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目标问题。
(4)公平性(equity)
公平性的评估多涉及收入分配、教育机会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政策。
(5)回应性(responsiveness)
回应性是指政策满足特定群体的需要、偏好或价值的程度。
(6)适合性(appropriateness)
适合性不与单一评估标准的分析相关,而是与多项标准的组合分析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