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火车·教程】格拉斯哥地铁列车操作入门指引

各位好,许久未写专栏,趁《模拟火车经典版》(Train Simulator Classic)扩展包格拉斯哥地铁(Glasgow Subway)上手之际,给各位模拟火车玩家写一版简明操作手册,供各位玩家参考。

一、格拉斯哥地铁简介

格拉斯哥地铁是继伦敦地铁和布达佩斯地铁之后世界上第三古老的地铁。最早是由缆车牵引,而后改为电力驱动。线路正线全长10.5km,为环线,共设15个车站。线路全程地下运行,轨距:1219mm(4英尺)。隧道断面:3.4米(11英尺)。所采用列车最高时速为54km/h(约34mph)。游戏中从Broomloan车库出库完成一圈运行再回库的时间差不多为40分钟。整条线路采用600V直流第三轨供电,在正线运行时可采用ATO(自动列车运行)方式驾驶,极大地简化了任务的难度。
二、操作设备简介
在本DLC的多数任务中,玩家在进入正线后可直接采用ATO自动驾驶模式。但出库到进入正线阶段仍需通过手动操作模式来进行。
注意:《模拟火车经典版》自带反向器面板在本DLC的游玩过程中将不起作用,您无法在本DLC中通过鼠标调节反向器面板的方式设置反向器档位。原因是本DLC使用的反向器面板有5个档位(关闭-ATO-手动向前-手动倒车-空挡),而《模拟火车经典版》自带的反向器面板只有(前向-空挡-后向)三个。

1、反向器档位
关闭(OFF):驾驶结束回库后,请在驾驶室左侧操作台将反向器调整至该档位,并同时按下驾驶室右侧操作台上的上的手刹按钮(驾驶室右侧操作台上的红色手刹指示灯会亮起)
ATO模式(A):您在正线上最常用的驾驶模式。系统将自动判断线路目前的限速处在何种档位并自动调节速度,确保进站时对标精度最高。可按键盘上的W/S键将反向器调整至该档位。同时,切换至ATO模式后,您必须将节流阀位置调整至最大功率(Parallel位/P位置)。
手动向前模式(F):您出入库时使用的驾驶模式。此时ATO自动驾驶不起作用,您必须将节流阀从P位置调整至全制动位(Full Brake)后,方可将反向器调整至手动模式。)
无论是处于A档还是F档,列车速度均会根据速度显示器的指示自动调整。手动向前模式控制的是列车的刹车位。
手动倒车模式(R):便于您冲标后对标。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建议使用该模式行驶。反向模式下速度被限定为18km/h。
零位/空挡(N):不用我多说了吧……
2、节流阀档位
功率:共三档,shunt(低功率)、S(中等功率)、P(高功率),驾驶过其他英铁直流列车的观众朋友们相信已经对这三档位不陌生了。UP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开过手动模式(看了我视频的朋友们都知道出入库都是靠直接调反向器bug一路溜车过去的),但不排除是按键盘上的A/D键来调整节流阀档位。
制动:线性变化。从off(零制动)一直到full(最大制动),以及末端的emerg(紧急制动)。若需要从ATO模式退出,必须将节流阀调整至最大制动位后方可将反向器调至A位以外的位置。
3、几个重要的按钮
驻车制动:位于驾驶室右侧面板,开关分离为两个按键。在按Ctrl + "=" / Ctrl + "-"切换驾驶室的过程中,原则上应先开启驻车制动,方可切换驾驶室。驻车制动启动时,驾驶室右侧操作台上的红色手刹指示灯会亮起。
ATO模式车辆运行按钮:位于驾驶室左侧面板,快捷键为“N”。在听到车门关闭提示音后方可按此案件前往下一车站。若车门未关闭则该按钮无响应行为。若车门关闭,且前方区间内无车辆驻留,则可通过按下该按钮的方式让列车自动运行。此时驾驶室左面板会亮起此区段限速,表明列车可正常运行。
广播按钮:位于驾驶室左挡风玻璃左侧,快捷键为“P”。列车行驶在区间中可按下该按钮向乘客广播下一站位置及运营终止告示,长按可重复播放。
客室灯光按钮:位于驾驶室右侧面板,开关分离为两个按键。在开启车门正式载客前,应当开启该灯光以便乘客乘坐。客室灯光打开时,驾驶室右侧操作台上的白色客室指示灯会亮起。
三、列车出库指南

1、反向器设置为F档(手动向前)
2、车头灯亮度全满
3、仪表灯点亮
4、驾驶室灯亮度设置为“Dim(暗)”
5、打开客室灯
6、解除驻车制动
四、一些快捷键位
L / Shift + L: 提高/降低驾驶室灯光亮度
I / O:开/关操作面板灯光
F:通风系统开/关
Y / C:客室灯光开/关
N:自动驾驶模式启动列车(下一站以自动驾驶模式运行)
V:雨刮器开/关
P:车内广播(长按可重复播放)
H / Shift + H: 提高/降低车头灯光亮度
J:驾驶室右侧顶灯开/关
退格键:紧急停车
空格键:鸣笛
T:打开客室门
五、基本信号灯简介
格拉斯哥地铁的信号机系统还是相对而言比较简明的。DLC附带的操作手册中列举了常见的6种信号,供各位玩家参考。






以上是模拟火车经典版DLC格拉斯哥地铁列车的简明操作指引。欢迎各位对本文提出积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