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糖代谢】考点:糖酵解

2023-09-08 16:22 作者:生物学小吴学长  | 我要投稿

糖酵解(glycolysis):此过程中,六碳的葡萄糖分子经过十步酶催化的反应,分裂为两分子三碳的丙酮酸,同时使两分子腺苷二磷酸(ADP)与无机磷酸(Pi)结合生成两分子腺苷三磷酸(ATP)。该反应发生在细胞质中。糖酵解是最基本的代谢途径,是葡萄糖分解代谢所经历的共同阶段。

糖酵解作用的反应式

葡萄糖+2ΑDP+2NΑD++2Pi → 2丙酮酸+2H2O+2H++2NΑDH+2ΑTP

糖酵解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葡萄糖通过磷酸化、异构化裂解为三碳糖,消耗两分子ΑTP形成一个中间产物甘油醛-3-磷酸


糖酵解第二阶段——放能阶段

后五步为产生 ΑTP 的贮能阶段,磷酸三碳糖最终转变为丙酮酸。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磷酸化反应。这些反应是从甘油醛-3-磷酸提取能量形成ΑTP分子的过程

糖酵解直接产生的是2ATP和2个NADH。 在不同组织,NADH氧化产生的能量不同。在骨骼肌和脑组织中,NADH进入线粒体要经过甘油磷酸穿梭系统,最终产生1.5个ATP;在肝脏和心肌等,则通过苹果酸穿梭系统,可生成2.5个ATP。所以就是5个或7个ATP。


三步不可逆反应(关键酶):

①酵解的第一步由己糖激酶(hexokinase,HK)催化,可作用于D-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人体己糖激酶有四种同工酶, 其中HK4对葡萄糖的特异性强,又称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

②催化第三步反应的磷酸果糖激酶(6-phosphofructokinase,PFK)是酵解的限速酶,所以调节物很多。ATP、柠檬酸、磷酸肌酸、脂肪酸、DPG是负调节物;1,6-二磷酸果糖、2,6-二磷酸果糖、AMP、ADP、磷酸、环AMP等是正调节物。6-磷酸果糖还可以被磷酸果糖激酶-2(PFK-2)催化,产生2,6-二磷酸果糖。它是PFK最强的别构激活剂,在酵解和异生的协调中起着重要作用。

③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在糖酵解系统里,它是催化形成第二个ATP反应的酶。能以磷酸烯醇(phosphoenolpyruvate)丙酮酸和ADP生成丙酮酸和ATP。催化ADP为ATP的形成,结果是形成丙酮酸为终产物。

 

糖酵解代谢调节

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受到严格而精细的调节,以保持内环境稳定,适应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这种调节控制主要是通过改变酶的活性来实现的。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的关键酶,它们的活性大小,直接影响着整个代谢途径的速度和方向,其中以磷酸果糖激酶-1最为重要。

1.激素的调节胰岛素可诱导GK、PFK-1、PK的合成,因而使糖酵解过程增强。

2.代谢物对限速酶的变构调节磷酸果糖激酶-1(PFK-1)是三个限速酶中催化效率最低的,故而是糖酵解途径中最重要的调节点。该酶分子为四聚体。分子中不仅具有与底物结合的部位,还具有与变构激活剂和变构抑制剂结合的部位。F-1,6-BP、ADP、AMP等是其变构激活剂,而ATP、柠檬酸等为其变构抑制剂。在这些代谢物的共同调节下,机体可根据能量需求调整糖分解速度。当细胞内能量消耗增多,ATP浓度降低,AMP、ADP浓度增加,则磷酸果糖激酶-1被激活,糖分解速度加快,使ATP生成量增加;当细胞内有足够的ATP储备时,ATP浓度增加,AMP、ADP浓度下降,磷酸果糖激酶-1被抑制,糖分解速度减慢,减少ATP生成量,避免能量的浪费;当饥饿时,机体动员储存脂肪分解氧化,生成大量乙酰CoA,乙酰CoA可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抑制磷酸果糖激酶-1的活性,从而减少糖的分解,以维持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




【糖代谢】考点:糖酵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