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止与欧21项关键条约,俄罗斯外交政策生巨变,旨在结束西方霸权

本期话题,俄罗斯外交政策生变,旨在结束西方霸权,想如何实现?
去年12月15日,俄罗斯外交部政策规划局负责人多罗比宁曾表示,俄方会在今年年初公布其外交政策新构想,他指出,本身相关原则在2022年1月就已经获得批准,但由于形势变化,俄方决定对其进一步进行修订,并将一些“新情况”纳入到了构想之中。

今年2月15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俄国家杜马再次谈到这一话题,他表示,在新版外交政策中,俄方会侧重于结束美西方在国际事务中的霸权地位,拉夫罗夫对此解释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总是打着去殖民化的名号,在实际上阻碍俄罗斯发展,甚至有解体俄罗斯的企图,他强调,在当今世界格局中,西方过于沉迷建立单极秩序,这一点严重违反了国家主权与平等的原则,因此俄方希望应该入联合国宪章要求,建立基于公平和普遍利益平衡的相关标准。
简单来说,就是俄罗斯要开始挑战西方控制下的国际规则,结束西方对国际社会设置框架的垄断。

当然,这回俄罗斯可不是说说而已,就在拉夫罗夫发言后不到24小时,俄国家杜马宣布,正式终止欧洲委员会在俄罗斯的一切权利,同时双方签署的21项关键条约被废止,这些条约包含了欧洲委员会章程、欧洲社会宪章、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公约等多个议定书,它们的废纸也意味着俄罗斯与欧洲彻底决裂。
要知道,就在20年前,俄罗斯还在推动加入欧盟和北约的进程,其从“单边”向西方一边倒的战略,到“双头鹰”外交战略,如今再到要建立不同于西方的国际规则,俄罗斯对自身发展的认知愈发清晰,而西方国家在其中可谓是“功不可没”。

就拿俄乌冲突来说,在西方媒体的渲染下,俄方对乌特别军事行动被形容成“一场入侵”,但报道乌东地区民众受压迫的记者却被解职;再比如北溪管道被破坏一事,美国自身记者赫什已经公布了调查报告,但美国政府和主流媒体却仍在保持沉默,而俄方要求联合国调查的提案也如石沉大海,这也难怪俄罗斯对西方口中的“平等”提出质疑。
正是由于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种种打压,俄方此次新版外交政策中,始终围绕的一点就是结束西方霸权,并且拉夫罗夫还对具体行为做出明确阐述:
首先,重新审查俄罗斯在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下的义务,对于一些不合理制度和要求,俄方将进行抵制;
其次,对于意图侵犯俄罗斯利益的国际机构,俄方会暂缓缴纳会费,并且将退出一些“失去现实意义”的国际公约和协议;
最后,俄方将会加强与亚洲、中东、拉美和非洲等地区的合作,尤其将深化与友好国家的经济联系,对此,拉夫罗夫透露称,俄方正计划对11个国家进行免签,同时简化6个国家的签证制度,甚至还要解除对于60余个国家的电子签证限制。

由此看来,俄罗斯对西方世界已经彻底抛弃幻想,在俄方接下来扩大合作范围的种种举措下,美欧组建的“对俄制裁联盟”很可能宣告失败,其在国际社会孤立俄罗斯的企图也会随之破产。
此外,在拉夫罗夫透露出的诸多细节中,中俄关系被放在“压轴环节”,拉夫罗夫形容当前的中俄关系已经达到了“空前高的水平”,其接下来会继续深化中俄关系,并以此作为巩固多极化国际秩序的基础,显然,在俄方构想中,打破西方霸权对国际社会的桎梏,离不开中国的协助,不过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那就是俄方此次并没有再表现出明显的“结盟”意图,按照拉夫罗夫的表述,俄方将“致力于加强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众所周知,“结盟”问题一直是摆在中俄之间的一个疑问,尤其是俄罗斯,其此前深受西方思维影响,坚定认为“结盟”才是确保两国关系稳固的最佳方式,但在中国的外交事务中,“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一直是长期坚持的核心原则,显然俄方此次也理解了中方的立场,不再在“中俄是否结盟”这个问题上进行纠结,当然,正如中国外交部说的那样,中俄虽不结盟,但可以胜似结盟,未来中俄还可以在更多领域深化合作关系,共同为了良好有序的国际社会努力。
总的来说,俄罗斯此次对于新外交策略的构想,其处处体现着“向东看”这一重大转变,毕竟,在俄乌冲突爆发、西方对俄发起制裁后,俄罗斯与美欧的关系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转折,部分俄官员甚至称,“俄罗斯回到了三十年前苏联解体后的位置”,不过,如今的俄罗斯深受美欧忌惮,西方社会显然不会像上世纪90年代初那样对俄信任,因此,俄方突破西方封锁,战略东移也就成了情理之中。
有这样两句古话,一句是“知其事而不度其实则败”,还有一句叫“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国际形势越复杂,我们越要看清前路在何方,如果在这条道路上能够“众者同行”,那必然可以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