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阅读笔记:周纪一(下)

2023-06-14 17:49 作者:叮当小跑  | 我要投稿

资治通鉴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讲述古代历史。我们要做的是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可以学到一些东西。

这一节的重点人物是魏文侯和齐威王。

【魏文侯篇】

 

1、魏文侯尊贤爱士,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次从段干木的家门口过,必定低头,手扶车前横木,以示敬礼,所以四方贤士都来归附他。

评:礼遇贤士,必受贤士所趋。


2、韩国向魏国借兵,要攻打赵国。魏文侯说:“寡人与赵是兄弟之国,不敢从命!”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要攻打韩国。魏文侯说:“寡人与韩是兄弟之国,不敢从命!”两国使者都愤怒而去,后来知道文侯跟对方说的话也是一样,都感动羞愧,来魏国朝谢。于是魏国成为三晋之首,天下诸侯都不能与之争锋。

评:作为调和矛盾的一方,本就是处于高位,有德之人,必受尊重。


3、魏文侯派乐羊攻伐兼并了中山,封给他的儿子魏击。文侯很得意,问群臣说:“你们认为,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呢?”大家都说:“仁君!”任座却唱反调:“主君得了中山,没有封给自己的弟弟,而是封给了自己的儿子,怎么能算得上是仁君呢?”文侯发怒,任座就起身出去了。文侯又问翟璜。翟璜说:“仁君!”文侯问:“何以知之?”翟璜说:“我听说君仁则臣直,任座能如此当面直言,所以我知道您是仁君。”文侯听了很高兴,让翟璜去把任座请回来,亲自下堂迎接,以为上宾。

 

评: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你说我直言反驳了你,你不高兴,侧面也能反映,你是个明君,底下人们敢说直话。若是人人谄媚,国家危矣。


4、文侯问李克:“先生您曾经跟我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选择宰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先生认为他们二位如何?我该选谁?”李克说:“国君只是没有留意考察罢了。看一个人,一看他平时亲近的人,二看他富贵时资助的人,三看他显达时保举的人,四看他遇困时有所不为之事,五看他贫穷时有所不取之利,这五个方面,就足以看透一个人了,主君何须问我呢?”文侯说:“先生回宾馆休息吧,我的宰相已经选定了!

评:对于我们来说,这个可以用作找对象的逻辑,看对方社交圈是什么样的人,也能从侧面反应出来你对象是什么样的人。看他富的时候有没有为富不仁,看他穷时有没有不择手段。

 

【齐威王篇】

 

1、齐威王到周朝首都洛阳,朝见天子。当时周室衰弱,诸侯早就废了朝见之礼,而唯有齐威王去朝见,于是天下人都以齐威王为贤德。

评:这说明古代“礼”在人们君权的思想里根深蒂固。并且有德之人才能真正受到尊重。


2、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说:“自从我委任你治理即墨,我每天都收到针对你的举报信。但是我派人去即墨秘密调查,发现开荒地为良田,人民富足,衙门无事,齐国东部,一片祥和安宁,这说明你没有巴结攀附我左右的那些近臣。”于是,增加他一万户人家的封邑。

齐威王又把东阿大夫召来,说:“自从我委任你治理东阿,我几乎每天都听到对你的赞扬。我派人去东阿调查,发现田野荒芜,人民贫困,还饿肚子。当初赵国攻打鄄,你见死不救;卫国占领了薛陵,你还不知道;那些赞扬你的话,都是你买通我的左右来骗我的吧!”当天,就把东阿大夫和平时赞扬他的近臣,全都用大锅烹杀。群臣惊惧,再也没人敢欺上瞒下,都尽力做实事,于是,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评:说明在面对不确定的事情,除了听,最重要的还是看。看见的才是事实。今天听龙飞律师直播,龙飞姐姐对离婚带孩子的母亲说,找对象不要光看和光听这个男生对孩子好不好,最重要的是看孩子对这个男生的反应,是害怕还是喜欢,这是最真实的。

【张居正曰】

齐威王刚即位的时候,不理政事,凡事废弛,国势衰弱。到了第三年,他突然发奋图治。那些之前乱来的臣子,就倒霉了。

评:齐威王刚即位时表现的沉迷饮酒作乐,不问政事,引出了一批阿谀奉承的小人,最后一锅端。

 

 

【其他人物篇】

1、公子魏击出门,路上遇见国师田子方,连忙下车行礼。田子方也不还礼。魏击怒,说:“是富贵者骄人呢?还是贫贱者骄人呢?”田子方答:“当然是贫贱者骄人,富贵者怎么敢骄人呢!国君骄人则失其国,大夫骄人则失其家。亡国之君,没有人会再把一个国给他;破家大夫呢,也没有人会再给他一分封邑家业。而我们贫贱之士呢,言不听,计不从,行不合,穿上鞋就走,到哪儿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向他谢罪。

评:这个道理说明,越有权势越有财力的人,越需要谦逊有礼,因为你更害怕失去,代价也最大。


2、魏武侯在西河顺流而下,船至中流,对吴起说:“美哉山河,固若金汤,此魏国之宝也!”吴起说:“国家安全,在于君王之德行,不在于地势之险要。上古时代的三苗氏,左有洞庭湖泊为屏障,右有鄱阳湖为拱卫,但是德义不修,终为大禹所灭。夏桀的都城安邑,左有黄河、济水,右有华山,南面两山相对为伊阙,北有羊肠之险,但是修政不仁,被商汤赶下宝座,流放远方。而商纣王之国呢,左有孟门天险,右有太行山脉,常山在其北,黄河在其南,修政不德,为周武王所杀。由此观之,国家安全,在德不在险,如果君上您不修德,这舟中之人,都是敌国!”武侯说:“好!”

评:对于一个领导来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稳固的原因在于人心。山再高,水再险,不修德,连身边人都会反对你。


3、楚悼王一向仰慕吴起的贤名,直接任命他为楚国宰相。吴起推动改革,修订法律,罢黜所有只领薪水、没有具体工作的闲散官位;废除血缘疏远的公族的爵位俸禄,把国家财政,用来养战斗之士,提高军队待遇和战斗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既不合纵,也不连横。于是三面出击,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国,楚国国势大张,诸侯都畏惧楚国之强,而楚国的贵戚大臣利益集团,因为吴起触动他们的利益,而非常仇恨吴起。

楚悼王薨,贵戚大臣作乱,围攻吴起。吴起跑到停放王尸的地方,伏在尸体旁边。攻击吴起的乱臣用箭射杀吴起,也射中了王尸。悼王下葬之后,肃王继位,让令尹尽诛作乱者,因吴起案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余家。

评:商鞅变法,侵害了多少贵族的利益,因此秦孝公去世后,惨遭车裂。


4、卫侯说:“我知道他有大将之才,但是他曾经做过政府官吏,下乡收税的时候,吃了百姓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子思说:“圣人任命官员,是用人之才,就像建筑师选用木材一样,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比如杞和梓,两木皆良材,长到几人合抱的大树,中间有几尺是朽坏的,优良的工匠还要拿它来用,不会把整棵树都丢弃。现在国君您身处战国时代,正需要爪牙之士,就因为吃了百姓两个鸡蛋,而要抛弃捍卫国家的大将吗?这消息千万不要传出去,一则为人耻笑,二则天下之才,觉得自己有点缺点,都不敢到卫国来了。”卫侯再拜说:“我谨受您的教诲!”

评:一件事,一个行为,不仅影响的是当下,还影响其他人对你的感知。当初智伯率领韩魏两家引水攻打赵襄子,说:“我今天才知道,水攻可以亡人之国啊!”听了这话,魏桓子用肘碰碰韩康子,韩康子也轻轻踩了一下魏桓子的脚,两人都想到了,汾水可以灌魏的主城安邑,绛水可以灌韩的主城平阳。 智伯的这句话也成了韩魏两家反叛的导火索。


5、子思说:“国君讲起话来自以为是,卿大夫就不敢提出反对意见;卿大夫讲话也自以为是,士人庶人也不敢提出反对意见。君臣都自以为贤能,下级群众也同声赞美,一级哄一级,随声赞美的有福,出言反对的遭祸,这样,有益于国家的善言善政,怎么能够产生?

评:身为领导,皇帝,最怕一家之言,听不进别人的建议。高层本就离人民比较远,再不听臣下的建议,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结果可想而知。

魏武侯薨,生前没有立太子。他的儿子魏罃与公中缓争位,国内乱。

评:这也是为什么影视剧里,不立太子,朝纲容易混乱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大臣们会一味催促皇上立太子。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阅读笔记:周纪一(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