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陈凯歌举报吐槽者,饭圈限制大众言论的恶习,怕批评请别抛头露面

2021-01-06 20:10 作者:roybankds  | 我要投稿

不得不说这一季的《演员请就位》后劲儿挺大的,郭敬明才被100多位圈内人士联名抵制了,甚至连新电影《晴雅集》都下架了。另一边陈凯歌又成为了焦点,原因是陈凯歌举报了吐槽他的视频创作者,认为视频内容涉嫌侮辱、诋毁。

观众有言论自由的权利

这些视频内容主要是调侃陈凯歌在《演员请就位》中的一些言行,网友们既然调侃了,自然是有调侃的道理。例如李诚儒在节目中暗示《无极》是形式大于内容,让陈凯歌颇为不满,对李诚儒是连挖苦带嘲讽的。按照陈凯歌的标准,陈凯歌说李诚儒思想保守、接受不了新事物,反而更像是侮辱和诋毁。

其实演员也好、歌手也罢,其作品都是要被大众说三道四的,因为这是大众作为观众的言论自由。当年张艺谋的电影《幸福时光》上映后,在一次见面会上。一位张艺谋的影迷当众表示《幸福时光》拍得不好。张艺谋并没有因此而恼怒,表示任何一个作品都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是很正常的。

通过这件小事,首先可以看出张艺谋能够接受观众对其电影的负面评价,这是观众享有的权利。好比榴莲一样,有的人对其欲罢不能,也有的人敬而远之。但不论是爱吃的人,还是不爱吃的人,都不应该指责对方。每个人的口味不同,审美就更加南辕北辙了,每个人都有不喜欢的权利。

娱乐圈的坏风气,只能夸、不能批评

但不知道从时候开始,娱乐圈流行起了这样一种风气。说得好听是“不爱,也请别伤害”,说得不好听就是在限制观众的言论自由。比如说你不喜欢某位歌手的歌曲,不喜欢可以,但不能说出来。因为你说出来了,就是对这位歌手的伤害。这种伤害就会被定义为“网络暴力”,进而扣上各种帽子,像营销号、黑子、喷子之类的。总而言之只能夸、不能批评,评判的人都是别有用心。

之前鹿晗主演的连续剧《在劫难逃》播出时,很多人都在夸这部戏非常注重细节。实际上恰恰相反,《在劫难逃》口碑扑街不仅仅是烂尾这么简单,在细节的处理上也存在硬伤。举一个例子,在剧中第一个时间线中,赵彬彬(鹿晗)在偷张海峰(王千源)的刀之前。往自己的手上涂了胶水,作用只有一个,不留下指纹隐藏身份。结果第二天赵彬彬就去自首了,尽管一开始用了假名字,但之后还是自曝了真实姓名。

既然如此,往手上涂胶水有什么意义呢?还有一位问题,赵彬彬去自首,难道警方不得先确认其身份吗?赵彬彬说自己叫什么就叫什么,那还要身份证干什么呢?但是当有人提出这些质疑时,却遭到了围攻。要么说鸡蛋里挑骨头、要么说看个剧较什么真儿,还有的说是在故意黑鹿晗。显然这是鹿晗的粉丝,粉丝不允许任何人说自己偶像一个“不”字。

国产剧在批评中提高,华语乐坛在彩虹屁中衰败

追剧的人常常会说某某剧是“良心剧”,那么何为“良心剧”呢?说白了就是制作精良的剧,问题又来了,怎么样才能算得上制作精良呢?个人认为要有完整且合理的逻辑,在细节上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瑕疵以及演员的形象要契合角色的定位,这也是大势所趋。客观来说,近些年国产剧水准大幅提高,主要就是得益于在这些方面比以前更加较真儿了。

当然了,也有不那么较真儿的,日渐落寞的华语乐坛就是如此。比如说像周杰伦那一代的歌手,都是歌曲先唱遍了大街小巷,人才开始红了起来。现在的所谓的大牌歌手,往往是人先红了起来,而作品却无人知晓。如此本末倒置,也让华语乐坛却彻底没落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的萎缩,这就是很多真正的音乐人一直在说市场不景气的原因了,显然是不较真儿的下场。

可能有人会问,国产剧为什么会越来越好呢?道理很简单,影视作品的受众面更广,所以能够一直听到不同的声音。尤其是评判的声音,正是在不断的批评当中,国产剧才能够不断地改进。由此不难发现,评判不是一种伤害,而是促进不断改进的动力。

华语乐坛则恰恰相反,现在所谓大牌歌手的歌曲基本上都是付费的,购买者绝大部分都是粉丝。即使歌曲烂到家了,粉丝也能吹上一通彩虹屁。导致所谓大牌歌手们误以为自己的歌曲真的很出色,事实却是不被大众所认可,甚至成为了华语乐坛衰败的催化剂。

现在陈凯歌举报了那些吐槽他的视频创作者,如果这些视频创造者真的因此闭了嘴。那么以后观众就只能看到《无极》这种水平的影片了,看过之后还得夸拍得真好。光是想象一下,便会觉着太恶心了。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陈凯歌举报吐槽者,饭圈限制大众言论的恶习,怕批评请别抛头露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