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单位设定——ETEM系统(碧蓝篇)

2021-09-13 21:34 作者:礼乐圣言  | 我要投稿

副标题:如果以RA3文案的方式打开“相遇”线中的某些设定会怎么样呢。

 

单位名称:极限战术性拓展模块

Extreme Tactical Expansion Module  ETEM系统)

    位:单兵作战辅助系统

方:神州量子科技大学偃师研究院

             神都国防工业有限公司下属第三科研部

方:天机工程技术集团

部署单位:以神州陆军为主要装配方,神州海军陆战队亦有装备

技术运用:存在不少民用型号活跃于神州社会各界

关键特性:

采用新型CPU运算器为主要内部辅助模块;

内配有三块主电池与一块后备电池为供给能源;

此系统的电池均采用高密度新型锰镍电池,极限时长为三天,同时电池的总重仅不到六瓶矿泉水;

各个模块生产均采用一种名为“天火”合金的超低重量记忆金属。

 

单位设定:

提到ETEM系统,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前身——在公元时代初期由漂亮国首先提出的增强人体机能的外骨骼”(EHPA)项目的研究项目。


其计划研制一种机器制造的骨骼,用以提高人的军事作战方面的能力,计划在公元历200x年开始进行样品试验,拟定由未来士兵佩戴外骨骼机器人后,将成为一名超级士兵,拥有无穷的力量,可携载更多的武器装备,火力威力增强,防护水平提高,同时可克服任何障碍,高速前进,不会产生疲劳感。在学术上,对外骨骼的定义其实是存在争议的。


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中世纪西方骑士的全金属盔甲以及神州古代的士兵所穿戴的,诸如明光铠等铠甲,均可称作一种外骨骼。这样的认定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坚硬的外部保障以及相对较好的防御辅助,在战斗中保护穿戴者。


人类科技自近代飞速成长后,兴起的航天领域——航天服,以及深海潜水的" JIMM "装也算是外骨骼的一种,因为它们在极其恶劣的外部条件条件下帮助人体正常工作,同时着装者在特殊环境下能较快完成任务。


然而,科学家们对这方面进行了更加广阔的拓展。 外骨骼被更多的联系到" 超级装 "或用于扩充或增强一个人的生理机能的系统。他们帮助一个人举起或携带较重的负荷,跑的更快,跳的更高,甚至是承担更加重要的任务。


在军事上,外骨骼将帮助战士更好地进行战斗,因为他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携带更多的武器和装备,并具有比正常人更强的体能。


在外骨骼技术定义上,首先认定外骨骼技术是一项可以增强人体行动能力、减轻负重,由金属或碳纤维等材料制成呃,可以辅助着装者的科技辅件。最初旨在帮助患有多发性硬化症、严重关节炎等疾病的群体克服行动困难。故此,在当时被认定为这是一种开拓性的领域——因为外骨骼技术为未来的人体工程学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特别是ETEM系统的成熟)。


但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漂亮国并没有将这个项目进行多久便不了了之,因为在当时有一种技术瓶颈——受限于电池科技的发展限制,以及对于这项技术的定位与上下限不明确。


与此相反的是,这项由大洋彼岸的国家提出的设想却被远在东方的一个古国所看重。加大科研力量对其进行更得多的研究与验证,并最终通过实战的考验——一种不需要电池就能装备战士的简易外骨骼亮向于世,并很快实装于战斗部队,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成绩。


在神州民间,对于外骨骼的探讨也是一种饭后谈资。人们对于国家科技高速发展而感到无比自豪的同时,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现阶段神州的外骨骼成果是对于现实技术受限而妥协的产物,即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外骨骼科技的初衷——配置各项高科技辅件辅助战士在战场上作战。


在这个问题上,神州的每一代科学家纷纷给出了他们的智慧,神州的外骨骼科技也愈发成熟与引领世界,并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外骨骼出口国,其产品深受用户好评。 


时间来到公元历2689年,某位神州研究员在闲暇之余翻阅古书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位活跃于春秋时代的工匠大师鲁班遗留下的工匠著作。通过对于这本古籍的研究,这位研究员惊奇的发现,早在数千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有先人在与他们一样,从事于类似外骨骼科技的研究,只不过当时没有外骨骼这一称呼,而是被称为“偃甲”。


对于这一意外的发现,神州议政院大力支持关于“偃甲”的研究,以及对于“偃甲”与现代的外骨骼科技进行融合,使这项沉积数千年的古老技艺能在现代再次大放异彩。 


经过十余年的秘密研究,神州第五代外骨骼——考工偃甲,正式亮相,其名的命名来自《周礼》的《冬官》部分,但遗憾的是此篇在汉初已佚,后补入《考工记》,用以代替《周礼·冬官》。《考工记》是一部切实而具体的讲述生产技艺的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记述官府手工业生产工艺和质量规格的书籍。据后人考证,《考工记》成书约在春秋末战国初,是春秋末战国初一部有关手工业制造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汇编,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手工业制造的科学技术水平。


《考工记》所记述的攻木之工有七种,攻皮之工有五种,刮摩之工有五种,抟埴之工有两种,还有设色之工、攻金之工等六大类30个不同工种。手工业工匠在生产实践中发展了数学、力学和声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把这种知识具体地应用于手工业制造。春秋末战国初,公输般已能削竹木为鹊,墨子已能造木鸢“飞之三日而不集”(《淮南子·齐俗训》)民间有公输般造木人,御木车马,载母其上,一驱不还的传说。(王充《论衡·儒增篇》)《偃师献技》正是在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实基础上充分展开奇特的想象而创作出来的。


并在同一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因为也就是在这一年,全球最大的卫星工程“出航者”正式竣工,而神州的考工偃甲其成熟程度以及在近地轨道和在太空行走方面卓越的表现,远超其他国家公司集团的同类竞品,被UN正式列为“出航者”计划的领头者。


同时,考工偃甲的官方英文名以及官方中文翻译也在UN的见证下被世人所铭记,那就是今天我们大家所看到的极限战术性拓展模块Extreme Tactical Expansion Module而这一年也被世人称为“鲁班年”,以此来纪念这位神州历史上的伟大工匠以及他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最有意思的是,在考工偃甲面世一年后,以偃甲为主题的极限运动在世界各个国家的年轻人当中掀起浪潮,甚至被视为一种星潮,十分流行。还曾有人建议将偃甲运动纳入奥运会的项目中。


当然啦~在年轻人当中流行的偃甲肯定是民用型号啦~


美好的事物总是容易被侵蚀。随着时间的推移,偃甲的运动变得商业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这个行业,将其市场化。


原本纯粹的偃甲运动渐渐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许多人开始为了名利而变得贪婪,选拔标准也逐渐失去了公正性与公开性。 这一切都引起了部分国家的关注。相关政府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整顿偃甲行业,防止其走向昙花一现的命运。


同时,神州为了保护偃甲这项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文化遗产,政府也开始着手建立专门的机构,担负起对偃甲工艺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在这些改变的背后,神州青年逐渐意识到偃甲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对神州古代机关术文化的传承。当时的年轻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当代偃甲与历史的渊源,学习基础偃甲的制作工艺以及在偃甲运动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绝佳的设计思想和技术。 


在这样的学习和实践中,偃甲运动这一神州古老的文化得以浴火重生且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青年开始理解偃甲制作背后的真谛,将其运用到不同的领域,不断推动神州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偃甲文化因为考工偃甲的面世而重新焕发生机和动力,也因为神州青年的坚守和传承,而在未来继续发扬光大。


这种传承不只是为了让偃甲文化得以延续,更是为了让神州文化的价值观在生产力发达的未来得以传承。偃甲文化以其坚韧不拔、勇气、毅力等特点,成为神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神州青年视为一种信仰。 


神州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古国,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现在,数以百万计的青年人将偃甲文化视为一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挖掘神州文化的深层内涵,并将这些内涵运用到现代技术和设计中,让神州文化绽放出全新的现代魅力。神州人的传统美德,如勤劳、顽强、尊重长辈、爱护家人等,在当时被神州青年重新发掘和弘扬。


他们秉承着神州文化的优良传统,用行动将这些传统美德践行出来。在偃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神州青年也在积极地推动偃甲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主导地位取得 。


他们通过国际比赛、文化交流等形式,向全世界展示神州偃甲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在推动着神州文化的国际传播。在这个高度全球化的科技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仍然是必须坚持的方向。


一切……似乎都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时间来到公元历2766年,这一年注定是被载入史册的一年。并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壮丽,也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宏伟,是因为它们——神秘的塞壬来到了这个世界。同时也开始被后人所铭记的“危纪元”。

 

在这一年,随着一百余年前的“出航者”计划的蜕变——“探索者”计划的成熟,人类历史上第一艘巨型空天母舰探索者建成,并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某处人工巨岛内倒计时升空。伴随着这艘巨型战舰起航的,还有无数的鲜花与掌声,而这也是一切开始的前兆。


在战舰就按照预定计划进入大气层临界点时,全球防卫系统不约而同的监测到位于战舰升空点不远处的深海内有异常的情况。起初没有人在意那些警报,也没有人去理会这一切。直到那些看似人类形态的存在,以及她们的海洋战舰出现众人眼前时,最重要的是那艘集合了人类所有科技结晶的探索者被塞壬轻易摧毁,紧接着就是无数的近地防御卫星在短时间内被悉数击毁,人们除了恐慌再也没有了其他的了。


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让全球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在塞壬的攻击下,全球的通讯系统和电力系统遭到了重创,无数城市和军事基地陷入黑暗和失联状态。人类的军事力量显然根本无法抵挡塞壬的攻击,许多人都开始感到绝望。然而在危机中,也有许多人挺身而出,试图采取行动,防止更大的灾难发生。 


鄂罗斯政府紧急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威胁。许多科技精英和军方高层也开始积极应对,并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来想出应对策略。全球范围内的科技精英和智库也在积极研究塞壬的攻击方法,尝试找到他们的弱点。 


在第几次波的袭击中,神鄂方面发现塞壬有一个弱点——它们的光波武器是需要时间来充能且在充能期间是非常脆弱的。因此,神州决定利用无人机来打击塞壬的武器系统,鄂罗斯方面出动北极防御打击系统导弹,以此削弱他们的攻击力量。


与此同时,UN也在积极探索一种新的武器系统,能够有效地打击塞壬。 塞壬的突袭经历虽然对人类造成了惨重损失 ,但它也促使人类重新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并勇敢面对挑战。


而这最为突出的就是神州的考工偃甲。 


在第一次对抗塞壬的战争中,神州的外骨骼开发者面对新的战争形势针对性的对第七代考工偃甲进行深海作战测试。虽然起初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这并没有难倒以攻坚克难,将不可能化为可能的神州科学家。


通过对第七代考工偃甲的近海作战测试,神州科学家发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仿真模拟,科技不断优化外骨骼装备的设计。经过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神州的外骨骼海洋作战以“叁壹”式设备逐渐成熟起来。


在经历了多近海作战测试后,考工偃甲的海洋适应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被神州军队广泛应用于近海作战与战舰常驻设备。除了外骨骼设备,神州的科技专家们还积极探索其他新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从智能化的遥控系统到浸入水下的等离子体切割器,到纳米装甲技术的第一次运用。 


经过几次对于塞壬的试探性反攻后,UN联军得出了一个统一的认识——塞壬现阶段并不会进攻各个大陆。但对于各个大陆而言,各个大洋因为塞壬对于海洋的占领优势已是迫在眉睫。对此,新的需求催生新的理念,第八代考工偃甲在继承前几代偃甲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以适应深海作战。当然,也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塞壬的深海作战能力是当下ETEM系统无法攻克的难题。


经过几个月的积极应对,临时联合军终于在一个外太空实验室里研发出了一种新的武器系统。这种武器系统具有高度适应性和独特的鲨鱼特性,能够在太空和大气层中自如行动,非常适合对付塞壬。经过尝试,新武器系统的战斗表现非常优秀,它轻松地摧毁了塞壬的战舰,使人类重新获得了部分战斗的优势。 而这就是后世所称的“神罚者”防御卫星工程


神罚者防御卫星工程一经推出,立刻引起了全球轰动。人们纷纷赞扬联合军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也为人类抵御塞壬威胁而得到一丝希望。 


当时的人们也预想过,新的武器系统预计将在未来的太空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军也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以增强地球各国的太空打击能力。 然而,随着神罚者防御卫星工程的推出,塞壬也不甘示弱。


它们开始采取新的策略,利用超时空技术在人类的天空领域中进行袭击,让人类难以防范和应对。 


面对这一挑战,联合军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测试——即针对塞壬的变化,以神罚者计划为依托开发新式战斗机。经过不断的实验和改进,基于神州重明战斗机为设计蓝本的新一代太空战斗机——流星神驹,问世。 流星神驹是一种全新的太空战斗机,具备为神罚者防御卫星工程担任防卫任务的特性,还拥有更强的创新性。它不仅能够有效地追踪反击的塞壬攻击,还可以主动躲避塞壬的激光导弹,使其更具有生存能力。


然而...神罚者计划最终还是失败了。虽然神罚者计划带来了一定的希望和优势,但塞壬的不断的进化和诡异的技术改进速度,人类的当时的技术水平一直无法与之匹敌。同时塞壬就如同事先预知了神罚者计划一般。在仅仅不过三年的时间内就攻破了神罚者的的关键系统,进一步加强了自己的战斗力量,并开始对地球进行猛烈的攻击。 地球方面不得已,只能将其引爆销毁。


后世的人们再回溯这段历史时都会不禁的调侃:塞壬或许就是在讽刺我们的落后与狂妄吧...


随着“神罚者”计划的失败,人类一步步的失去了对于地球海洋的掌控。

 

全球正式进入“危纪元”时代。

 

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一艘无人机深航潜艇在塞壬最初出现的地方发现名为“心智魔方”的存在,并借由此诞生的舰娘以及她们的舰装为数百年来积累的外骨骼技术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因为舰娘的舰装运作原理与ETEM系统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这也为探寻舰娘的诞生之谜提供了一个思路。

 

现阶段对于ETEM系统,即考工偃甲各个港区的指挥官都有可申请制作的权利。同时依旧活跃在各个近海战场上。

 

 

封面图来自网络,封面图归图片作者所有,请大家支持原作者。

侵删。

单位设定——ETEM系统(碧蓝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