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写点
话说我是一个注意力不专精的,三分钟热度的人。但是我也知道一件事情做久了并不总是没意义的。
就如我在义务教育期间语文教育对我依然有影响。我所说的主要是古文方面的:相比较于白话文,看这类文章的时候总是要动脑筋,兴许还要查字典。而且短期来看几乎是没有用的,我的语文成绩不算好,就和我其他科目一样。我不是一个善于“顺着别人给我的思路写答案”的人,但这不代表我不看那些答案,不了解那些思路。这种事情时常发生在今后的日子里:比如我在察觉自己买书太多却很少看的时候,想起的是《黄生借书说》,虽然我已经记不清其中内容;在看到王粲的生平之后,我察觉到《登鹳雀楼》《黄雀楼》这类词赋是有来源的,有参照物的,而且那些作者抒发感情得惊人类似之处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
我在看《理想国》的时候会把柏拉图的理论世界与《桃花源记》不自觉地相比,在我读了《史记》后才知道,陈胜吴广的结局不是什么英雄末路,而世界发展的规律不是靠一番热血。我能够感受到古代人的悲欢离合和人性斗争中不变的部分,于是我也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比我痛苦和不幸的人,因而我能够时时警惕自己不要狂妄,但我也知道世界上总有容易偏向恶的个体,和容易导致恶滋生的大小系统,所以我对任何表演过度的人或过分效率的机制都怀有警惕。
我的语言自然是很浅薄的,如果不是网络时代,我的这些想法只能吞在肚子里最后随我进棺材。但是我既然有资格写,有勇气揭我的短处。那我总得用上我已知的碎片点点,再找机会搜寻更多未知的知识碎片。但如果我一开始就没资格学那些“没用”的东西,我就不可能有机会去意识到“有用”的东西是不完全存在的,而假若我学了那些东西后将自己封在铁皮罐子里,我就不可能找到让那些积灰的旧文字与新的现实碰撞的场景。
稍微写了点,其实也就是想说,这个公众号的文字可能只是“碎片”,但假若它是能够引领你走向未知,走向前进的,那笔者其人的价值也就显现了。假若读完没有这种感觉,可能是笔者的知识浅薄,也有可能是读者的脑子被太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塞满了,假使任何文本都能推导出以上两个结论,那这个世界可能真的要玩也该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