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战国史·花之乱(10)明应政变

2023-01-02 18:29 作者:早苗庵宗瑞  | 我要投稿

河内征伐


前文提过,足利义材长年在美浓国居住,所以在京都里并没有多少盟友,为此他不得不在拉拢一批守护大名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其中就有畠山政长、赤松政则以及斯波义宽。

畠山政长自应仁之乱以前就与畠山义就争夺着畠山家的家督之位,在失去细川政元支持后,畠山政长急需一个新的政治盟友,因此是最好拉拢的一个。其次是赤松政则,为了复兴赤松家的家名,赤松家不得不与占领赤松家旧领的山名家作战,因而他也非常需要幕府的支持。最后一个则是斯波武卫家的家督斯波义宽了,自从应仁之乱以后,斯波家的领地大为缩水,此时真正能够掌握在手中的只有尾张国,而越前国则在应仁之乱期间被幕府赐给了斯波家原家臣朝仓孝景。斯波义宽想要夺回越前国,所以他也非常积极地巴结幕府将军。

征伐近江国让足利义材尝到了甜头,战争既可以让他炫耀幕府将军强大的武力,又可以让他广施恩惠,结交幕府内的有力大名,简直是一石二鸟。在回归京都以前,足利义材就曾答应斯波义宽会出兵讨伐朝仓家,回归京都后,畠山政长又向足利义材建议讨伐一直以来都和幕府对着干的畠山总州家,也就是畠山义就一家。此时的畠山义就已在两年多前去世,如今畠山总州家的家督是他的儿子畠山基家,幕府恰好可以趁着总州家家督交替,政局不稳时一举将其讨伐。

足利义材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认为可以暂缓出征越前国,毕竟朝仓家的越前国守护职役是当年前前将军足利义政允诺过的,出兵有些师出无名。而畠山基家就不一样了,畠山义就本来就是应仁之乱的大罪人,战乱之后又多次与幕府对着干。其子畠山基家继承家督后,也顺带着继承了老爹的遗志,继续在河内国与幕府对着干,四处骚扰支持畠山政长的势力,不断地扩张着畠山家的领地。所以,如果想选一个会被千夫所指的敌人的话,畠山基家绝对是除了六角高赖外的第二人选。

明应二年(1493年)正月,足利义材下令将出阵河内国讨伐畠山基家,命各地大名再次率军前来参阵。当然,因为大名们年前才刚从近江国返回京都,军势也没有解散,所以这次幕府军很快就重新集结起来了。

二月十五日,足利义材率军自京都出阵,下向河内国,此时足利义材麾下的军势有畠山政长、赤松政则、斯波义宽、细川义春、武田元信、大内义兴等等,几乎就是第二次六角征伐时幕府军的复刻版。

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有一个重磅级的角色没有参加这一次的出阵,此人便是细川京兆家的家督细川政元。因为去年在近江国时细川军一度被六角家击败的缘故,所以足利义材认为有没有细川政元参阵,结果都是一样的,就让其驻守京都了。

二月二十四日,足利义材率军抵达河内国正觉寺。因为幕府将军亲自出阵,很多当地的墙头草国人纷纷率军来降,畠山基家只能龟缩在高屋城内笼城,眼瞅着幕府军一个接一个地拔掉自己麾下的城池。

胜利就在眼前了!所有人都这么觉得,足利义材甚至开始打算起该怎么分配畠山基家的地盘了,可就在这个时候,京都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幕府变天了。


京都的政变


四月二十二日晚,一个黑影在一支军队的护卫下进入了遊初轩,遊初轩既是一座寺院,又是细川京兆家的别墅。随后,足利义材的弟弟妹妹们所处的三宝院、昙花院、慈照寺等寺院相继也遭到了袭击。策划这次军事行动的是细川京兆家的家督细川政元,以及隐居的日野富子,那个被迎进遊初轩的黑影,则是之前在足利义尚死后落选继承人的香严院清晃。

没多久,细川政元就将香严院清晃接到了自己的宅邸里,于四月二十八日为清晃举行还俗礼,取名为足利义遐,后来足利义遐听人说“遐”字不大吉利,就又改名为足利义高。随后,日野富子立即表态支持足利义高出任足利家家督,也就是下一任幕府将军,之前隐居的伊势贞宗也重新复出,前往细川家拜见足利义高。

细川政元在京都政变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河内国的正觉寺,将军被废导致在此参阵的大名们人心大乱。为了讨伐足利义材、畠山政长,细川政元派遣了家臣上原元秀、安富元家前往河内国,仅仅在政变的两天后,大部分大名与将军直辖的武装“奉公众”就舍弃足利义材而去,前往细川军中参阵,摇身一变成为了足利义材的敌人。

此时还坚守在足利义材身边的,仅有畠山尾州家的家督畠山政长,倒不是他有多么忠心,而是他也没了选择——细川政元政变时,早就与他的敌人畠山基家秘密联系好了。为了稳住阵脚,足利义材与畠山政长带着余下的八千余军势转攻为守,开始在正觉寺笼城。

足利义材此举并非坐以待毙,在他看来,自己出任将军的这两年还是笼络过不少大名的。细川政元的政变乃是大逆不道,足利义材大可以在正觉寺给各地大名发去书信,劝说他们前来参阵勤王,然后一举打回京都。再者,畠山政长的领国纪伊国也有一支数千至一万左右的援军正在向河内国赶来,等到两军会合之后,足利义材还是有反击的机会的。

让足利义材大大没有想到的是,纪伊国的援军在经过和泉国的堺时,遭到了播磨国的大名赤松政则的阻拦。赤松政则是足利义材出任将军后的拉拢对象之一,在近江征伐以及出阵河内国时,赤松政则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可是,在足利义材出阵河内国时,细川政元约定将姐姐洞松院嫁给了赤松政则,双方缔结了姻亲关系。再加上细川家本来也一直支持赤松家复兴,所以赤松政则在权衡利弊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加入细川政元一方。

纪伊国来的援军被赤松军阻拦之后,两军随即在堺展开激战,赤松政则更是亲自上阵杀敌,于闰四月二十二日击败了这支援军。援军战败以后,正觉寺内的足利义材与畠山政长顿时陷入了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境地。

绝望之下,畠山政长举刀自尽,其子畠山尚顺突围出正觉寺,逃往领地纪伊国。足利义材也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放弃了抵抗,在近臣的陪同下向细川政元投降。


明应政变的原因


足利义材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这个将军当得好好的,怎么就突然被废了呢?其实道理很简单,足利义材犯了在政治战场上的大忌,也就是同时得罪太多人。

首当其冲的,便是细川政元了。作为在京畿有着最为强大实力的大名,细川京兆家一直以来都是幕府将军的左膀右臂。可是自从足利义材被确立为幕府将军继承人以来,因为细川京兆家曾与足利义材的父亲足利义视对立的缘故,所以细川政元与足利义材一直都不怎么对付。为了摆脱细川京兆家对幕府将军的束缚,足利义材决定拉拢阿波细川家来抗衡细川京兆家,还将“义”字赐给了阿波细川家的家督细川义春,这自然会让身为细川氏总领的细川政元感到不爽。

除此以外,讨伐畠山基家对细川家的利益也有所影响。室町幕府“三管领”中的斯波武卫家、畠山金吾家都在应仁之乱时分裂衰弱,细川京兆家在幕府内一家独大。若畠山基家灭亡的话,畠山金吾家将再次统一,那么畠山政长就将挑战细川政元在京畿的霸主地位。

其次,就是足利义视、义材父子得罪了日野富子。在足利义政、足利义尚相继去世之后,足利家嫡流绝嗣,日野富子实质上成为了当时足利将军家的“家督阵代”,也就是代理家督,只有得到日野富子认可的继承人,才能够继承足利将军家。

这在此前也是有先例的,日本南北朝时期,南朝后村上天皇曾趁室町幕府内乱时率军攻入京都,掳走了北朝的光严、光明、崇光三位上皇与大部分皇族。在失去大部分男性皇族以后,留守京都的足利义诠决定拥立幸免于难的弥仁亲王为帝。为了让弥仁亲王的继位具有合法性,北朝将光严、光明上皇的生母广义门院抬出,让她以“治天之君”的身份认可弥仁亲王帝位的合法性。

因此,在足利义材被废后,日野富子立即站队足利义高,这使得幕府将军的奉公众们纷纷离开了足利义材,返回京都投入更被认可的足利义高麾下。

最后,就是当时大名们的厌战情绪了。在明应政变的第二天,细川政元就向朝廷上书说明自己政变的理由,其中之一就是细川政元表示自己是反对足利义材出兵河内国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当时大名们普遍的厌战情绪,也是促使明应政变发生的催化剂。

在前一年讨伐六角家时,大名们就从领地内征调了许多兵粮参阵,例如大内义兴更是从周防海运了一万六千石的兵粮米到京畿,赤松政则为了参阵也在播磨国征收了比平日重得多的赋税。

讨伐六角家与其说是为了打倒六角高赖,倒不如说这是一次站队行为,幕臣们的参阵表示他们会向新将军足利义材效忠,而足利义材的出兵则在向世人宣告自己是前将军足利义尚的继承者,所以大家也都非常卖力。然而,在凯旋以后,大家都没想到返回京都只是休个年假而已,第二年正月足利义材就下令马不停蹄地讨伐畠山基家,随后还答应斯波义宽下一个讨伐对象是越前国的朝仓贞景。

沉重的军役让幕府的大名们感到厌倦,况且此次出征河内国和讨伐六角高赖的意义并不一样,足利义材是因为畠山政长的要求才出兵的。即便畠山基家被幕府讨伐,出钱出力的大名们也不会获得过多的利益,唯一的获利者只能是畠山政长,讨伐朝仓家也如是,获利者是斯波义宽,与他人无关。


足利义材的举兵


明应二年(1493年)五月二日,足利义材被带回了京都,关押在细川家看守的北山龙安寺之内,结果足利义材的晚饭被人下毒,差点一命呜呼。经过调查以后,细川家认为下毒可能是日野富子指使的。

为了防止足利义材不明不白死在细川家手上让自己背黑锅,细川政元命家臣上原元秀在家里修筑了专门用来看押足利义材的屋子。五月十八日,细川家将足利义材转移到了更安全的上原家之内。

被软禁的足利义材除了不能出门以外,小日子过得还算是比较滋润的,细川政元并没有对这个被自己废掉的将军无礼,反而是足利义材要啥就给啥,非常优待。

就在大家都认为“明应政变”就此将告一段落时,六月二十九日夜里,京都又发生了变故。

这天晚上京都下起了暴风雨,在狂风暴雨之中,足利义材在几个侧近的护卫下溜出了上原宅。得知此事的细川政元大吃一惊,立即逮捕了负责足利义材饮食起居的近侍木阿弥进行严刑拷打,可是足利义材走之前也没向木阿弥透露,所以除了“冤枉”俩字以外,细川政元也得不到什么有效的讯息。

足利义材失踪后,京都里谣传足利义材独自一人从近江国乘船渡过琵琶湖,此时已经返回曾经的居住地美浓国的消息。直到几天后,足利义材才重新出现在了越中国。越中国是已故的畠山政长的领国之一,此地有着神保长诚等受畠山政长器重的家臣,所以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是一个安全的地方。

在神保长诚等人的护卫下,足利义材进入了越中国的正光寺,同时开始向各地的守护大名送去书信,要求各地大名起兵勤王,讨伐逆臣细川政元,协助自己返回京都。收到足利义材的书信之后,能登畠山家、越前朝仓家、越后上杉家、加贺富樫家都向正光寺派来了通好的使者。除此以外,足利义材还写信给大友氏等九州大名,命令他们举兵东进协助自己。

在得知足利义材的动向后,细川政元立即派出了军势出征越中国,可是远道而来的细川军既不占天时地利,也不占人和,被神保家为首的越中国国人给杀得大败而归。

明应三年(1494年)九月二十一日,经过一年的准备,足利义材搬进了神保长诚的家里,正式宣布起兵讨伐细川政元与足利义高。


和谈提议


足利义材在北陆道的举兵,让京都内外陷入一片恐慌之中,谣言也是漫天飞舞。既有人说足利义材准备率领九州的大名武力进京,又有人说细川政元已经与足利义材和谈,准备迎接足利义材归洛,甚至还有人有鼻子有眼地说畠山政长前一年其实并未死在正觉寺内,而是潜伏在伊贺国,此时他已经与足利义材一同在越中国,准备拉拢各地大名一起上洛。

面对这么多的谣言,足利义高与细川政元只能向朝廷请示,想要诛杀散播谣言的公家,但是朝廷自己也分不清哪些是谣言,所以阻止了二人。

可是,就在足利义材宣布举兵之后,北陆却一直都没有足利义材反攻上洛的消息,理由还是非常简单,此时足利义材手上的兵力不足。

虽然足利义材出现在越中国后,北陆道的许多大名都向他派来了使者,但是这些大名们的行为与其说是表态支持足利义材,不如说只是在局势不明时两头下注。尽管足利义材再三请求大名们出兵,但是依旧没有人派出军队前来参阵,仅靠着神保家等越中国国人,守住越中国还行,想上洛击败细川政元,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在这样的情况下,足利义材的侧近种村视久等人提出了建议,那就是联合西国的有力大名大内义兴,一同武力上洛打倒细川政元。大内家的势力在应仁·文明之乱时有目共睹,是不输给细川京兆家的,若有大内义兴的支持,重返京都的确是有可能的。

可是,收到足利义材书信的大内家却丝毫没有上洛的动向,虽然大内义兴承诺会协助足利义材,但是此时的大内家正陷入内乱之中。大内家的周防国守护代陶武护本随大内义兴在洛中出阵,但是他却在明应元年(1492年)时突然出家,于是周防国的陶氏宗家便让陶武护的弟弟陶兴明出任新任家督。

陶武护出家的具体原因不明,考虑到他与大内义兴年纪相差不大,二者平日里关系还算不错,所以有可能是因为与大内义兴闹矛盾一时兴起引起的。陶武护没想到领国内的族人们动作这么快,便在明应四年(1495年)突然返回了周防国,杀死弟弟陶兴明,夺回了陶氏家督之位。

然而,这件事却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留守国内的大内政弘因为陶武护事件,将长门国守护内藤弘矩招到了宅邸内,然后掷杯为号,将其诛杀。内藤弘矩素来没有反对大内家的举动,对大内政弘的奉公也一直尽心尽力,因而大内政弘诛杀内藤弘矩的原因还是不明,有可能是因为当初他曾与内藤弘矩一同密谋杀死陶武护之父陶弘护,所以大内政弘担心内藤弘矩会将这个秘密泄露给陶武护所以杀他灭口。

总之,周防、长门两国的守护代家都因此发生了内乱,内藤弘矩之子内藤弘和举兵作乱。此时大内义兴已经返回领地,所以他亲自率领军势讨伐了内藤弘和,陶武护也在这前后被大内军击败,流亡纪伊国的高野山。

九月十八日,前家督大内政弘病逝,大内义兴只能专心内政,稳住政局。次年,九州的少弍家对大内军的领地发起攻击,大内义兴只得将重心摆在了九州,根本没有余力上洛。

既然大内义兴不可靠,足利义材与侧近们便开始谋求与细川政元和谈。值得一提的是,神保长诚等越中国人也是支持和谈的,因为如果靠大内军武力上洛的话,大内义兴必然会取得头功,反之靠和谈归洛,神保长诚等这些军事实力较弱的越中国人才有望立功。再者,细川政元曾攻打越中国失败,此时提出和谈,足利义材还是有许多筹码的。

明应六年(1497年)夏季,足利义材下令与细川政元和谈,神保长诚提供了数千贯铜钱作为和谈的费用,派家臣仓川兵库助前往京都与细川家接洽。尽管种村视久反对和谈,还派出家臣前往京都阻挠,但是仓川兵库助还是通过砸钱买通了细川家的家臣,见到了细川政元,提议和谈。细川政元随后便在次年五月招待足利义材的近臣吉见义隆前来京都,京都的公卿们纷纷以为足利义材的归洛只是时间问题,连忙给吉见义隆送去了许多礼品,想与足利义材结交。

然而这次的和谈还是失败了。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细川京兆家认为足利义材暂时只能在越中国作妖,根本没有能力上洛。特别是细川家的有力一门众细川政贤表示坚决反对引狼入室,细川政元思虑之后,也决定不与足利义材和谈。

和谈破裂之后,返回越中国的吉见义隆倒了大霉,因为他力主和谈的缘故,所以被诬陷内通细川政元而遭到处分。和谈被拒的足利义材最终决定以武力上洛,攻打京都。然而自明应七年(1498年)下半年开始,大内家与九州大友家因为争夺北九州的霸权开战,足利义材对大内义兴的上洛期待落空,单靠神保氏等越中国人又兵力不足,只得另寻其他帮手。

也不知道足利义材是怎么想的,他选中的帮手是越前国的朝仓家。朝仓家虽然对足利义材派出的使者非常客气,礼遇有加,但是却一直不正面回应足利义材的出兵请求。毕竟在足利义材被废以前,曾将朝仓家指定为幕府的敌人,还扬言要亲自征伐。为了说服朝仓家的家督朝仓贞景,足利义材亲自带着十三名近臣,从越中国来到了越前国。


国主之争


越前国的朝仓家自从应仁之乱后半期便平定了领国,成为实质上的国主。然而,越前国本是斯波武卫家的地盘,斯波家自然不愿意放任领国被家臣夺取。

文明十一年(1479年)闰九月四日,斯波义宽与叔叔大野斯波家的家督斯波义孝一同,率领家臣甲斐氏、二宫氏等,以讨伐朝仓家为名从加贺国侵入越前国。十一月,以甲斐氏为主的斯波军进入越前国丰原寺,几天之后,二宫氏组成的斯波军也进入了平泉寺,只是平泉寺的僧兵们有不少都站在朝仓家的一方,在斯波军抵达以前就纵火将寺烧毁了。

十一月二十一日,朝仓氏景率领的朝仓军夜袭斯波军驻守的金津,一举将其击溃。然而,等到次年正月十日时,斯波军也对在金津驻守的朝仓氏景发起夜袭,虽然斯波军战死了许多武士,但是朝仓军也因被夜袭而溃败。

不过,这年丰原寺与平泉寺都宣布自己会加入朝仓军,所以越前国大野郡的战局开始对得到两寺僧兵支持的朝仓家有利起来。另外一边,在坂井郡作战的朝仓氏景就没有那么好运了。自七月以来,长崎城、兵库城、金津城、新庄城相继落入了斯波军的手中,朝仓家战死了许多武士不说,连河口庄的百姓都有上千人在战乱中死去。随着斯波军的到来,许多暂时蛰伏的反朝仓势力纷纷举兵响应旧主,越前国各地都陷入了战火之中。

文明十三年(1481年)七月二十六日,与斯波军对阵的猛将朝仓孝景在阵中病逝,享年五十四岁。朝仓孝景自夺取越前国以来,一直不断地侵占当地的公家、寺社的庄园,因而当时朝廷里的甘露寺亲长在得知朝仓孝景去世后,开心地在日记里说到:“天下恶事的始源朝仓孝景终于死了,真是太令人愉悦了。”

然而,朝仓孝景之死非但没有动摇朝仓军的军心,在九头龙川以北苦战的朝仓军反而因此而更加团结,在九月十五日一举击败了斯波军,将斯波义宽、斯波义孝等人赶出了越前国,随后又在新家督朝仓氏景的率领下平定了国内的反朝仓势力。

文明十八年(1486年),朝仓氏景壮年去世,十三岁的儿子朝仓贞景继承了朝仓家的家督之位。次年,幕府将军足利义尚下令出征近江国的六角家,朝仓贞景为了拍马屁也响应了将军的号召,派出一门众朝仓景冬率领一百四十二骑武士与一千五百余士兵作为先阵出阵,随后朝仓贞景也亲自率军来援。

与此同时,自尾张国出兵的斯波义宽得知朝仓家也派出军队,将与自己以同等的将军家臣身份参战,倍感屈辱,向足利义尚请求不要接受朝仓家的参阵。朝仓贞景得知斯波义宽的举动后,便不敢再前往近江国,而是率主力军队停在了越前国的敦贺郡。

前文提过,足利义尚征讨六角家的原因就是六角家侵占了许多将军御料所、公卿、寺社的领地,而朝仓家在越前国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斯波义宽的进言实际上是符合当时幕府出兵的正当性的。

可是,此时朝仓贞景已经请求兴福寺的大乘院向足利义尚说好话,足利义尚也需要与近江国近在咫尺的越前国的支援,所以他最终还是接受了朝仓军的参阵,下令让斯波义宽与朝仓贞景和谈。不久之后,足利义尚在近江国的阵中去世,足利义材上洛成为新任幕府将军。不满前将军裁定的斯波义宽再次向幕府将军提出抗议,要求幕府承认斯波家对越前国的所有权。

此时的朝仓贞景已经与美浓国守护代斋藤利国的女儿结亲。美浓斋藤氏也和朝仓氏一样,虽然只是守护土岐氏的家臣,但是进入战国时代以后逐渐夺取了国内的实权,所以两个被官起家的家族互相抱团取暖,结成了同盟。

足利义材一直希望重塑室町幕府的威望,试图让幕府从新回到“三管领”共同辅佐将军的时代,因此在幕府第二次出征六角家时,足利义材答应了参阵的斯波义宽的请求。另外一方面,斯波义宽在第二次出征六角家时从尾张国带来了四千人的军势,朝仓贞景担心会与斯波军起冲突,便没有前去参阵。不过此时的局势对朝仓家来说也不算坏,在地方上,朝仓家有美浓斋藤氏的支援,在幕府内部,朝仓家也有担心斯波家重新崛起的细川政元的支持。

延德四年(1492年,是年改元明应元年)三月八日,朝仓贞景让朝仓家在京都的代表朝仓景冬将应仁之乱时足利义政、细川胜元为了拉拢朝仓孝景,允诺将越前国赐给朝仓家的二十九封书信上交给了幕府。因为时任侍所所司代的浦上则宗在拉拢朝仓孝景时也出了不少力,所以他也极力地为朝仓家说话。反之斯波义宽派出的代表,尾张国守护代织田敏定只能一直以“不义”的名分谴责朝仓家,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虽然足利义材想站在斯波义宽的一方,但是此时的朝仓家已经在越前国立足,有着非常强大的军力,所以在正式出征越前国以前,幕府并不想得罪他们。最终这次诉讼也在各方势力的干涉下,不了了之了。


局势的变化


在前往越前国前后,足利义材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足利义尹”,希望借着改名重新做人,也希望能够开始一段新的人生。

明应七年(1498年)九月,足利义尹进入了越前国的含藏寺内,朝仓贞景对足利义尹的物质要求是要啥给啥,但是就是绝口不提上洛之事。足利义尹倒是向朝仓贞景提了几次,但是大概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所以他就不再考虑上洛,而是策划暂时前往周防国的大内家避避风头。就在足利义尹想要放弃的时候,河内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改变了他的决定。

明应八年(1499年)二月,畠山政长之子畠山尚顺率领纪伊国的军势攻入河内国,杀死了细川政元的盟友畠山基家。河内国局势的转变,给了足利义尹上洛的一个绝好机会,此时他可以率领北陆道的军队南进上洛,而畠山尚顺则统合畠山家的军势北上进京,双方可以一南一北夹击身处京都的足利义高与细川政元。

畠山基家战死的消息传到京都以后,公卿贵族们再度慌乱了起来,他们认为足利义尹即将与畠山尚顺进京,到时候京都有可能会再次像应仁之乱时那样成为战场,所以他们纷纷将家里值钱的东西给藏到了安全的地方。公卿们的慌乱举动加大了京都住民们的恐慌,为了安抚人心,细川政元下令贵族们不得擅自藏匿家财,否则一旦被发现的话,家财将会充公,这才暂时稳住了局面。

另外一边,比叡山延历寺也宣布支持足利义尹,一部分僧兵袭击了伊势贞宗孙子担任住持的南円院,因此京都内也流传足利义尹收买了恶党,想要暗杀伊势贞宗的谣言。伊势贞宗是日野富子的亲信,明应政变时细川政元的同盟,此时日野富子已经在两年前去世,所以细川政元不得不站出来维护盟友的利益,派出军队前往延历寺镇压。

没错,早在织田信长以前,细川政元就派出过军队攻打延历寺,如果不算战国时代的话,六代将军足利义教也曾与延历寺敌对过。


反攻上洛


明应八年(1499年)七月十三日,足利义尹在越前国的大盐八幡宫举行祈祷战事胜利的法会,随后于二十日自越前国府中出阵,次日抵达敦贺城。在这之后,足利义尹一边观察着南方的战况,一边缓慢地朝着京都进军,于十月在近江国的海津着阵。

然而,因为这年京畿、近国闹起饥荒的缘故,朝仓贞景并没有出兵支援足利义尹,因而当时既有人说足利义尹麾下有上万军势,又有人说足利义尹麾下不过五、六百人而已。这其中的人数的差距,指的自然是越前国的朝仓军。

不得不说,朝仓家的政治眼光仅限于地方争霸,丝毫没有上洛争天下的野心。此时畠山尚顺在南方与细川政元派出的军势交战,京都近郊又爆发了土一揆,如果朝仓家咬咬牙出兵,这支北陆雄师必然会成为细川政元的心头大患。若成功上洛扶持足利义尹复位的话,朝仓家就将是幕府的中兴功臣。

因为兵力不足的缘故,足利义尹没有立即上洛,而是试图动员若狭国的武士加入己方。若狭国的守护武田元信虽然是细川政元的盟友,已向新将军足利义高效忠,但是武田元信曾是足利义尹征讨六角家时的“师奉行”,二者关系也比较亲密,所以当时也有谣言说武田元信“身在曹营心在汉”,内心里还是向着足利义尹的。

另外一方面,细川政元的情报工作明显是比京畿住民们从路边社听来的谣言要靠谱的多,因为朝仓家没有出兵,所以细川政元将作战的重心放在了南面的畠山尚顺。为了以防万一,细川政元让足利义高住进了伊势贞宗的家里,一方面又让盟友若狭武田氏的家督武田元信将后土御门天皇保护起来。除此以外,细川政元还命令家臣们在京都修筑壕沟与堀,用来迎接可能到来的激战,同时他还下令禁止京都的住民将米、盐等战略物资运出京都。

此时的畠山尚顺已经抵达摄津国的大坂附近,他一边与细川军交战,一边号召各地支持足利义尹的势力前来参阵,连他在越中国的家臣神保氏、椎名氏都派出了军势前来参阵,大坂至京都一带顿时都陷入了战火之中。


逃亡周防国


十一月十六日,足利义尹仍旧没能说服若狭国的国人出兵支援自己,只得亲自率领寡兵来到了近江国的坂本。此地距离京都十分之近,所以虽然足利义尹麾下的兵力不多,但是细川政元、伊势贞宗、武田元信三人还是召开了军议,协商如何应对坂本的敌军。

与细川政元等人相比,新将军足利义高就不那么淡定了。足利义高先是向相国寺提出租借具足给将军直臣的请求,在被相国寺拒绝后,足利义高大怒不已,威胁相国寺献上一千贯军资金,否则就将攻打相国寺。这位年轻的将军差点引发幕府与相国寺的对立,最终还是伊势贞宗站了出来,把这个年轻人给训斥了一番。

十一月二十一日,细川政元派出军队前往坂本,准备迎战足利义尹,足利义尹也穿着白丝黑革的大铠,准备亲自上阵与细川军厮杀。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让足利义尹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在出兵时,足利义尹遭遇了埋伏。埋伏足利义尹的不是细川政元,而是先前在“长享·延德之乱”中被足利义尹讨伐的六角高赖。

六角高赖自从被足利义尹讨伐以后,不得不隐姓埋名东躲西藏。直到这个时候,怀恨在心的六角高赖才重新冒了出来,与细川政元结成同盟,率军前往坂本攻打足利义尹的军势。

足利义尹麾下的人数过少,根本就不是六角军的对手,一番激战后,足利义尹丢盔弃甲逃往了比叡山延历寺。因为之前被细川政元教训过的缘故,延历寺也不敢收留他太久,足利义尹只得再次寻找新的去处,最终选择前往周防国依附大内义兴。足利义尹败北以后,在大坂附近与细川军激战的畠山尚顺军心大乱,再加上这年的饥荒使然,畠山尚顺不得不率领麾下的军势返回纪伊国,等待新的机会。

足利义尹的失败还是因为他过于心急。这年朝仓家之所以不出兵的原因之一就是京畿的饥荒导致兵粮不足,如果足利义尹愿意多等待一阵子继续说服朝仓贞景,或静候时机熬过饥荒,那么一旦他得到朝仓军的支援的话,是绝对有可能趁细川军主力在南方与畠山尚顺交战时夺回京都的。

然而,因为性格使然,足利义尹上洛的愿望此刻似乎已经化为泡影,近在咫尺的京都也似乎变得遥不可及了。为什么说“似乎”呢?因为在击败足利义尹、畠山尚顺以后,如日中天的细川京兆家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变故,让京畿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本战国史·花之乱(10)明应政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