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龙山读史札记》发刊词&2023年上半年刊

2023-07-20 23:24 作者:龙王山下十三少  | 我要投稿


读书观史,笔者喜欢将一些读后感记下,虽说是札记,但是实际上“暴论”居多。愿各位看官看完一笑,如果能有讨论,那就更好~

 

发刊词:古人云:文以载道,正如太史公所云: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十三少不才,愿在此地简单说一下自己的治学志趣,以供诸君监督:

①   坚持做知识的传播者而不是垄断者;

②   坚持目光向下,挖掘那些“被遗忘者”的故事;

③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保证一定的实地考察时间,不枯坐书斋。

是以为序。


一、当代中国学界生存指南

   十三少曰,当代中国学界如何生存,秘诀就是八句话:“给资本做小,给老爷哈腰。给古人政审,给洋人递刀。代表阔佬解经,代表普罗献身,代表男的纵欲,代表女的思春。”下面试举例说明,给资本做小,假若有位大佬发了财,而他恰好有一位名声“显赫”的祖父,那么赞助一下学界,为其祖上涂点脂粉自然不在话下。当然更有一些先祖不太光彩的后人,那就更需要赞助学界为其翻案了;给老爷哈腰,那自然是“你懂的”,当然高级点的方式是代表老爷解经,某某老爷发表了最新讲话,那么自然有大批学者蜂拥而上,在各种典籍中为老爷的讲话构建合法性,意识形态宣传和学术研究两不误,不过捏出来的是泥人张还是四不像那就不太管了;给洋人递刀实际上是对外版的“给老爷哈腰”,正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洋人喜欢国师、贾科长拍摄的反映中国落后一幕的片子一样,海外学界也同样需要章家敦之流为“XX崩溃论”背书,反正老外的钱也是骗,岂不美哉?当然,做了这些事情“大义”怎么能丢呢?不仅要时刻代表“全体中国人”,更要时刻大加挞伐,给反对自己的人扣上“没人性”“愚民”的帽子,道德的高地,怎么能丢?

 

二、当代中国高校清理“两面人”的必要性

说到政府中的“两面人”,各位自然咬牙切齿,即使是在现在“裸官”整顿的差不多了,经常还有人转发灯塔国的某某法案“虚空索敌”。然而,一谈到高校中清理“两面人”,许多人又开始反打一耙,说什么尊重“自由”“人权”云云。私以为,高校内清理“两面人”同样重要,这批“两面人”大多求学于改革开放初期,他们享受到对外开放的红利,对内垄断西方知识的“解释”,对外顺应西方想象,他们先是惊美,再是怕美,最后是崇美。当然如果他们选择投美,反而失去了价值。只有在东西方游走,才能轻松的挟洋自重,培养信徒。面对这种人物,希望各大高校还是及时将他们送到他们的理想国去,莫要霍霍新的一代学子了!

 

三、当代中国社科学阀的成长背景

说起当代中国社科界的学阀们,一幅用户画像呼之欲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77——79“新三届”高考生,约一半人有出国经历,当然也有人经历过“上山下乡”……受时代影响,他们的老师尽管还有部分民国遗留下来的学阀,但是精力不足以完全交给他们全部知识,然而这个“大师学生”的头衔能让他们吃上一辈子,老师年纪大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无法成为学阀们前进的“绊脚石”了,“横扫”也给学阀们制造的竞争对手少了不少,可以安心霸住一方土地,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下海”热潮又让学阀们少了不少后辈的竞争对手,等到高校扩招后又享受了“僧多导师少”的时代红利,最终得以霸占某一方领域数十年,只不过他们的学术水平真的能配得上他们现在的享受吗?

 

四、中国互联网同样需要“政治正确”

  看着如今中国互联网上的“群魔乱舞”,十三少套用一个外网概念,认为中国同样需要互联网“政治正确”!有关部门首先需要树立一个“政治正确”警示清单,不光纳粹标志,从甲午至二战结束的全部日军标志都需要放入内,清单可以保持一年更新一次的频率;对于明确侮辱抗战英雄的言论也要下手,清单的程度可以从浅到深,对于仇恨国家、男女矛盾、少数民族等言论逐渐放入,除了法律外,还需要全体国民达成共识,自觉打击那些反动账号,正视“境外势力”的“认知作战”,这才是真正的“历史虚无主义”治理。


五 不为古人“背锅”

纵观世界各国历史,对于“历史”的崇拜可以说是各国民众的共性,无论是品牌还是大学,费尽心思将自己的“诞生岁月”追溯到xx年就是为了迎合民众“时间越长越好”的心理,为此诞生了无数的悲喜剧。这点放到今天亦不例外,例如为了证明d领导的农民战争的合法性,不惜组织人马大搞农民战争史,从陈胜吴广一直歌颂到太平天国,而且为其“避讳”,有意忽视了古代农民战争中所存在的滥杀,依托宗教迷信等问题,结果在后四十年一直为人所诟病;再比如对辛亥历史的叙述中追随KMT叙事,无意中迎合了将孙中山“圣人化”的趋势,给了网络诸多“揭秘历史”账号泛滥的机会……像这样的例子,十三少认为就是“为古人背锅”,将对自己的赞美扩大化到“爱屋及乌”,反而容易弄巧成拙。历史研究,讲究的就是一个实事求是,好的要赞扬,坏的不回避,研究坏的行为并不会危及现在,但是为了掩饰坏事所制造的谎言却是会切切实实的污染现有的环境,望诸位深思:“与其歌颂历史人物,不如把赞美留给自己。”


六 从存量社会走向增量社会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在当前全球化受挫的情况下,国内的社会发展似乎变成了一个“存量社会”,冷战结束后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的高速增长期已经结束,过去那种寄望于发展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已经跟不上时代。在这种变化中,我们过去所熟悉的一切围绕市场经济运转,那个保守的,人们普遍淡化意识形态的旧社会体制势必要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广泛的社会斗争难以避免,面对这种局面该怎么办?继续像以前那样埋头只管和西方做生意吗?懂王和睡王两位的大棒早已落下,社会主义追求“全民皆尧舜”的本质也不允许我们走回头路,在可控核聚变研究还在路上的时候,十三少认为有必要放开一部分管制,让社会主义走向增量社会才是必有之路,比如出版社问题可以逐步放开,最起码允许双非大学也能自办出版社……解决就业的问题在于打开一些垄断壁垒,而不是在原有的芝麻上继续“耕耘”。期待在我等有生之年,可以看到《中国2098》插画变为现实,到那时,福山之流才会真正的心服口服。





《龙山读史札记》发刊词&2023年上半年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