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F—关于发射器的原理、历史、简介与杂谈》(023)

【7】.限位杆。
关于限位杆的部分简介与杂谈,请参考前文。
使用精英弹的发射器的限位杆要长于使用经典内置弹的的发射器的限位杆,同时由于经典内置弹弹头深入海绵体空枪的长度极长,这就导致部分采用精英弹的发射器无法使用经典内置弹发射。
【8】.空保。
关于空保的简介与杂谈,请参考前文。
【9】。空保弹簧。
关于空保弹簧的简介与杂谈,请参考前文。

【10】.吃弹杆O圈。
吃弹杆O圈,位于吃弹杆的的末端,介于吃弹杆与气缸之间,可以使得处于上膛完成状态的吃弹杆与气缸头之间形成良好的气密,将推杆推动的空气,较好的推进吃弹杆,形成更高的瞬时气压。
【11】.推杆O圈。
推杆O圈,位于推杆头,介于推杆与气缸之间,可以使得处于发射状态的推杆较好的推动气缸内的空气,使得气缸内的大部分空气进入吃弹杆,形成更高的瞬时气压。
【12】.推杆卡位。
推杆卡位位于推杆头的后侧,与推杆头之间有一定空位。
推杆卡位有着独特的单向斜坡设计,配合释放内部上侧的单向斜坡设计,可以实现发射器上膛操作。
当推杆上膛后移接触到释放之时,推杆卡位的单向斜坡与释放的单向斜坡处于相对状态,借此设计,推杆可以顶起并通过释放。通过后,释放会下移到推杆卡位与推杆头之间的空位位置,由于此时推杆卡位的单向斜坡与释放单向斜坡的向背,释放卡住推杆,推杆无法通过通过释放,内构借由此完成上膛。
在发射时,释放被扳机顶起上移,为处于向背状态的推杆让开道路,推杆在弹簧的推动下,快速通过释放,推动气缸内空气,完成发射。
将推杆卡位与推杆头紧靠在一起的设计是一种划时代的改良,从历史来看,这种设计源于燧发式发射器的推杆设计。这种设计最大的优点在于大大缩小了发射器尾部的体积,使得发射器更加精巧美观。
【13】.推杆。
推杆为直塞式气缸发射器的推动空气进入吃弹杆形成瞬时气压的主要零部件,其头部为推杆头,安装有推杆O圈,推杆卡位位于其后。
推杆头理论上有单项设计,可以使其在上膛过程中允许空气通过其进入发射器,并且可以顺滑的后移。在发射时,推杆的单项设计可以推动气缸内大部分空气进入吃弹杆形成瞬时气压。
事实上,原装发射器的气缸气密并不好,这点可以从大量的手动发射器在发射时反向喷射效应上看出。实际的在发射时,会明显感觉到发射器尾部会喷出一股气流。
当然这也可能是有意设计,为了避免发射器在空放的时候,大量气体形成的瞬时气压损坏内构。此设计可以使得空放情况下的空气一部分通过向后喷射的方式泄压。
目前来看,笔者认为,推杆要设计的如此之长一是为了定位,避免推杆受到弹簧挤压导致出现偏离正轨的现象,二是为了用作上膛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