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济学小贴士(六十三)垄断竞争(一)

2021-04-14 21:56 作者:大桥_流水  | 我要投稿

在上一个专题的结尾,我们会发现,在现实中很难出现绝对的垄断局面。大部分企业的产品大多都有相似的替代品,并不能达成绝对的垄断。一方面,很多市场竞争性拉满,比如手机市场。但是,各种牌子的手机又是特点各异,手机厂商都是价格的决定者。

所以,这就引入了这一段时间我们要讨论的市场——垄断竞争。我们要分析出售有差别的物品商品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比较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的结果,考虑垄断竞争市场结果的福利,谈一谈广告效应的争论和品牌作用。

进一步认识市场类型

之前说到的完全竞争和垄断的情况说明了有关市场如何运行的一些重要思想。但是,经济中大部分市场包含了这两种情况的成分,因此不能用这两种情况来全面地描述。经济中一般企业面临竞争,但竞争并没有激烈到使企业完全接受。一般企业也有某种程度垄断,但它的市场势力还没有大到使企业可以完全垄断。换句话说,在我们的经济中,典型的企业是不完全竞争。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有两种类型。寡头是只有少数几个卖者的市场,每个卖者都提供与其他企业相似或相同的产品。可乐市场就是一个例子。另一个例子是世界石油市场:中东少数几个国家控制了世界大部分石油储藏。垄断竞争描述一个有许多出售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例子包括小说、电影、CD和电脑游戏机市场。在垄断竞争的市场上,每家企业都垄断着自己生产的产品,但许多其他企业也生产争夺同样顾客的相似产品。

这张图总结了市场结构的四种类型。关于任何市场所要提的第一个问题是有多少企业。如果只有一家企业,市场就是垄断的。如果只有几家企业,市场就是寡头。如果有许多企业,我们就需要问另一个问题:企业出售的是相同产品还是有差别的产品?如果许多企业出售有差别产品,市场就是垄断竞争。如果许多企业出售相同产品,市场就是完全竞争。

当然,现实决不像理论这样界限分明。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很难用哪种结构来描述一个市场。例如,当计算企业数量时,没有一个能区分“很少”和“很多”的数字。同样,也没有一种确切的方法可以确定什么时候产品是有差别的,而什么时候又是相同的。在分析实际市场时,经济学家必须记住从研究各种市场结构类型中得出的结论,并在适合的时候运用每个结论。

进一步扩大刚才手机市场的例子,我们会发现现在我们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手机品牌,苹果、华为、小米、三星等等。

一方面,手机市场看来是极富竞争性的。当你选择手机品牌的时候,你发现了许多吸引你的机型。这个市场上的买者都有可供选择的成千上万种竞争的产品。而且,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通过制造和出售手机而进入这个行业,所以制造手机并不有利可图。对每一个高收入的手机企业来说,总有数以百计的其他企业在争夺这一地位。

另一方面,手机市场看来极有垄断性。因为个手机型号都是独一无二的,手机制造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选择所收取的价格。这个市场上的卖者是价格决定者,而不是价格接受者。

这种有某些竞争特点又有某些垄断特点的市场就被称为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许多出售相似而不相同的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描述了有以下特征的市场:

1. 许多卖者:有许多企业争夺同样的顾客群体。

2. 产品差别:每个企业生产的一种产品至少与其他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略有不同。因此,每个企业不是价格接受者,而是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3. 自由进入:企业可以没有限制地进入(或退出)一个市场。因此,市场上企业的数量要一直调整到经济利润为零时为止。

现实中有非常多的市场符合这种规律:书籍、CD、电影、电脑游戏、餐馆、钢琴课、点心、家具等等。

垄断竞争和寡头一样,也是介于竞争和垄断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但寡头和垄断竞争是完全不同的。寡头不同于完全竞争的理想状态,因为这个市场上只有几个卖者。卖者数量少使得激烈的竞争不大可能,而且,使企业之间的战略相关性极为重要。与此相比,在垄断竞争之下,有许多卖者,其中每一个卖者与市场相比都很小。垄断竞争市场不同于完全竞争理想状态,是因为每个卖者都提供略有不同的产品。

寡头:只有少数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结构。(下一大章会详细讲解)

参考文献: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二版).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仅限学习交流使用



稿件鸣谢:

@大桥_流水

@少年阿陈

经济学小贴士(六十三)垄断竞争(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