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四国(宋吴魏蜀)背景东汉末年到魏国灭亡
东汉(25—220)后期(183—220) 汉灵帝,刘晗(156—187)汉痴帝,刘贤(178—194) 汉献帝 刘协(181—253) 蜀国(221—278)被魏国所灭(四川,重庆,贵州,广西,云南,西藏,成都首都。) 蜀先主:安禄山(161年2月12日—228年5月1日) 安庆绪(178-243)安成才(212-273) 安德文(242-293) 宋国(222-264)被魏国所灭(湖北,湖南,长沙首都) 宋义(164-223)张烈(172-229)吴翻(172-241) 宋禅(211-268)陈盛(188-235) 吴国(222—290)被魏国所灭(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台湾,海南,300w领海,首都杭州。) 孙坚(152-194) 孙策(177-202) 孙权(183-254) 孙敏(202-241) 孙崇(238-258) 孙晶(225-264) 孙婧(243-287) 孙莲(259-338) 魏国(220—290) 曹丕(183-226) 曹睿(199-234) 曹芳(229-256) 曹滋(230-260) 曹晨(237-269) 曹豫(252-271) 曹棣(225-286) 曹举(247-290) 卫广(201-270) 卫就(240-290) 统一(302-373) 魏朝(290-395) 孙滨(246-322)王群(262-329) 曹吉(248-295) 孙乾(277-340)王冲(294-336) 曹祥(278-305) 曹秀(330-379)曹韧(333-394) 曹儒(294-317) 曹撤(263-304) 曹义(296-320) 曹凌(294-334) 曹越(300-325) 曹振翼(329-396) 曹德(319-334) 曹义炜(361-396) 曹燃(324-341) 曹当(326-342) 曹立(283-346) 曹耀(329-372) 曹德(357-394) 曹文(363-396) 南朝宋(395-452) 刘潜(337-398) 刘望(353-400) 刘阐(384-413) 刘寒(407-460) 安禄山三个兄弟:方腊(163—225) 季布(167—227) 史思明(171年9月3日—268年11月) 次子安平寇(182—230)无后 次子安之渊(194—229)不详 方腊(163-225年5月3日)后代 方凤(185—225) 方隆(194—225) 季布(167-227)后代 季碌(211—273) 季展(225-241) 史黢(128-175) 赵氏(144-187) 史思明(171-268)后代 儿子辈 孙子辈 曾孙辈 史朝义(196-263) 史骏怡(217-279)史启(233-279) 史朝清(202-265) 史裕(235-268) 史辰(263-279) 史朝均(206-267) 史巨(253-279) 黄岚(179-256) 黄谦(198-231) 黄俊(206-279) 黄玄(210-247) 黄触(230-278) 200年入仕。256年病逝。 200-215年在益州牧刘璋(184-228)参与抵御安禄山入侵,215年听闻刘璋投降,黄岚放弃抵抗,投降。封为镇西将军,218年独自领导西藏之战,大胜,对蜀汉开疆拓土有卓越的贡献,使脱离了汉朝统治38年的西藏重回统治,加封卫将军,镇守西藏。226年受命征召西藏人民2万伐宋,但其劝诫不可,安禄山不听,于是发配其北上城口防备魏军。227年安禄山大败,黄岚军队撤退不及,耻于投宋,于是投魏。曹丕大喜,封前将军。228年领四川刺史。230年封太常。232年平定新疆之乱。236年奉命征讨蒙古国,大胜,迫使臣服,回朝。237年奉命驻守内蒙古,在任期间积极改善民族关系,对多民族融合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239年成为托孤大臣。250年意辞职,朝廷不许。252年辞职。 文 丞相:孙启(158-221年5月9日)-法正(178-222年2月17日)-诸葛亮(191-247年10月9日)-蒋琬(185-254)-费毅(208-255年2月6日)-孙贤(197-260)-张柱(210-261)-黄光(220-263)- 陈升(229-279) 御史:孙启-季布-邓然(198-234)-张翼 武:元帅:方腊(163-225)-季布(167-227)-史思明(171-260)【注:249年卸任养老】郭修(190-250)-姜维(214-279) 都督:王贤(160-245)-黄斌(220-279) 安禄山184年镇压黄巾起义,获封护卫,归属于广西太守张雄(149-194)后来逐渐被赏识。191年张雄起义,宣布不接受汉朝的统治,194年提升安禄山的官职为镇北将军,194年托孤于安禄山和孙启和黄勋(159-195)张雄儿子张承(179-195)继任。安禄山联合孙启和张承集团抵抗,张承惨败,自杀。安禄山获封广西太守。 196年进攻贵州,太守王贤抵抗,198年城陷投降,安禄山不杀招其为谋士。 197年安禄山进攻重庆,太守刘义(?-198)联合湖北太守方允和湖南太守周浪联合进攻,三方不合而被打败。安禄山进入重庆后斩杀刘义,其部下褚赢(173-252)和褚玄(174-198)两兄弟密谋杀害安禄山。事情泄露,褚赢逃跑褚玄被杀,安禄山大怒屠城。遭到剧烈反抗。安禄山一年后才在重庆站稳脚跟。199年安禄山和宋义结盟。201年发动入川战争,203年攻克长沙贡马,安禄山正式占领四川全境。204年5月6日自封为四川王。205年发动云南战争,207年功克云南。208年与宋备一起对打曹操,发动长江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曹操。粉碎了曹操南下的计划。 宋国简史(189-264) 宋备作为大将军何进的部下,奉命率领3千将士外出,不料大将军身死,于是宋备加入曹操组织的义军中讨伐逆贼。但奈何自身力量太过弱小没有威信,屡次失败。201年感叹自己没有儿子,于是收养了一个儿子,名为宋典(181-228)208年与孙权安禄山还有成功打赢赤壁之战。于是宋备开始攻打湖北。211年正式攻克,湖北太守胡术(168-219)投降。同年宋禅诞生。212年开始攻打湖南,214年正式攻克,诞下儿子宋邕(214-253),后又想开拓疆土,开始率兵攻打河南,不料大将张辽(169-222)死守,不得入。215年,谢礼(167-223)率兵与宋备决战,双方死战,宋备自觉不敌 于是撤兵。后面专心把精力致力于治理湖南湖北方面。216年提拔张烈(172-229)为湖南太守。提拔吴勤(162-223)为其副手。同年下达隐士令,号召其出仕。217年自称其为宋公,任命冯琦(173-232)为丞相,大封百官,为称帝做准备。218年大将军曹普(157-220)奉命率领5万大军攻打宋备,宋备前期失利,后宋备改变战略,219年大败曹普,斩杀曹操族弟曹沐(161-219) 曹普大败,后郁郁而终。此战过后,宋备与安禄山,孙权确立外交关系,与曹操断绝外交关系。219年8月12日称湖王。220年曹丕篡汉,响应方腊北伐,方宋联军后被张辽打退。223年,方腊再度出兵,此时出兵极为顺利,魏军连连败退,方腊大败魏军,把战线推进西安。此时,宋备身患重病,撤军,撤到勋西,忙召张烈,冯琦和三个儿子。托孤于宋典,张烈,冯琦,后病逝。9月13日,宋撤军。224年11月,张烈率军背刺方腊,方腊后路断绝,回去与张烈军决战。12月被围困在巫山。坚守一个月后带人逃脱,被抓获,与其子方隆被杀。方凤死守2月后,3月被杀。226年安禄山亲自攻打宋国,被张烈大败。斩杀季布,季群(198-227),安禄山逃脱,228年安禄山病亡。228年举全国之力攻打蜀国,被大败,张烈回国后,大搞恐怖统治,冯琦与宋典意图杀之,11月宋典病逝。229年张烈率兵再次出兵蜀国,当兵至恩施时,冯琦率大军宣布斩杀叛贼,一律不究,张烈众叛亲离,被部下杀死。冯琦执掌大权。在此期间,提拔了吴翻(172-241),陈盛(188-235),宋配,章节,柳曲,张行(203-264),王翼(?-264)等人,并执行守境安民的政策。232年冯琦病逝,临终推举吴翻接替自己。陈盛意图率军北伐曹魏,吴翻不许,陈盛感觉自己不受重用,于是申请驻守湖南,朝廷允许。234年湖南反叛,陈盛率军攻打,叛军人多势众,陈盛最后固守郴州,孙权感觉有利可图,于是派兵响应,陈盛最终城陷被杀,235年2月,孙权攻占郴州,3月叛军杀死永州太守张裕(178-235)于是吴翻亲提一军,张行奋勇杀敌。亲自斩杀叛军头目两名,永州回归。235年吴宋大战,宋国大胜,两国议和。后继续休养生息,241年吴翻病亡。推举章炜(183-245),章炜大搞军事行动。241年率大军攻打吴国,被陆逊大败。章炜郁郁而终。临终推举宋配,宋配确立目标,讨伐魏国,在246-263年发动了10次北伐,总计大胜2次,小胜3次,打平3次,大败1次,小败1次。263年11月宋配率5万军队北伐,被林恩(233-271),邓锦(198-265)大败,宋配难辞其咎,于是跑十堰屯田,蓄谋北伐,264年3月邓锦率军进驻新县,5月诸葛黎进驻邓州,7月林恩进驻信阳。8月指导将领:宋国:宋配(201-264),宋骏(224-264),章节(?-270),柳曲(?-278),王翼,廖文,张行,263年宋配率领2万人在十堰屯田,积攒实力,卫广派遣将军邓锦5万人,诸葛黎4万人,林恩10万人,诸葛黎帅军攻打十堰,断绝宋配归路。宋配大惊,率军突围,不得。宋禅派章节,柳曲领1万5千人支援宋配,孝感县令王翼敛众拒险,将林恩挡在大悟县外,邓锦率军围攻红安,麻城。于是诸葛黎派遣偏将攻谷城,宋骏率众突围,诸葛黎担心放跑宋配,因此计划取消。10月,林恩派兵攻打广水,守将马戏派遣5支小部队埋伏,皆失败,马戏无奈投降。于是林恩派遣2万人围困王翼,自己带领主力部队攻打孝昌。于是宋禅派张行领8千人支援。11月,宋配率军1万5沿江南下,击破诸葛黎的船队,脱离诸葛黎的包围圈,于是宋骏率军马不停蹄的赶往襄阳,途中抽调随州守军,宋骏紧跟其后,最后率领2万5千人到达安陆,魏军拿下随州地区自此,魏占领十堰,广水,邓锦率领5万人攻下襄阳,此时,张行部队到达,三路合军,总计4万8千人,章节,柳曲,宋配,宋骏,张行,驻守孝感。诸葛黎率军到达孝感城下。12月,邓锦率领2万人攻打钟祥,京山,,陆续攻下,2月攻克,宋配上奏令廖文支援宋禅听从,于是派出了最后一支军队廖文带领军队5千人防御仙桃。此时,邓艾引大批魏军,魏军大败廖文,廖文兵败败逃,于是邓艾进攻武汉,3月3日包围武汉。宋配大惊,率其子宋骏2万人南下支援,林恩抓住机会,大破宋军,宋配大败,宋配等人逃到汉川。被魏军包围。4月,宋禅见没有援军,意识到早晚要灭亡的,于是自缚请降。自此,宋国灭亡,魏国接受宋国领地。宋禅投降后,宋配拒不投降,于是带人进入太子宋贤(241-264)镇守的湖南意图抗魏,6月林恩率大军赶来接手湖南,宋军心崩溃,宋配,宋骏,张行,廖文被杀,宋国残余势力灭亡。 张寿(236-302) 张丘(259-291)张秀(261-304) 张久(263-311)张仇(268-302)张洲(271-302) 张欧(275-302)张轴(279-344)张中(282-341) 四国志作者。257年入仕宋国。264年被派与宋举(213-266)率队进入进入蜀国商议事情,不料国灭,张寿宋举一行人就留在蜀国。278年蜀国灭亡,张寿耻于当亡国之臣,于是向东投靠吴国,担任史官。290年吴国灭亡,张寿被卫就欣赏,仍担任史官。290年曹吉推翻卫就,原本意图杀死张寿,但被孙滨担保,故让其担任史官。295年曹祥继位,器重张寿,常与其讨论大事,任命其为皇子老师,同年张寿负责修书,298年修成四国志,曹祥亲自写目录加前语。300年再次修正完善。301年负责修东汉志,302年闻张仇张洲张欧同染疟疾去世,伤心之余染上重病,放弃修书工作,同年病逝。曹祥素服祭奠。举哀3日,令张秀负责编写,304年张秀亦去世,遂令张 魏朝简史 290年曹吉在孙滨王群的帮助下推翻卫就的统治,开启“孙与曹,公天下”但此时魏朝还不是统一的国家,曹吉继位后,发现权利被架空,愤愤不平,于是开始争权,孙滨王群联合抵抗,未果,郁郁寡欢。294年 太子曹昂(273-294)病死,曹吉极为伤心,一病不起,临死前托孤于孙滨王群。295年曹祥继位,他励精图治,与民休息。300年曹祥发动北伐,相继灭亡蒙古,新疆,西藏,云南,广西。302年广西王石碌投降。曹魏宣告统一,后班师回朝,继续蓄意改革弊政,裁剪冗官,加强考核制度,奖励农耕,同年他命令郑蓄(263-318)下西洋宣布魏朝的正统并建立外交关系。305年曹祥病危,向孙滨王群托孤。其曾想立稍微年长一点的曹立为帝,劝告而罢。同年驾崩。曹儒即位,曹儒继续执行曹祥的政策,同时严厉要求自己节俭,曹魏国力达到鼎盛。317年病亡。曹义继位,宣布继续令郑蓄下西洋,318年胜利回师,郑蓄病亡。319年率军攻打外蒙古汉国,迫使其臣服。320年之后对继承人位置确立不定。临终之际撤销儿子曹余(317-347)的皇位改立弟弟曹越继承。曹越不满大权旁落,于是引起曹孙党争。王氏中立。322年孙滨被曹职(?-324)刺身亡。于是王孙集团抵抗曹氏集团。324年曹职也被刺杀身亡。325年曹越争夺兵权失败,被软禁,暴病而亡。曹德继位。曹德不理朝政,王群的侄子王温(283-334)执掌兵权,同年发动北伐。略有小成。329年王群病亡。总览大权,排挤孙乾王冲,332年王温率军大破俄国,斩杀俄国两位亲王。大获全胜,此战使王温声望达到巅峰。333年王温开始再次攻打俄国,结果大败。回国之后为了掩盖过失,大肆屠杀,334年被孙乾在宴会上杀死。并满门抄斩。同年曹德病亡。曹燃继位,但孙乾执掌大权。孙乾上任之后,意图灭王温九族,引发王冲叛乱,王冲率兵在广东叛乱,孙乾借机灭王温九族,并发兵平叛。被王冲击败。王冲叛乱持续2年,后孙乾调动大军围剿,王冲大败,逃亡,被杀。被夷灭九族。孙乾在民族关系上处理不当,336年内蒙发动叛乱,杀死了朝廷委派的内蒙古刺史胡捷(292-336)推举章寒(289-338)刘丘(289-342)为义军首领。孙乾派大将军孙骏平叛,失败被杀。先后派刘度,公孙准,张区平叛,先后兵败被杀。孙乾无能处理叛乱,337年叛军进逼北京。孙乾弃城携带皇帝逃跑,结果叛军攻下北京。杀死曹星,曹政(曹燃弟弟)。同年孙乾在南京停下。338年叛军内部发生叛乱,章寒之子章彦(317-340)弑父篡位,同年建立伪汉政权,发兵南下。魏军连连败退。339年刘丘在后方掀起叛乱,孙乾得知,派兵围攻,章彦兵败,退守威海,340年城陷被杀。孙乾也被刘丘部队围困,同年兵败被抓,遇害。孙乾死后。李秀(291-349)执掌大权。李秀主战,与刘丘对战多次。互有胜负,341年曹燃病死,曹当继位。李秀于342年斩杀叛将四员,同年曹当病死,由于无人可以继位,于是李秀扶持曹立为帝。342年刘丘被儿子刘清(315-344)杀死。刘清两年后被李秀亲手斩杀。344年叛乱平定。李秀迎曹立回京。曹立发现当上皇帝后并无实权,忧郁成疾。346年病死,曹耀继位。曹耀于349年杀死李秀夺取大权,任命曹秀曹韧分左右丞相,同时封山西,辽宁王,励精图治,形成武帝中兴(349-360)任命其心腹李链(312-373)禁军其子领河北王,357年俄国国王亲率75w大军南下攻灭魏朝,曹耀任命李安(300-360)为大司马,统军前往抵御。359年俄国粮尽退军。孙安追杀,打败俄国,自此,魏朝大胜。此后,曹耀纸醉金迷,沉溺酒色,奢靡腐化。359年,李安以年老为由辞官回家。360年去世。364年西藏发动叛乱,叛乱者杀死刺史,太守,宣布独立,曹耀大怒,曹秀率军出征。大胜。同年受封河北王。367年,曹秀儿子曹丈出生,曹秀要求封王,曹耀不允许,兄弟反目,形成主相相持的局面。369年曹秀宣称攻打曹韧,却带兵直扑北京,曹耀带兵抵御,双方僵持不下。公元371年,皇城失守,曹耀投降,从此大权尽揽,曹耀不甘心,于372年9月5日令长子曹烈(347-372)于宴会上刺杀曹秀,被识破,失败被杀。曹秀大怒,于9月10日连杀五子,曹安(349-372)曹放(352-372)曹晶(353-372)曹甸(355-372),曹耀悲痛欲绝,一个月后病逝。死后曹秀继续掌权,373年新疆宣布独立,建立新国,宁夏宣布独立,称王。374年西藏宣布独立,建立夏国,四川,青海宣布独立,称王。375年内蒙古宣布独立,建立商国,甘肃独立,称王。377年云南宣布独立,建立后蜀国。曹秀得过且过并且承认了他们的存在。378年黑龙江,吉林宣布脱离统治,自称为吉林王和哈尔滨王。民愤群起。自此,魏朝统治区域仅包括北至河北,南至南沙群岛东至山东。西至贵州。379年曹秀被刘潜(337-398)派遣的刺客刘放(342-405)刘潜掌权,开始发动刘潜北伐,380~390年灭亡割据政权,重新统一,391年忠于曹氏的苏加起兵反抗,同年,方骏,韩成相继起兵,最后全部失败。394年刘潜杀死曹德,扶持曹文,一年后被逼迫禅位,后曹文被杀。魏朝灭亡 孙坚(152-193) 孙让(185-228) 孙策(177-202) 孙德(193-253) 孙辰(215-266) 孙权(183-254) 孙敏(199-236) 孙翔(214-255) 孙崇(238-258) 孙休(209-242) 孙旺(216-253) 孙晶(225-264) 孙婧(243-287) 吴国简史(191-290) 孙坚为大将军何进的部下,188年孙坚为浙江太守,苦心经营,190年董毅(132-192)掌权,遂北上攻打董毅,双方大战,后议和。191年,孙坚平定叛乱后,北上途中遭安徽太守周银(?-197)拒绝让道,孙坚大怒,大战,192年大败周银,周银派人向江苏太守马琳(?-195)求救,后江苏太守参与,孙坚随即兵败,后撤退被截杀,与其弟孙岩(160-193)一同战死。孙策继承家业,孙策为了不两线作战,于是主动屈服,后带兵攻打福建,福建太守张变(?-194)轻敌,不以为意,被孙策打败,后被杀,属下投降,孙策平定福建,收获大量资源,195年孙策为报父仇,举兵攻打江苏,马琳不敌,派人向周银求救,孙策派出孙静(162-230)作为说客,周银随即决定不发兵救援,马琳战败被杀。江苏平定,一时间朝野上下震惊。曹操想带兵攻打,不料北方叛乱四起,曹操被牵制,孙策于是抓紧开疆拓土,196年与周银撕破脸,周银大怒,率军攻打,初期孙策作战处处不利,197年2月1日在临安之战重挫周银6万大军,周银被杀,安徽大乱,孙策遂趁热打铁。平定安徽。197年孙策南下攻打江西,江西太守消极抵抗,欲出降,部下林超(150-220)林邱(161-202)誓死抵抗,孙策一度不能攻下,后哗变,兄弟两人被擒,誓死不屈,孙策以礼相待,兄弟两人心悦诚服。198年孙策开始攻打山东,山东太守王婉(?-203)誓死抵抗,仍抵抗不住但其打到黄河便停了下来。后曹操亲自带兵,孙策不敢渡河,于是双方罢兵休战。199年孙策开始攻打台湾,200年占领台湾全岛。201年正式南下攻打广东,202年攻克,广东太守安康(?-208)投降。后准备攻打海南,海南太守派刺客韩隆(?-202)于202年5月3日将孙策刺杀,孙策重伤逃脱,韩隆被当场斩杀。后连忙令孙权,孙德,孙让嘱托后事,遂将江东交予孙权,5月11日伤重逝世,年仅25。孙权上任后,任命张代(157-238)为文臣之首,林超为武官之首。206年开始发兵攻打海南。历时两年攻克,为报杀兄之仇将海南屠城。韩隆被灭族。 此行为遭到海南人民的剧烈反抗。后参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后巩固疆土。211年海南人民赵嫌(?-211)率兵起义。孙权调遣重兵剿灭。赵嫌兵败被杀。屠三族。为免生事端,孙权派遣悍将林刚(171-212)驻守,林刚的高压政策迫使海南人民再次起义。212年海南人民推举王涵(183-220)起义。林刚率军迎击,战败被杀。后王涵自封海南王,孙权大怒,派牵贫(178-214)率军迎击。牵贫前期战事顺利,后被王涵以计破之,牵贫败,逃回杭州,孙权怒而杀之。后又委派张秀(168-219)为将,张秀耗死农民军,于217年大破农民军,俘获王涵,压入狱中。后政策依旧如故,王涵手下营救王涵后发动兵变。张秀仓促迎战,节节败退,219年城破被杀。孙权只得委派马章(193-268)为将,马章大破叛军,220年斩杀王涵,其余一概不就,孙权大喜,委派马章为海南太守。马章善待王涵之子王琦(?-263)王琦于马章之子马亚(224-285)为刎颈之交。成为天下美谈。222年孙权称王,223,225,227,228年山越四叛,都被镇压。229年曹凯(175-230)率大军共6路攻打吴,妄图灭亡,被陆翻(196-259)大败,曹凯侄子曹壁,儿子曹范皆战死,曹凯抑郁病发,身亡。经此一战,孙权宣布正式独立,230年孙权称帝。立孙敏为太子,张代为丞相。 232年孙权亲征,惨败于曹魏。234年趁曹睿新亡,再次亲征,大败。235年孙权意图策反天津太守,后再度发兵亲征,在败。236年孙敏去世。孙权悲痛欲绝。后划国自守,不图自救。24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