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消失的她》
身居乡下没有什么同辈社交的我基本是不去电影院的。
于我个人来说,互联网上可以找到无数比现下院线更好的电影。
同时本身成长历程里就没有出入电影院习惯的我,对影院所能提供的体验并没什么依赖甚至情怀、信仰之流的东西。
顺理成章的,购买观看大多数院线电影本身对我来说是不划算的,当然社交等情况则不在其中。
起因是我的超级好朋友小王表达了对标题中电影的兴趣,并在观影之后和我简单聊了聊她与其他人对男女主褒贬的分歧,说网上口碑还挺好。
查了查已然有十多亿的票房了,我想这是一个很不小的成就了。于是带着好奇我看了一遍。

现在的国内文娱市场已经疲软到这种地步了吗?
让我们撇开运镜剪切布景配乐等诸项,只来谈谈人物剧情。
先来看看,在故事主体时间段里,作为死人的男主妻子。
一个继承了巨额财富的资产阶级女人,有着良好的性格品行,不俗的文艺品味,同时忠于“爱情”。但是死了,于是一个完美的女性受害者形象立出来了。
而男主,选择了一个平凡似乎随处可见的无产男人,在四次漂泊求生后终于找到一份还算体面的潜水教练的工作,但是同时又掉入赌博的深渊(这个契机还是很容易接触的)变成一个暴躁无耐心没有良好品德想要篡夺资产阶级财富的人渣。
妻子的闺蜜,选择了一个导演(文化知识分子),虽然在不合逻辑的电影里展现出过强的影响力,应该还是小资范畴。她一样聪明优雅,为高尚的友谊向男主展开复仇惩处。
那么,故事发生的背景,或者说人物设定立得住吗?
一个亿万大集团富豪所组建的家庭,其家庭成员会因为一千万而人身安全受威胁吗?
同时,在资产阶级的游戏里,赌博是不可饶恕的道德瑕疵,以至于要离婚吗?
我们就算不谈现实,早在十年前马丁斯科塞斯执导上映的《华尔街之狼》(改编自同名个人回忆录,b站现在可以看)就已经很直白地告诉大家了。
capital的游戏其实就是一场场赌博而已,他们本身并不遵守与相信那一套公开宣传的道德体系,生活方式等等。
而这部电影本身对观众的行为就像是电影里小李子成功兜售注定赔本的小股票给穷人时所做的庆祝动作——fuck。
而放在电影里,妻子如果真的按照资产阶级的方式爱男主,那么她有无数种方式来解决他的赌博问题同时维持婚姻。鉴于拥有巨额资产所带来的社会地位,zz地位等等。
也就是说,这个妻子的形象本身就是为了完美而完美,是农民口中皇帝锄田用的金锄头。
而对于男主形象的不满,我举一个戴锦华老师在《电影批评》里的例子。
她说《阿甘正传》通过技术让男主阿甘出现在以前美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影像上,于是阿甘成为美国历史的见证参与者,这其中本身会给观众一个背景真实的错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历史的缺席,同时代黑人种族运动与妇女解放运动被闭口不谈,没有呈现,在影像中隐身了。同样的还有阿甘女友的经历与嬉皮士的形象刻画。
放回到这部电影也是一样,无疑真正的大多数被隐身,无力的无产阶级被一个暴力的男人代表。而怀孕的设计更是可笑。
而闺蜜的设定则是到了让人恶心的地步,导演给她的身份是导演,看啊,我们文艺知识分子是多么的有力,我们匡扶资产阶级的正义,我们可以冒充公共权力,掌控媒体,操作集体记忆,我们拿捏无产阶级个体,报私仇甚至不需要面对是否选择私刑等等的道德难题,我们无缝衔接资产阶级法权。
导演:看看我舔得好不好?我明目张胆地如此拍摄漏洞百出的幻梦来维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一样可以让无数小资和无产为我掏钱。
这样的垃圾剧本,八九十年代的好莱坞完爆它,近看奉俊昊的《寄生虫》一样做得高明不少,(至少穷人富人各打五十大板,同时很容易品出互相寄生的意味)更不要提李沧东的《燃烧》了。
本来还想写更多,但是已经两点多了,吐槽吐槽得了,这部电影也不知道我再为它付出更多时间了。
只是为我们的文化工业感到悲哀。观众是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