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年回顾】一点点寻觅专栏的意义
文字,早已不限制于书刊报纸之上,信息化的时代下,专栏诞生的并不算早,但也绝对不算晚。
其实我也一度思考过一个问题,在哔哩哔哩这样一个视频网站下,创办出一个文字专区,究竟有何意义?
视频动画相比较纯粹的图片文字而言,传播效率和大众理解程度都是不可比拟的,在如今这样一个快餐时代,很多人都喜欢不动脑筋就吸收了解到一些东西,就好比我小时候很喜欢买上一本《故事会》,只看当中的笑话开心一刻,现在更喜欢刷刷有趣的整活段子开心一刻。
作为一家视频网站,在2017年8月突然上线了“专栏”这一全新的功能,在好奇心的指引下,我有意识地关注着这一点点的变化。期初只是认为这一切不过是一种视频、文章“我全都要”的模式,或者也是因为同时期的各个平台,那种图文并茂的资讯文章流量高涨,甚至不亚于传统的视频营销,想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市场。

当时,我作为一个网络小说写手,也是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发在了专栏分区,后续也开启了我在专栏的创作之旅。
就这样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创作,一步步走到今天,已经四年了。
专栏的成长,大家也算是有目共睹,一次次的创新,一次次的误会,一次次的改变,专栏从最开始的不看好,到现如今的1200w总稿件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专栏也并没有完全走着别人走过的路发展,而是一点点探索着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意义。

在专栏的创作过程当中,小说这块,一直以来都是一种僧多粥少现象。
并且随着专栏活动的一点点成熟,优质的作品也在活动下诞生进入大家的视野当中,这也一定程度刺激了小说作者的创作热情,并且基本上从专栏正式开启激励起(2018-8-2),小说凭借着自身写作门槛低的优势,一路紧紧咬着当时流量最高的动漫杂谈分区,最终超越了它。
我作为小说区的up之一,有时候真的感觉专栏的不易之处。
小说的创作虽然门槛低,但它的上限高,人人都会讲故事,但不是人人都能讲好故事。

其实不难看出,自打第二届文豪活动以后,专栏后续的活动几乎都以小说为主流,参赛作品水平参差不齐,流量划分不平衡,也就成了十分常见的现象。
在b站写小说真的很自由,而且不存在版权限制,并且活动交替丰富频繁,部分获奖作品的评比也十分公平公正,也很少将流量纳入评选条件。
横向比较一下,b站专栏写小说其实真的非常好了,在这里不用担心版权问题,不用担心风格问题,竞争压力也没有其他平台大,而且氛围也相对和谐。可能唯一的缺点就是,并不能获得稳定的收入,因此如果能够接受用爱发电,b站专栏肯定是不二之选,并且b站专栏活动也很丰富,用爱发电的同时还有机会获得一定奖金,还是很不错的。
其实流量问题,我觉得大家不一定只将自己的视线放在小说这一块,这叫哔哩哔哩专栏,而不是哔哩哔哩小说,这四年的时间,我虽然一直混在小说区,但时不时也会发几篇漫评影评,或者杂谈之类的文章。

我说出这些想法,并不是说要让大家转型,而且想让大家去尝试一下别的领域,想一想专栏最初的模样。
我知道肯定会有人说自己并不会写漫评或者影评,但真正的评论不一定非得做到百分百客观,而且百分百客观绝对也是不存在的,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表述清晰,没有恶意攻击,任何评论都是支持的。
当我们写完一篇稿件后,看见专栏分类一栏下面那么多的分区,有多少我们尝试过的?
我不知道长评这一功能大家用过几次,自打B站的番剧电影有了点评功能,专栏便接下了长评的重任。
分享自己对于他人作品的看法,也是专栏。

我自己独特的见解分享给大家,或者表述一下自己的看法,这些内容的创作并不比小说难很多,同样还能丰富自身的领域,或许还能收获不少的流量。

今年最有趣的一个创新板块,莫过于“笔记功能”了!
大家一边看看知识丰富的视频内容,一边暂停卡点做做笔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而且实用的功能。

除了参与这次活动,在我今年备考期间,我也在B站上找了很多关于我考试内容的视频资料,没有笔记本的时候,将笔记记录在手机里,每当我打开视频再次观看时,也能同时复习知识点,而且笔记可以选择公开,公开后也可以方便大家交流学习。
专栏那一点一点的小心思,我们真的有所察觉吗?

其实在这四周年之际,我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多去尝试一下新领域。
专栏的意义并不只在于小说当中,而且那种图文并茂的形式,以及不断创新的风格。
依托于视频带来的巨大流量,将视频中的内容转化为文字与图片的形式便于学习;将丰富多彩的评论介绍,通过文字通过文字图片的形式压缩创作周期,更好地带给各位。
专栏并不是视频的附属品,而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有着自身灵魂的文化载体。
四周年了,未来的路还很漫长。
全新的福利机制也悄然上线,专栏也开启签约创作的模式了!

未来我们也能通过自身努力,在专栏收获到稳定的收入了!

最后的最后,祝专栏生日快乐!越来越好!

啊?什么?回顾一下以前的作品?唉~去年就回顾啦!所以今天谈谈别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