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洛阳园林 北宋的中药材种植园

2022-10-08 05:27 作者:索易记录  | 我要投稿






文潞公东园是北宋大臣文彦博的宅第。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 。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市)人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五十年,封潞国公,又叫文潞公。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进士及第。为相期间,提出裁军八万的 主张,减轻人民负担,被世人称为贤相。文彦博三次改姓,文彦博本姓敬,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之讳,改姓文。后晋亡后,恢复敬姓。北宋时,避宋翼祖赵敬庙讳,又改姓文。公元1083年,文彦博以太师致仕,居洛阳14年。

文彦博在洛阳过得舒舒服服,自由自在,玩的很开心。闲暇时间就是玩,牵头组建了“耆英堂”,史称为“洛阳耆英会”。洛阳耆英会以洛阳风俗重年龄不重官职大小排序。请闽人郑奂给他们画像。当时富弼七十九岁,文彦博与司封郎席汝言七十七岁,朝议大夫王尚恭七十六岁,太常少卿赵丙、秘书监刘几、卫州防御使冯行己都已七十五岁,天章阁待制楚建中、朝议大夫王慎言已七十二岁,太中大夫张问、龙图阁直学士张焘七十岁。宣徽使王拱宸七十一岁。司马光不满七十岁。这群有地位、有阅历、有学问须眉皆白、仙风道骨的老头畅游洛阳许多名园、古刹中,他们带着美食,今天到这个亭,明天去那个园,置酒赋诗相互取乐,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古代,满口之乎者也的儒生,大都略懂中医;所谓的“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就是这个意思。古代儒生和医者都是济世救民的思想。儒学与中医文化的思想源远流长,医儒相通。范仲淹就有做个好医生的愿望。上可以疗治君王和父母的疾病,下可以救治天下苍生,中可以教人保健养生,益寿延年。文彦博对中医情有独钟,身体保养得非常康健,也非常会养生,高寿92岁。以至于宋神宗在文彦博年近八十时问他“您摄生也有道吗?”文彦博对:“没有别的。臣只是能任随其意、悠然闲适而自得其乐,不因外物而伤和气,不敢做过分的事,事情做得正好就行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皇帝问文彦博有什么养生秘诀吗?以至于,辽国使者见到这个健壮的耄耋老头就立马给他送了一匹名马。

文潞公东园种植有许多中药材,这些药材一则自己保健养生,一则悬壶济世。文潞公东园坐落在西京洛阳的城东洛南从善坊,这里的土地非常贫瘠,有一片浩淼弥漫的大水池,水面上常有小舟泛波荡漾,小舟之间互相嬉戏,如江湖间惬意。文潞公东园有渊映、瀍水二堂建筑,倒映水中,仿佛两堂倒置在水中一样,成为水景中的主要建筑。离北向西一里多,还有“湘肤”‘药圃”二堂,与“渊映”“瀍水”二堂相照应。在湘肤、药圃二堂建筑之间以水石过渡自然,丰富了园景,叠石理水的处理手法是创新的园林技法。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地形,形成景色优美的水景是文潞公东园的特色。当然了,文潞公东园的状元红,姚黄、左紫等珍稀牡丹品种是少不了的。文彦博九十多岁了,依然拄着拐杖在园里散步,享受天伦之乐。

附《洛阳名园记》部分原文:

文潞公东园,本药圃,地薄,东城水渺瀰甚广,汎舟游者,如在江湖间也。渊映、瀍水二堂,宛宛在水中,湘肤、药圃二堂间,列水石西,去其第里馀。今潞公官太师年九十,尚时杖屦游之。


洛阳园林 北宋的中药材种植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