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像鸟 飞往我的家?
7月29日,我再一次地爱上了我自己 今天听了一首好听的歌 “热恋的夏季,在晚风里,我终于遇见你” 过两天就要回成都了,一旦在一个地方呆了一段时间后,这个地方也是我的舒适圈。有相处舒服的朋友,甚至让我有点舍不得。但要接受这也是我和她的缘分,缘分就交错在这一点,也可能还未待完续,不宜想的太过悲观。 其实还有点感谢她,大学的时候喜欢看电视,定闹钟起来认真地追电视剧,慢条斯理的。但在短视频各种软件的冲击下,沉浸在大数据给我营造的尹馨仪喜欢的世界里,成为了我的舒适圈,甚至做梦都在唱抖音神曲“达咩达咩”。来到这边,随她的步伐,看起了纸质书籍,正常倍速的看上了电视剧,久违的觉得岁月安好。之前看b站,看到“狂阿弥”和“S小姐”花几个月,甚至一年左右给对方做小玩意儿,我也去买过一阵子的乐高,一方面是觉得安静下来摆弄东西是很有意义的,另一方面觉得我也想要和志趣相通的爱人比“✌️”,但现在已经降低标准了,能和朋友比“✌️”也就足够了。 这世间那么多人,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还是觉得感情太浮躁了,以致有人说让我不要去祸害别人了。我仍然认为我是有责任感的,我是有真心的,我也很认真的去对待,不然不会在感情里面觉得痛苦,只是嘴硬罢了,嘴硬到了荒唐的地步。我也很克制自己了,以前我想做什么就立马要做什么,至少现在还要等一两天,也算进步和成熟一点了吧。遇到太多人,无论是朋友还是情侣关系的人,我甚至知道怎么样别人会有感动,怎么样让人对我加好感,我不喜欢这样,但成为了这样的人。神婆一语成谏,说我感情不太顺利。21年应该是我最混乱的一年,在灯红酒绿的地方沉沦,放大自己的欲望,像美剧的青春期一样躁动,但幸好也没做什么过界的事情。现在的我,正在解放和改善自己,不能再蹉跎,期望踏出后就会有绿洲。 说回来,自从学生身份转变为上班族,我像猫一样到陌生的环境下强烈应激。因为不是自己的舒适圈。实际上,上班的时候甚至比实验室要轻松很多,不用认真地看文献,不用去思考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上班见习的时候,只用机械的做缠绝缘胶带的工作,只用和小伙伴们聊天,我甚至已经习惯了。但还是想回到我自认为的舒适圈,有妈妈的支持。 我妈真是一个独特的人,我身边很多女孩子想变成和她一样的人,只有我不想。我不想向她一样一辈子在为家庭里的其他人一直奉献,一直攻关困难,一直在战斗。我想有人爱她。每每说到这里,情绪就收不住。我心里想的和我表现的可能会存在天壤之别。自高中起,我就给自己说不要有暴脾气,要对外婆,对妈妈温柔一点。但回去的时候就是控制不住暴躁,易怒,不耐烦,对除家人外的人,都会温柔没有很大的情绪起伏。今年大年初一的时候,因为一直喜欢杠妈妈,以致她就觉得委屈,觉得我傲慢。但在我自己看来是没有恶意的,就纯纯打趣,后面的收场就是我外婆劝我之后再劝我妈,让我收住自己的眼泪。这么多年,什么都没学会,学的最精通的仿佛就是哭技。大学的时候,看电影会哭,恐怖到用一包抽纸,让他们觉得发笑。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还是会假装坚强,和人断掉关系会失落,但也不会哭。如今就是委屈会哭,难过会哭,感动也会哭,变得脆弱些许,现在认识的人曾说“我感觉你好容易破碎掉。” 之前看一部电影“七宗罪”,包括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感觉每个人都有些许,毕竟不存在圣人,我一向对其他人宣称我是圣母,但以上特点我都存在。甚至在看“Legalhigh”的时候,最烦新恒结衣了,因为她就是圣母,要爱,要保护正义的一方,要保护有爱的一方,劝离婚夫妻和好,就和民政局离婚所劝别人不离婚一样,我们始终无法真正共情,去体验别人的人生,也没有办法对其指手画脚,去干预,去影响别人的决定,能做的不过也就是在这个世界上,做好自己想做,想干的事情。 什么决定是对的呢?安稳也对,漂浮也对,因为是自己的人生。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再一次期待看看我三十,我现在已经竭力在压抑我内心的猛兽,对我来说,情绪的出口仿佛也只能是我的备忘录和我的生理反应(哭),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