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8、7、6加几》

2023-04-24 10:11 作者:易公教育吴老师  | 我要投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8、7、6加几》。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那么我就先来说一说我对本节课教材的理解。《8、7、6加几》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9的加减法以及凑十法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本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有一定的加减法计算基础,理解凑十法。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因此在设计时就应该充满趣味性、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感。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8、7、6加几的各种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能够熟练计算8、7、6加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提高抽象及概括能力,培养知识迁移和类比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材分析以及对学情的了解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学难点是:自主探究8、7、6加几的各种计算方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依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多媒体出示主题图片,提问学生: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预设学生回答:跑在前面有8个小朋友,后面有5个。继续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从而引出课题《8、7、6加几》。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发现数学。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新知探索环节, 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怎样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学生通过充分交流讨论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预设1.“数数法”:1、2、3、…、12、13,一共13个小朋友。 预设2.“接数法”:前面有8个小朋友,然后接着数9,10,…、13,一共13个小朋友。 预设3.“凑十法”:前面有8个人,把后面的2个人与这8个人合起来,凑成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13个人。 顺势提问:这几种方法都很好,那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 学生思考后提问学生:如何用计算的方法求一共共有几个小朋友?怎样列式计算呢?(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预设1:8+2+3=。 预设2:8+5=。 带领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木棒,计算结果。 教师板演。  教师总结:这几种计算方法都很好,都可以计算结果,但是凑十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一个好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间的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进行适时地启发、引导、鼓励,可以增加学习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深化新知 提问:上一节课中学习了9加几,他与8加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么? 师生共同总结:都可以用“凑十法”计算;但是9加几需要从另一个加数中拿出1,而8加几需要从另一个加数中拿出2。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能帮助学生记忆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应用新知 接下来进入巩固提高环节,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1.圈一圈,算一算啊。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练习,既巩固了学生学过的知识,数形结合的方式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记忆与理解。 (四)小结作业 最后一个环节为小结作业环节,我会让学生自我总结并分享今天有什么收获?通过学生归纳,教师补充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后作业:作业:回家拿出8个苹果,5只香蕉,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遵循简介明了突出重点部分,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来源于易公教育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8、7、6加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