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观点,未经证实,仅供评议,不足取信!气在人体内运行的路线是怎样的?
貌似简单的问题,分解下来并不简单。 1.气,可以被感受和观察吗?如果不能,命题不成立,没有讨论价值。 2.气在人体内运行,是逐个单路运行还是多路同时运行? 3.气的运行方向,是有始有终的,还是循环的?方向唯一不可逆吗? 4.气的运行过程,是所经之处恢复原状,还是有了变化? 5.气的人体个体线路,是固定不变的,还是任意的? 作为一个气的感受修习和探索者,结合部分现代实验发现,谈谈自身内景的发现和观点,同时也做一次梳理: 1.气,可以被体会和观察。 气,有非直观的所指,表征人体的综合气象。条理清晰的描述,目前众说纷纭,有多少虚构的成份,无法分辨。因此,不作为此次的讨论方向;直观的,是中医穴位施术中的“得气”。被施术者有明显区别于非穴位针刺的异常感觉。外部刺激被人体感官接收和处理,经信息传输系统,在大脑内给予反映。气,可以被本体体会,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被他人所观察。 在排除杂念的特殊内求观察搜索中,能够找到跟针刺穴位同质的异常感觉。但幻觉的可能需要被证实,否则会被错误的认知所左右。为此要从因果关系、心理暗示否定、能否阻滞和控制等等,多方面进行验证。修的是真,不是修识、修假和修幻。 得气,被发现有“循经感传”的现象,主客观关系,在个体是主观描述,在排除主观暗示影响后,群体则是客观现象。循经的感受传导,可以通过意念导引实现,且重复性高。由于意念导引的结论是主观体验描述,不具备客观性,只能作为另类角度的探讨,可参与实验方法循经感传的对照并提出可能,但必须遵从科学实验方法的物质第一性。 从李时珍所述的“内景隧道”和李梃批评的“內动固不然矣”的内求修炼者角度,对于已有的实验发现未重视的现象,根据修炼感受,提出看法。 2.气的单路和多路:穴位得气发生位置可以是多位置,不存在得气唯一的局限性,气可以在人体多位置同时存在。由此,多位置循经传导需要被证实。内景的结果,传统正奇经,可多脉同时稳定感受气感,即气是多路甚至所有路(汉漆人架构)同时运行的。实验在这方面存在方法上的忽视,没有注重多脉感传的诱发。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证实或证伪这一观点。 3.气的循行方向问题:实验受条件限制,可证实线性感传,方向可逆。内景结果支持全体的方向可逆和部分线性,对于任督,在后天知识的指导下实现了循环。由于修真原则追求是放弃主观认识的禁锢,减少后天知识对先天感受的影响,主要的手段是后面所提的余感维持,其它循环方式未尝试。 4.感传的过程信息:实验未披露感传途经位置的感受变化,十分遗憾。内景结果,气感走行后的沿途有余感,且余感可以诱发并保持蔓延到整脉。其间的气感流动,无法分辨。对于感传走行的沿途状态,需要实验设计时考虑并重视。 5.路线是否固定:循经感传被称为失败的研究,正是由于没有证实十二正经的路线。这是固有认识的局限——经脉,可能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此再看实验结果,路线的无序,应当予以承认。内景,正奇经多脉同感可行但困难,汉漆人架构同感容易并可拓展;打破思维局限后的三脉实修验证并拓展,更是补足了脏腑内的经脉循行(实验也有脏腑感传)。再到后期内景方向由后天知识为主的意念导引返还先天感受的观察时(爱走哪走哪,只补足沿途余感,不操控循环),皮下、肌肉内、内脏和(所谓)骨骼的气的循行及余感维持感受,更是支持路径无序。观察为主,主观认识,依从观察结果。 这里需要谈一下传统经脉路线的意义了。传统经脉路线,不仅仅基于人体现象的观察,作为治疗所需,必须用解剖学认识加以丰富和重新总结。治疗就需要临床的验证,在临床过程中,大量的实践经验被融入到经络路线中。这样的路线,才有应用价值。所以,应当以理论指导基础的角度来学习和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