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番丨从新疆到哥大读博:求知是一辈子的事
守护“非典型好学生”
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国家奖学金、保送研究生、参加TED演讲,到在哥伦比亚大学以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你可能很难相信他并非从小就是优秀学生的代表。
在以分数为指标的义务教育阶段,“低分”似乎总意味着低潮与否定。
伊尔番并不是一个完美适配“分数体系”的少年,他有过低分阶段,却不曾有“低潮”。
一个“非典型好学生”何以破茧成蝶?
也许需要一位《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老师,他用爱融化了“放牛班”孩子心头的坚冰,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尊敬和热爱,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了短暂却浓墨重彩的一笔。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一位真正的好老师,总是能在潜移默化间点亮孩子的心灵,唤醒他们的心灵。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无尽的宝藏,如果你能用爱打开他们的心房,他们将会还你一片璀璨的光芒。
小学和初中时期的伊尔番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他热爱踢球、打篮球,但学习成绩一般。
他说:“我非常感激那段时间一直认可和鼓励我的父母和老师。他们没有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差而打击我的自信心。正因为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我才能够保持今天这样的自信。”
伊尔番的成长过程中,“好家长”和“好老师”从未缺席,他是幸运的孩子。
“没有哪个老师不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因为他们取得了成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然而更让人欣慰的是“非典型好学生”的蜕变。
伊尔番认为,一个好的老师不应该只关注和培养优等生,而应该教导有方,因材施教,能够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断鼓励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挖掘每个人的潜力,陪伴他们慢慢成长,慢慢发光。
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如果父母能够以身作则,孩子将受益终生,它不应该成为孩子受“教训”的地方。
伊尔番的母亲热爱阅读,阅读范围宽泛,每天都会抽大量的时间读书。
他的父亲非常爱干净,有条不紊。
他们的这些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伊尔番的学习和生活。
与高考状元失之交臂
“上了高中,我没有别的目标,我只想当自治区高考状元。”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伊尔番从高一开始就认真聆听每一门课程,不断进步。
伊尔番最喜欢物理,初中阶段接触物理课程,便激发了他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潜能,逐渐让他发现了学习的乐趣。
伊尔番回忆到他的一位物理老师讲物理课程很直观,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公式等内容与自然现象相结合,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
“我认为这是学习物理的灵魂所在。”
这让伊尔番在此后的物理学习中更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相关知识,使他更加热爱物理。
高三第一次全市模拟考试中,伊尔番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然而,就在那次考试后,他开始松懈,成绩一路下滑,导致高考失利,与状元失之交臂。
“高考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遗憾,我到现在都耿耿于怀。”
伊尔番说高考失利是他该吸取的最大的教训,这对他的性格产生了较大影响,也正是这个教训彻底改变了他学习的方式。
从那时起,他意识到:不论过去有多优秀、有多努力,在关键时刻一定不能掉链子!
他说:“人很难从成功的经历中学到什么,也许成功与运气、环境等因素有关。”
它会带给他自信和成就感,而正是失败能够让他真正认识自我,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警醒自己。
从那之后,每逢考试周等关键节点,伊尔番不断提醒自己不能掉以轻心,要稳住心态。
学习和努力是一种习惯
虽然与高考状元失之交臂,但他依然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然而新的焦虑又产生了,高校对学生英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不同于其他进入交大的众多学子,伊尔番是民汉双语班学生(英语非高考科目),英语能力远远不及身边同学。
于是伊尔番高考后立刻参加了补习班。
补习班的第一天外教对他说“How are you”时,他完全不知所措,只能报以尴尬的目光。
预科期间,伊尔番很勤奋,从学习英文字母到单词的拼写,学英语都是以年为单位。
英语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语言,它的体量非常大。
学习语言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放慢速度、放平心态,不能急于求成,所谓的“三个月突破托雅”都是空中楼阁,惟有定心慢学,从头筑基。
选专业时,伊尔番选择了一个最接近物理的工科专业——土木工程。
步入交大,他一边非常刻苦地学习基础课程,另一边还要自学英语,他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到达与具备多年英语学习经验的同学的水平?
即便考了三、四次才通过英语四级考试,但伊尔番始终秉持着长期主义的理念,短期看不到回报也坚持日常积累,精听、阅读、口语练习……
最艰苦的一个学期,伊尔番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除掉吃饭、休息和健身,其余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他认为,他需要非常努力才能有丝毫进步,而他的同学不论是基础课程还是英语学习都显得很轻松,伊尔番也承认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因素,但他相信只要自己不受外界干扰,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进度,每天有一点点收获就好。
以年为单位自学英语的伊尔番在本科阶段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四六级考试,他完整地精听过市面上所有的四六级听力材料,对他而言英语不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他认为英语包含了从地方文化到思考方式等众多内容。
量变引起质变。
大学三年级前他用尽各种方式探索学习方法,接触专业课程后,他便用最好的状态投入学习,最终都有了回报。
他的成绩提升很快,对此伊尔番认为,周围的同学从大一开始“驾轻就熟”基础课程,他们会习惯这种轻松的学习方式,到了大三也同样以这种方式对待专业课程;
而伊尔番从大一开始就养成了长时间高效学习的习惯,虽然前两年进步不明显,甚至显得“原地踏步”,到了大三他仍然会以自己习惯的方式去学习,只要不懈怠,就有机会超越他人。
唯有热爱,方可抵达
你可能觉得伊尔番是能够一路坚持到底的那类人,而他认为任何需要坚持的事情都是无法坚持下去的,人很难征服人性。
“如果将学习、健身等事情描述为坚持学习、坚持健身,人们很容易将它变成一种任务,一种驱动型负担,很难享受在其中。相反,学习、健身等事情中重要的是需要理解与自我认可,今日份学习是要快乐的,非坚持下来的,今日份学习量可以少,但要有自我认可和正反馈,这种正反馈能够使我们真正深入了解我们所做的事情。”
伊尔番认为,理解知识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是一种正反馈,这种成就感会促使学习者继续学习。
伊尔番在大四获得了本院研究生保送资格,并在硕士期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称号。
伊尔番还受邀参加第二届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研究生论坛,因流利的英语与超强的表现力在国际会议中同时获得了最佳论文奖和最佳口头报告奖,并且作为青年学者代表进行了全英文TED演讲。
很难想象六年前,伊尔番还不知如何回应简单的一句“How are you”,如今他登上了全球知名的TED演讲平台,自信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研究生二年级阶段,伊尔番便申请出国留学,这时需要他同时克服毕业论文、雅思考试、国外不同院校的面试等诸多压力,但他始终告诉自己,要吸取高考的教训,越是关键时刻,越不能松懈!
因此他稳住心态,有效利用时间认真完成每一件事,最终以全额奖学金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目前在土木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
许多同学会向伊尔番请教有关人生选择的问题,他的答案一直是“能否考上之类的直接结果并没有那么重要,只要在过程中培养了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并且一直保持,一切都值得”。
“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我们身边的一切行为习惯,贯穿我们的一生。”
学习和努力是一种习惯,并非是坚持,它们会贯穿整个人生,并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生的不同阶段皆是一种学习,例如,职场中,工作能力乃是学习能力,从人际交往到业务能力,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
有时,被我们忽略的那些沿途的风景或许才真正能够影响我们。
省奖、国奖、SCI一区论文一作、国际会议最佳论文、最佳报告、TED演讲者、学科竞赛冠军、市运会亚军、院足球队队长、校足球队队员……
伊尔番集天赋与才华于一身,对此,他认为学习好的本质不过是有好的学习习惯。
终身学习的态度,谦逊细致的习惯,不惧孤寂的坚定,终会是这些旅途繁花后的果实。
-END-
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