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话高盛王亚军:中概股IPO市场尚处于复苏初期

2023-03-06 09:25 作者:IPO早知道  | 我要投稿

"IPO价格只是工具和手段,企业应以发展战略评估上市机遇,无需过度聚焦初期IPO融资规模。"

图片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从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中概股在美股市场的表现逐渐回暖;而进入2023年以来,亦陆续有中概股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的回调趋势,还是新发行项目的IPO估值及后市表现,均离真正意义上的“理想状态”还有一定的距离。

日前,「IPO早知道」与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展开了一次交流,与其探讨了当下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如何权衡是否启动IPO等话题。

王亚军,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


在王亚军看来,当前中概股IPO市场尚处于复苏初期——在该阶段,项目发行一般规模不会很大;在投资者参与度方面,对市场反应较快的对冲基金已基本回到了正常水平,而长线基金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仍在复苏中。

王亚军指出,正是由于这样的市场环境,希望顺利上市的企业在执行过程中有三大注意点:第一、发行企业所属的行业应是投资者相对偏好的行业;第二、估值必须符合市场预期;第三、设计较大的发行规模或存在难度。

事实上,即使部分公司在今年年初发行成功、监管对境外上市愈发支持,但仍有不少企业出于潜在估值等问题纠结是否启动IPO。

对此,王亚军同样分享了自己的建议。

“IPO价格只是工具和手段,核心目的是把市场中最好的投资者引进来,形成长期的股东基础,从而帮助企业价值在后期的二级市场交易中体现出来,而不是过度关注发行定价。”王亚军说道,“企业上市与否要从战略层面去思考,而不是在技术层面聚焦于初期IPO融资规模。即使上市定价不高,只要在合理水平,有看好企业价值的优质投资者参与,后续的股价就会有所体现。”

以下是「IPO早知道」与王亚军的对话节选:

 美股IPO市场处于复苏初期,并不是所有行业、所有项目都能发出去

Q:美股IPO市场是不是还在一个逐步恢复的过程中?

A:疫情防控、对平台经济的严监管以及中美底稿审计问题这三个因素的明显改善,给了市场一定的信心。 

从二级市场的股指也能看到,从2022年10月到今年年初,恒指反弹了超过50%,中概股指数反弹了超过100%。

再来看对市场反应比较快的再融资市场。在高盛参与的中概股再融资项目中,投资者热情非常高,后续表现也还不错。虽然这些项目规模并不是非常大,但这主要是跟发行人融资需求有关系。

最后我们再来谈IPO市场。我们认为中概股的IPO市场还是处于复苏过程中,准确来说,是在复苏的初期。在这个阶段有几大特点:项目可以完成发行、但一般不会很大;长线基金会有选择性地参与投资,参与的程度和广度同样在复苏过程中,对冲基金则对市场的反应更快,其参与度已经基本回到了正常年份

Q:估值也是在慢慢地恢复?

A:这一波中概股的整体上涨是估值修复的上涨,并不是基本面提升的上涨。通俗点说,之前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价格大跌,价值凸显,当各个方面都逐渐向好后估值自然就慢慢恢复。目前估值修复基本已经完成,目前受估值推动的价格修复没有那么大的空间了。

至于投资者何时会从中国企业基本面的角度来考虑,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还不是特别的明朗。

Q:今年开年以来,有一些成功发行的企业,但我知道有些项目的进展也不是特别顺利,成与不成的关键是什么?

A:在当下市场环境,并不是所有行业、所有项目都能成功发行。这其中有三个关键点:

首先,发行企业要属于投资者相对比较看好的行业。譬如有稳定增长且有利润或盈利路径清晰的医疗、科技企业等,以及受益于疫情之后消费需求增长的消费行业等。

其次,在执行过程中必须要让估值符合市场预期。前几年我们经历了一波牛市,期间很多企业在一级市场进行了大规模融资,推高了估值,而这是硬币的两面。一方面,企业过去的确以比较理想的估值融到了大额资金,但另一方面,如今的二级市场不会为之前的高估值买单。如果企业定的估值不能够符合市场预期的话,在复苏阶段的市场就可能无法顺利发行。

第三,在现在这个市场环境下,设计较大规模的发行或存在难度

 企业上市与否要从战略层次去思考,IPO价格只是个工具和手段

Q:跟一些企业交流下来,大家还是对估值很纠结的。

A:我经常与发行人分享一个观点:IPO的价格只存在一秒钟,一旦上市敲锣这个价格就没有意义了,股东价值和公司价值是以后市交易价格计算的。

换句话说,IPO价格并不代表企业的价值,但很多人会把这个数字看得特别重。如果以有吸引力的IPO定价引入好的国际投资者,后市企业价值能再增长,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实逻辑很简单:发行人的核心目的,是要利用IPO价格这个工具和手段,把市场中最好的投资者吸引进来,形成长期的股东基础,随后将企业价值在二级市场交易中体现出来。千万不要认为IPO价格就能反映企业的价值

Q:相较美国市场,香港市场的估值和流动性其实不太理想。

A:我觉得大家在讨论估值的时候,很多时候没有在对等的市场条件下作比较。

第一、香港是个国际市场,不能拿A股的估值去对比国际市场;第二、企业在香港市场的估值高低,取决于国际投资者以及在国际上可比公司的情况。很多时候,香港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可比公司交易估值匹配度较高,而A股市场则有其自身的估值逻辑。 

再来讲流动性。不可否认,香港市场的流动性大约只是美国市场的四分之一左右,这是香港市场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但本质还是要创始人从公司战略层面想清楚:上市融资只是为了获得人民币资金,还是企业要走国际化发展路线,需要外币发展海外业务或在未来进行海外并购?如果是后者,就必须要走向国际市场,在香港、美国或欧洲市场中选择。

Q:对于那些现阶段还在纠结要不要启动上市的企业,您有什么建议?

A:目前整个市场还处于调整复苏期,因此估值不算理想。但排除估值高低的考量外,企业上市更多是一个战略选择。如果企业的唯一目标是以高估值融资,那在当下时间节点寻求A股上市,或在私募股权市场融资都可能更有效。

在市场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如果企业愿意在估值上略做牺牲,但把上市这个这步棋走出去,使得后续的海外发展越来越好,这毫无疑问是值得的


对话高盛王亚军:中概股IPO市场尚处于复苏初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