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赤裸关系”:从“汤治”到“治愈”

2020-06-14 13:42 作者:太宇可斯  | 我要投稿

徐小淑,孟红淼.日本温泉文化的特征——从“汤治”到“治愈”[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6):14-19+24.

日本是个温泉大国,温泉设施遍布全国各地,根据日本环境省2014年关于温泉资源和利用状况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27 405个温泉源泉,3 159所大小规模的温泉地, 温泉旅馆13 521家,仅2013年度在温泉旅馆住宿的日本国民就将近1.3亿人次(日本環境省.2014温泉利用状況[DB/OL].2014-11-18[2015-03-18].http:∥www.env.go.jp/nature/onsen/riyou_zititai18.pdf.),相当于日本的总人口数。

日本的温泉文化研究的文献,主要有日本温泉文化研究会出版发行的三本温泉文化论集,《温泉的文化志论集(温泉学Ⅰ)》(2007年)是从绘画、考古、文史、民俗、观光以及博物馆展示等多方面展开的研究论文集;《汤治的文化志论集(温泉学Ⅱ)》(2010年),主要是对中世至近代的汤治诸相、适应症以及政府的政策等的研究论集;《温泉的原风景论集(温泉学 Ⅲ)》(2013 年)则收录了中世的温泉与信仰、医学、文学等方面的论文。此外,还有八岩ま ど か 的 《温泉和共同汤》和 《温泉与日本人》,前者主要讲述了日本公共温泉的历史变迁、现状和课题,后者则是日本人利用温泉的历史及风俗习惯的讲述,虽然不属于学术论著,但是有详实的史料为依据,不失为学术价值较高的参考书目。

汤治———汤治的庶民化和温泉地的发展

温泉在日本又被称为“汤”,汤治即利用温泉治疗疾病,是日本传统的温泉疗养方式。广义的汤治除疗养之外,还包括休息调养的休养和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保养,称为“温泉三养”,本文所指的汤治为广义的汤治。

现存的有关温泉的文献记载始于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代,当时编纂的《古事记》《日本书纪》以及各地的《风土记》中都有关于温泉的记载,温泉可以疗伤和治疗疾病,所以被认为是神灵的恩惠,称为“神之汤”,仅限于贵族和特权阶层享用。直到江户中期,温泉利用逐渐普及到庶民,汤治文化才得以发展和繁荣并传承至今,成为日本温泉文化的特征之一。

江户时代(1603年~1867 年)的日本社会,处在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政府实行文治改革,提高文化教育的水平,一般大众的求知欲空前高涨,文化尤其是庶民文化迅速获得了普及,也产生了享乐生活和肯定现世的社会思潮。初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广大工商业者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拥有了更大的实力。原来只有贵族和特权阶层才能享受的汤治,到了江户中期,不论身份地位的贵贱高低,都可以自由享用。另一方面,本草学的研究受到重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香川修德的《一本堂药选》,结合实践与理论研究,详细介绍了温泉对各种慢性病的功效。同时,参勤交替制度的实施促进了道路交通和驿站的整备,提高了人们到温泉的便利性。由此可见,政治、经济、文化、医学等诸方面因素为汤治的庶民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汤治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是汤治的场所为“共同汤”,即当地住民和汤治客人共同使用的温泉,一般离源头近,治疗效果好;第二是时间长,分为若干疗程,一周至十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按照规定的次数、方法和时间入浴;第三是汤治客人自带粮食,自己做饭,公共汤附近被称为“汤宿”的简易旅馆只提供住宿,不提供饮食。随着汤治客人的增多,为了满足客人的日常需求,汤宿周围出现了商业店铺,并逐渐发展为集市,这样以温泉为中心建立的汤宿、商店、集市等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被称为温泉地。聚集在这里的客人的共同目的就是汤治,因此温泉地又被称为汤治场。在药物和手术疗法不发达的当时,汤治使生命获得力量和再生,被寄予了厚望与信赖。农民在农闲期、渔民在出海前后也习惯进行为期数周的汤治,用自然的力量消除筋骨的劳累、养精蓄锐。日本四季分明,日本人自古以来对自然的变化有着丰富的感受力,他们以自然为师积累了许多生活智慧,如各地都有季节性的汤治习惯,既体现了自然的循环交替又缓减了季节变换给人们带来的身体不适。汤治的盛行使温泉成为各地政府的重要财源,促进了政府对温泉的开发利用,这样,温泉和政治、经济相关联,汤治文化得以普及、扎根且繁荣发展。

江户时期的汤治盛况,在当时的许多关于温泉地的纪行文中多有记载。《江户温泉纪行》一书中收录了江户中后期关于有马、热海、箱根、草津等著名温泉地的日记和纪行文,这些文章详细描写了往返温泉地旅途中的见闻、温泉地集市人山人海的热闹景象以及汤治客人之间、客人和温泉地住民之间其乐融融的氛围。江户时代形成的反映现实社会中大众生活和风俗的浮世绘(又称风俗画),以温泉为题材的颇多:浮世绘开山祖菱川师宣的《温泉澡堂女图》,描绘了漫步街头的温泉沐浴后的女子[2];浮世绘大师安藤广重的《箱根七汤图》描绘了箱根七个温泉地各具特色的情景;江户后期刊行的《日本名所风俗图》中,也多有各地的汤治图。[3]可见,扎根于庶民生活的汤治,逐渐成为日本人对温泉利用的原风景。

江户后期,在庶民中开始盛行以信仰或汤治为目的的旅行。如果以参拜伊势神宫(日本皇室的宗庙,位于三重县伊势市)等神社、寺庙或以汤治为由提出申请,就可以得到批准出行,对于当时不能自由外出旅行的普通百姓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尤其是寺社参拜,成为全国性的大流行。加之繁琐的审批手续、时间和旅费等因素,尽可能顺便游览名胜也成为日本百姓外出参拜或汤治的目的之一,因此参拜日程中大都有温泉旅行,如从江户到伊势参拜的农民团体的行程为:去程在箱根汤本温泉宿一晚,伊势参拜结束后到四国的道后温泉;回程游览京都后去善光寺参拜,然后到伊香保温泉等[4],这更像是温泉地巡游。但是即便如此,汤治仍然是这个时代温泉志向的主流。

娱乐———文明开化与近代化时期的温泉文化特征

江户晚期流行的以寺社参拜为由的温泉旅行,受到政策规制、经济和交通等条件的制约,难以迅速普及,这种状况到了明治时期(1868 年~1912年)得到了改善。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推行“文明开化运动”,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迅速完成了产业革命,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铁路交通网的建设,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之政府取消了江户时代的出游限制,旅行逐渐普遍化,温泉成为人们的首选地。同时期,来日本休闲度假的欧洲人的旅行方式对日本人传统的温泉利用也产生了影响。在医学方面,西医的引进使温泉医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德国医生贝尔兹对日本各地有名的温泉进行调查之后发表了题为《日本矿泉论》的论文,明治政府以此为基础对日本各地温泉资源做了系统的调查,1886年出版了《日本矿泉志》,书中对各种泉质的温泉成分和功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3]虽然其中的医学术语和数据分析很多人并不完全理解,但是以客观数据为基础的分析在当时被认为是科学的,因此温泉的各种保健功效唤起了人们对健康和温泉的关注,这个时期的温泉志向由传统的汤治向保养以及观光过渡。

为适应这种温泉志向的转变,与温泉相关的各种设施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温泉地的变化。1878年日本第一所度假宾馆富士屋在箱根温泉落成,1893 年长崎的云仙温泉建成了面向外国游客的旅馆[4],一些著名温泉地开始兴建别墅,这些变化使温泉进一步具备了度假保养的条件。此外,剧场、电影院、游乐场、大众曲艺馆等各种娱乐设施也相继建成,很多温泉地都有介绍当地观光娱乐设施、土特产等的小册子。二是汤宿的变化。首先、汤宿开始引入“内汤”,所谓内汤,是相对公共汤而言,是汤宿内部只供住宿客人使用的温泉。其次,汤宿开始提供饮食以方便住宿客人,甚至出现了用美味料理来博得人气的汤宿,而且汤宿开始注重房间的舒适性和眺望的自然景观以及庭院的花草树木的造型,这样原来只提供住宿的汤宿开始转变为可以满足客人所必要的各种服务的温泉旅馆。以上的变化说明,明治后期的温泉设施开始重视方便性、舒适度、娱乐性,这个时期是温泉地从汤治场转向度假旅行地的过渡期。这种倾向到了大正(1912 年~1926 年)、昭和初期(1926 年~1937年)更加明显,从温泉旅馆的名称变化可见一斑,明治时期一般为“矿泉××馆”,大正时期各旅馆积极挖掘新汤头、引入内汤,因此旅馆名称变为“内汤旅馆××”,昭和初期旅馆有内汤已是理所当然,所以又流行“××莊”、“××楼”等在当时被认为时髦的称呼。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整备、信息及宣传的普及、温泉医学的进步和温泉设施的充实,人们对温泉的利用空前高涨,并且受西方文化影响,利用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经过明治后期的过渡期和大正时期的发展普及期,昭和初期温泉地完成了由汤治场向兼有保养、观光娱乐等性质的度假旅行地的转变。温泉地的温泉文化的特征表现为观光娱乐。

享乐———经济高速发展与现代化时期的温泉文化特征

即使现在,对于经历过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人来说,那个时代的温泉印象就是现代化的大型宾馆和夜晚到处闪烁着光怪陆离的霓虹灯的喧嚣世界。所谓经济高速增长期,是指从50年代后半期开始到70年代初期跨越近20年的日本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5]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手段实现了多样化、舒适化和快捷化,新干线和城际快速列车的开通,机场和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大大方便了日本人民的出行。政府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如期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国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大幅度提高,支撑经济增长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成为这个时期的社会风潮和文化基调。

因此,团体旅行尤其是作为企业职工福利的“慰劳旅行”非常盛行,慰劳有慰问犒劳之意,保养兼具旅游观光性质的温泉就名正言顺地成为首选地。这种温泉旅行多为两到三日,成员基本上都是热爱娱乐的男性。这样的团体客人并不是为了汤治或是健康保养而来,所以他们更关心有没有可供大家同时使用的大型室内或是露天温泉以及宴会厅、夜总会等设施。关于这个时代的娱乐特征,日本娱乐学专家是这样举例说明的:日本人的娱乐大致是先在工作单位集合,然后坐火车去温泉旅行,到了温泉先泡个澡,再喝几杯之后可能会搓几盘麻将。[6]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人对温泉的喜爱,以及温泉旅行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已经渗透到日本人的生活中。

为满足这种团体旅行的需要,许多温泉地都兴建了大型宾馆、高尔夫球场、酒吧等现代设施,温泉旅馆内宴会厅、夜总会等享乐设施齐全,由原来的简单质朴变得大型豪华。追求设施的现代和豪华倾向反映出这个时期的温泉旅行不仅是娱乐,更具有享乐的色彩,温泉被冠以“欢乐温泉”(日语的“欢乐(歓楽)”一词多指集体的快乐或享乐)之称。这种变化从以下对温泉旅馆和温泉地的宣传介绍也可见一斑。例如,当时关于著名的别府温泉鬼山旅馆的介绍中,温泉的疗效只有寥寥数语,通篇都是诸如“日本第一的露天温泉、可供300人同时使用”、“可停放10辆大巴、50辆中小型轿车的停车场”、“到别府国际高尔夫球场只需3分钟”、“豪华夜总会、漂亮女招待的贴心服务”、“时令美食”[7]等说明,同时期关于别府温泉地的整体介绍中,也充斥着“歌舞厅、酒吧、宴会中心等齐备的综合娱乐场”、“霓虹灯的海洋”、“美酒、美女、情调”、“快乐与刺激”[7]等令人浮想联翩的词句,以上无论是关于旅馆还是温泉地的宣传说明,都强调了娱乐设施的大型豪华和现代、娱乐内容的丰富多样和刺激,足以反映当时温泉旅行的团体之多和他们追求享乐的风潮。

一直以来,温泉都发挥着汤治、保养等增进健康的作用,即使明治后期到昭和初期温泉作为短期旅行的观光地已经具有了娱乐色彩,也仍然是以保养为主流。而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温泉虽然也是以慰劳为名的观光旅行地,实则偏离了健康和娱乐,成为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的所谓欢乐温泉。这种风潮在70年代后半期,随着经济由高速转向稳定增长而有所减弱,但是由于80年代中期开始的泡沫景气,又有所抬头且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期,这个阶段的温泉文化表现为以享乐为主流的特征。

治愈———现代压力社会的温泉文化特征

治愈一词在日语中有消除烦恼、抚慰心灵、让心灵得到慰藉之意。进入80年代,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帷幕的落下,那种只有工作才是价值所在的风潮减弱,日本国民开始注重日常生活和闲暇,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时代整齐划一的消费大众逐渐转向自我独特的价值观。政府接受来自国外对“工蜂”的指责,开始增加法定休息日,连休、黄金周等长假也增多。这些因素对旅行的形态产生了影响,即由固定模式向重视个性、由团体旅行向个人或家庭旅行转变。同时期出台的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给女性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战后日本高度普及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日本女性得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业训练,而且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家电的普及和智能化程度提高,女性的家务劳动时间及强度大幅度减少,闲暇时间增多。由女性主导的个人或少人数的旅行开始受到瞩目,环境幽静的温泉地受到她们青睐。80 年代中期由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为主掀起了“秘汤热”,秘汤即隐秘安静的温泉尤其指野外的露天温泉。各电视台、女性杂志等争相推出温泉专辑,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露天温泉从这时起有了绝对的人气,并且一直持续至今。

90年代,随着科技现代化、生活都市化的进展,接触自然、回归传统的呼声日益高涨,国民对温泉的意识发生了变化,自然环境、温泉情趣、温泉质量作为温泉魅力的要素受到重视。政府在各地投资兴建了温泉中心及漫步自然的散步道,温泉地也更加重视与自然协调一致的街道、建筑布局,并将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传统融入其中,使人们可以游览名胜古迹、体验传统工艺或进行滑雪、登山等户外运动。这种温泉志向的变化也反映在温泉设施的宣传介绍中,如90年代开始知名度急剧提高,至今仍然稳居每年温泉大奖前三名的汤布院温泉的相关介绍中,“安静的盆地”、“恍若时光停止了流逝”、“高原特有的清爽新鲜空气”、“充分享受温泉带来的愉悦”、“散在乡间的美术馆”[7]等描述出具有丰富的自然环境、闲适的生活气息、馨香的文化氛围的温泉之乡,没有丝毫的喧嚣和享乐色彩。同样,温泉旅馆也与娱乐设施齐备的大型旅馆不同,多 “被苍翠的树木怀抱”,是“复古与现代融合”[7]的旅馆风格,给人安宁放松的感觉。可以说,富有情趣的露天温泉、地方特色的四季美味以及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气息,是当代人们对温泉的追求;温泉的成分对于伤病、疲劳的物理疗效不可否认,但是温泉地特有的自然、人文传统等要素给精神带来的愉悦与放松,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温泉本身的作用,二者共同构成一个治愈的空间。

据2008年日本观光振兴协会关于旅行地志向的民意调查数据显示,71.8%的人首选温泉。[8]在九种最希望的休闲活动中,选温泉的人数在男女的各年龄层都超过半数而居第一,选择的理由为自然、放松、恢复疲劳、美容等。[9]调查结果表明温泉是放松身心的特别空间,且与日本国民的生活文化密切相关。说明在高度工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以温泉为中心自发形成的温泉地作为传统的生活共同体,可以带给人们安心感和复古怀旧情调,以及温泉本身的物理疗效被重新认识和评价。生活高度紧张、压力众多的日本人,内心会本能地憧憬回归大自然的怀抱,寻求自由和解脱,温泉就成为人们亲近自然、返璞归真、找到心灵归宿的场所。现代温泉文化的主要特征就表现为对身心的治愈。

日本的温泉从汤治场开始,逐渐发展为具有娱乐、享乐色彩的旅行观光地,随着时代的变化又成为现代人寻求治愈的空间,利用形式多样化,根据需求既可以短期旅行观光又可以长期汤治保养,既可以进行各种户外运动又可以体验传统工艺,既有可以满足团体旅行的热闹温泉街,也有自然、人文并重的安静温泉乡,还有隐身于静谧山间的天然秘汤,可以说每个日本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温泉。温泉是日本人心中的一道原风景,不管哪类温泉,都会给人们带来放松、安宁、释放的治愈效果,多样的温泉文化已经渗透到现代日本人的生活中。

日本温泉文化的特点及其本质

日本温泉文化的特点

综上所述,日本温泉文化的特点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温泉文化的内涵丰富。日本的温泉文化是由泉质各异的温泉、温泉旅馆、自然风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观光设施以及来访的客人、迎接的主人等多样的硬件和软件共同构成。这些要素丰富了日本温泉文化的内涵,是他们长期利用温泉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形成了日本特有的温泉文化。这些要素虽然在各个时代有盛衰沉浮,但是始终是温泉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第二,温泉文化是生活文化的一部分。从日本温泉利用和温泉地产生及发展的历史看,由汤治发展而来的轻松且多样化的温泉利用方式,作为一种社会习惯被传承下来,扎根于国民的日常生活。遍布各地、泉质多样的温泉不仅发挥着增进人们健康的自然功效,而且成为维系人与人、人与自然接触沟通的空间。温泉地是以温泉为中心自发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共同体,有其独特的地方文化和传统风俗,作为社会日常的生活空间与国民的生活文化密切关联。

第三,治愈是汤治文化的传承和升华。汤治文化从江户时代开始就根植于日本人的意识中,即使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不但没有衰退的迹象,而且与温泉地的自然、传统文化相融合而独具魅力,给现代压力社会提供了一个治愈空间,使人们高度紧张的身心得到放松,成为现代的汤治文化。日本的温泉文化虽然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在各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但是作为起点的汤治文化始终被传承下来,可以说这和日本国民善于积极创新、丰富和完善传统文化的国民性有关。

日本温泉文化的本质

日本温泉文化所具有的三个特点,虽然与温泉众多的外在因素有关,但这样的因素并不是形成文化的决定性因素,其本质应归结于日本人独特的自然观。古代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常作为现代文化的构成要素而存在,古代东方传统思想中,具有丰富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化的思想。“原始时代,人们认为一些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具有生命、意志、灵性和神奇的能力,崇拜自然是因为把自然看做是养育人的生命的双亲,生命因为有了天地间的万物才得以维系,山川草木对人类来说都是不可冒犯的神。”[10]日本地处温带,湿润的气候和充沛的降雨量孕育了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受自然恩惠的人们自古以来一直心怀感激,与其说是与自然共生,不如说是靠自然才得以生存,从而形成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与融合的关系,这种“把自然和人生合为一体的思想,相当普遍地扎根于日本人的心里”[11]。另一方面,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也给日本人们生活带来威胁和灾难,促使他们形成了万物有灵论的观念,即使在现代也仍然以各种形式存在着,日本有八百万神之说,而且大都是自然神,因此“日本人热爱自然的同时也有因敬畏而生的依赖心理”[12]。他们自古以来就对自然有一种亲和感,甚至是一种信赖的情感,认为宽容仁慈的自然会包容一切,包括负面的、消极的因素,并赋予生命复苏的活力,正如渡边正雄所言:“(日本人)是抱着一种依赖的姿态沉浸于自然之中的。”[13]367

温泉由火山喷发形成,既有可以治愈疾病的温泉,也有散发着毒性的硫化氢气体的温泉,人们在享受温泉的同时对其也抱有敬畏之心。据关于温泉的最早文献《出云国风土记》记载:“河边有温泉涌出,是可以眺望山和海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入浴一次容姿变得美丽,两次万病皆除,自古至今此功效从未失灵,因此,人们称之为‘神之汤’。”[14]温泉是自然的恩惠且有治疗疾病的奇效,这双重的要素孕育了汤治文化,在医学不发达的时代,温泉使生命获得再生和力量,是人们可以依赖并寄予希望的地方。在季节交替之际或稻作农耕季节的循环中,基于与自然共生的朴素思想,日本形成了春夏秋冬的四季汤治和农忙前后的汤治传统,即秋冬与自然一起衰弱和停滞,春夏与自然一起再生和飞跃。随着历史的推移,一种文化要持续存在下去,就会将各个时代的文化加以累积或者舍弃,以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化。在这一点上,日本温泉文化也不例外,汤治文化400多年来延绵不断地被传承发展,即使近代以后温泉转变为团体或个人的观光旅行地,汤治作为日本式的休养方式也并未消失,日本多样化的享受温泉的方式正是在汤治传统中应时代的要求而取舍发展的结果。各个时代,人们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理由享受温泉,其归根结底都是用肌肤感受和亲近自然,通过与自然同化为一体而得到心灵的慰藉和归宿,并利用自然的力量恢复元气、获得勇气。

结语

日本的温泉集汤治保养、观光旅行、休闲娱乐为一体,早已成为日本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分五部分,对温泉文化从汤治到治愈的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粗略的梳理分析,由此导出了日本温泉文化的三个特点,进而阐明了其与日本人的自然观密切相关。自然观对日本的温泉开发和利用一直影响至今,尤其是在高度产业化和信息化的现代社会,环境、健康、观光成为温泉魅力的关键词。因此,有效利用现代技术和信息,发挥地方优势和特色,丰富传统的汤治内容,使温泉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沟通的纽带,是日本新的汤治文化,也是当代日本温泉利用的趋势。今后进一步从不同视角探讨日本的温泉文化,有益于更贴切地理解日本文化,更准确地把握日本的国民性。

参考文献

[1] 日本環境省.2014温泉利用状況[DB/OL].2014-11-18[2015-03-18].http:∥www.env.go.jp/nature/onsen/riyou_zititai18.pdf.

[2]叶渭渠.日本文化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 八岩まどか.温泉と日本人[M].東京:青弓社,2002.

[4] 八岩まどか.温泉と共同湯[M].東京:青弓社,1997.

[5]鹈饲正树等编.战后日本大众文化[M].苑崇利,史兆红,秦燕春,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6]多田道太郎.身边的日本文化[M].汪丽影,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 菅野剛宏.温泉イメージの変容[G]∥日本温泉文化研究会.温泉の文化誌.東京:岩田書院,2007.

[8] 前坂俊之.日本の観光と温泉[D].静岡:静岡県立大学,2008.

[9] 関谷大輝,加地雄一.温泉ツーリズム志向と温泉イメージ特徴を探る―心理的要因との関連に着目して―[J].東京成徳大学研究紀要,2015(3):49-62.

[10] 刘立善.论日本神道的特质[G]∥崔世广.神道与日本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1] 南博.日本人的心里日本人的自我[M].刘延州,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2] 南博.日本人論[M].東京:岩波書店,2006.

[13] 渡辺正雄.近代における日本人の自然観[G]∥伊東俊太郎.日本人の自然観.東京:河出書房新社,1995.

[14] 秋本吉郎校注.日本古典文学大系(第2)風土記[M].東京:岩波書店,1958.


“赤裸关系”:从“汤治”到“治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