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j:“你们intp都是这样吗” intp:“肯定不是所有”“应该不是...

阅前声明:up主只是一名高二的理科生,以下内容是视频中出现的部分引用和一些个人观点,经评论区观众提示后整理,现将文字版发在这里。然而本人才疏学浅,不足之处还望海涵
阴阳家,诸子百家之一,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齐国人邹衍是其创始人,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称阴阳家的学问“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则直接受到邹衍学说的影响。《史记》记载:《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故阴阳,五行观点最早由《周易》提出。
阴阳家思想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进一步发展,建构了规模宏大的宇宙图式,尝试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
阴阳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事物,所以“阴阳者,有名无形”。
阴阳思想作为抽象概念,是百家思想的发源之地,地球到今天才被世人看到,上古时期的先哲们脑海里只有天地,阴阳,昼夜,四季,晴明,地球的另外一面是对立的,对立的结果则必有阴阳,我为阴则对立为阳,我为阳则对立为阴,寻找道的过程就是寻找人类起源的过程。
在自然观上,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禹贡》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九州只是整个宇宙世界的一部分,认为中国为赤县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胡适曾在其《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大为赞叹阴阳家的这一地理观念);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洪范》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说,认为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均由五行所主运;在政治伦理上,亦“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刘歆评介:“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司马迁也说阴阳家特长是“序四时之大顺”。
个人感受:中国古代的哲学的大部分流派都主要依凭感觉去探讨的,听起来与直觉心理学类似。
直觉一直是人类思维中较为神秘的部分,它快速、不可觉察,又令人困惑。在你不在意的时候,直觉悄然而至,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当你想捕捉它的时候,它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艺术杰作是从人的灵魂涌现出来的,而灵魂也像自然中一起别的事物一样总在渐进演化,因此,他是绝对不可能重复的。
我们现在所考虑的表象世界,具有根本的、必然的和无法分开的两半。一半是客体,客体的形式是时间和空间,以及通过空间和时间而产生的杂多现象。另一半是主体,主体不在空间和时间中,在所有知觉者中,主体是当下的、完全的和未曾分化的。因此,任何一个知觉者都与对象共同构成整个表象世界,就像现存千百万人所能做到的那样完美。但是,如果这个知觉者消失不见,整个表象世界也将不复存在。所以不只在知觉上,甚至在思想上,这两半也无法分开,这两半中的任何一半只有借助另一半才有意义,也只有对另一半才有意义、才存在。这一半出现,那一半也出现,这一半消失,那一半也消失,两者互为限制。
集中在外在生活上的巨大力量,与我们内在贫困之悬殊。
马克思·舍勒说过,我们时代首开先例:人相对他自己已经完全彻底成问题了。因此,这些困扰着现代艺术和存在主义哲学的主题,乃是他在他的世界里的异化与陌生;人的存在的矛盾、脆弱和偶然;以及时间对于那些已经丧失了对永恒世界安全寄托的人的中心的和压倒一切的实在性。
我们的日常生活荒谬、不可解说、无意义。
现代的人对传统的人的形象的破坏,人是一无遮蔽的;不只如此,他还被剥去了皮,被碎尸万段,而他身体的各部分也被摔得到处都是。
人不在外在生活上集中力量就无法活着,反之,远离生活与现世,就会遭遇虚无。人不依据生活的链条被齿轮推动着运作,人就崩解,找不出自己的地位和责任,找不到意义,处于安全、稳定、有意义、注定的事物的边界之外。
我们的存在显示出比它本身要比我们所认为的“漏洞”多得多。远离了常态、常规、公论、传统和安全事务,我们便会遭到虚无的威胁。所谓现实世界的坚实感在这种情势的压力下便化为轻烟。
海明威在《一处光明洁净的地方》中说“有些人生活在它里面,却从不知道它。”
亨利·柏格森主要倡导生命哲学,对现代科学主义的文化思潮进行反拨。他宣扬直觉,认为唯有直觉才可体验和把握生命的存在,即真正唯一本体性的存在。他还提出并论证生命的冲动。
加布里埃尔·马塞尔的思想始于他的童年孤独经历,因着失亲的迷惶所引发的思索的提问,已是跨入哲学的门槛的问题,这也是他日后发展的具体形而上学思考基础。幼年失母的马塞尔,加上无其他兄弟姊妹的陪伴,“孤独”在他的生命中有着深刻的经验,但这个经验对马塞尔的价值却极为正面,除了在戏剧文学上有丰沛的情感表达,也展现在他对存有的思老上有着深刻的指导目标。孤独的童年、战争的悲剧、灵媒的经历、婚姻中爱的满足、信仰的依归。这些他自身主观的生活经历,在他发展思想的过程,成为他取材的要素。
“奥秘”(mystery)的意思不是神秘的体验,而有“不由自主”、“异乎寻常”的意思。马塞尔说:“奥秘是我自己投入其中的东西,它只能被想象为这样一种处境,在其中发生于我之内的与之外的东西失去了意义和原先的有效性。”可以说,在奥秘的处境中,一个人接触到最为贴己的生存状态,处境中的一切与他的生存是如此接近,以至于它们的意义和作用都因他的生存而转移。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
1/什么是非连续性?非连续性是我们认知世界需要遵循的第一性原理。
由于形而上学禁闭,我们的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同时根据递弱代偿理论,我们外部的世界一直在变化,使得我们的生存结构持续弱化。在变化的过程中,外部世界的信息量不断变大。我们的思维模型和外部世界之间就会出现逻辑失洽,当这种逻辑失洽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逻辑变革。
原有的逻辑模型崩坏,新的逻辑模型被建立起来,模型转换过程中的突变就产生了非连续性。
2/非连续性是一个分形学意义上的简一律。从宇宙物质演化,生物进化,到科学革命与经济创新,都存在非连续性。
哲学中的求存体现了连续性,而变化体现了非连续性 。
生物学中遗传体现了连续性,变异体现了非连续性。
商业中管理是连续性,而创新是非连续性, 而这种非连续性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它仅存在于从第一曲线到第二曲线的转折期。非连续性创新会为我们带来大规模的快速增长。
3/非连续性也是人类思维的阿客流斯之踵。人类思维中隐含的连续性假设,形成一种形而上学禁闭,常常将我们困在了第一曲线之上。使我们从第一曲线的极速点滑入连续窘境。非连续性是我们都会面临的转折,唯有通过第一性原理才能让我们不断的突破思维的边界。从而让我们走去非连续性窘境,实现非连续增长。
个体接受自己的完全可替代性,接受自己会在某一天进入无梦的永恒沉睡,记忆和知识通过其他副本和分支传承。任何拥有智慧和高效率交流方法的整体作为一个具有庞大分支的感受器存在,但每个分支都能在有限的生命里享受整体的全部知识和成果。这就是我能想到的最自由最充实的生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