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硕、全日制招生收窄!未来十年,中国研究生迎来重大变革

/ 艺术 设计 建筑 传媒 /









1、随着我国中美贸易战争的持续升级,在未来的十多年内,经济发展放缓将是常态化趋势,我们也切实地感受到了国家因为贸易争端而产生的经济发展放缓的情况,且未来的十年都将如此。这个问题不单单是我们中国的常态化问题,世界也亦是如此,全球的经济已经开始走上了萧条的路,全球大萧条已经有了滋生的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经济的发展是重中之重。同时,因为贸易争端,我们也发现了我们在高新技术方面的缺失,国家培养人才就是为经济发展做贡献。这样的情况让我们认清了现实:我们目前不需要诺贝尔获奖的人才,而需要扎实肯干,能解决中国卡脖子的技术性问题的人才才是关键。为此,国家为何如此的强调发展专业型硕士和专业型博士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2、虽然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在去年达到了100万,但是这背后的逻辑我们却要深思。
首先,现在的高考人数越来越多,考研人数的基础量变大;其次,现在经济放缓,本科生找工作比较困难,也可以理解是本科生找的工作不理想,距离自己的预期较远;最后,很多工作了多年的人也准备考研提升学历,并且人数还比较多。
三方面主要的原因加大了考研人数的基数,我们可以理解为“人才洪水”,洪水来了堵的方式是不行的,能堵住的就不叫洪水了,堵不住那就需要疏通。如何疏通?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但是,如果一味的扩大规模势必会影响我国高校的科研水平,因为人一旦过多,滥竽充数或者疏于管理的事情也相应很多,未来的研究生就更不值钱了。
怎么办?
那就是让优质高校的招生能够更加自主的招到优质的本科生,推免生就成为了目前首要考虑的人群,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何今年两会南京大学校长会提出来扩大推免生招生比例的述求。这样清晰地看当下,那就是——顶级优质院校的研究生未来大多会优先考虑推免生,统考生比例会一降再降,而研究生扩大规模最大的群体就是双非院校。可以说,未来的研究生通道就会是这样的情景:顶级院校招收优质推免生为主,留极少量的名额给统考生,上千人学生盯着那几个统考名额,考得上的当然是人群中的佼佼者,而考不上的滑档到双非院校去读研,最起码也还能有个研究生学位拿。这样,国家既可以保住优质院校学术科研的质量,也可以很好地进行“人才泄洪”。
3、未来推免名校的难度会加大,原因是因为对推免生源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竞争也会越来越大,推免的规则和制度也会在这期间不断地变化,花样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回归的那句话,就是去年的保研经验能有多少能用到今年,去年的海王学生,今年的海王院校,明年又将会是什么,实在说不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