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以心系人,以心系事——小说《空之境界》的写作手法与幻之美感

2018-11-01 21:00 作者:163163wing  | 我要投稿

在谈论这部小说之前,我需要说明一下,这里谈论的是日本作家奈须式于一九九八年开始在网上连载的一部奇幻小说,而不是其它的什么东西。而我之所以要在谈论之前做这样的一个说明,是因为这部小说衍生出来的各种文学、影视作品有可能让人误以为我并非是在讲小说, 而是在讲一部非文学的作品。

《空之境界》是日本作家奈须氏的一部奇幻小说,以其独特的笔法、生动的文字和庞大的世界观设定令人痴迷。整部小说是由七个章节,七个单元化的小故事组成的,看似是围绕着女主角两仪式——一个拥有双重人格和可以看得到万物之“死”的眼睛的少女以及许多魔术师之间的纠葛展开的,但实际上却并不是这么简单。故事开始于一九九五年,但作者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讲了一九九八年的事情,然后犹如抽丝一般将过去的事情慢慢剥开,故事也不按照传统小说正常的时空次序来叙述,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再加上不断跳跃的人物的视角,时而用第一人称,时而用第三人称,以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等方式从各方面充分展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意识,直到第五章的时候才让人明白之前所讲的一切。有人称之为“颇具侦探小说意味的叙述方式”,可我认为,《空之境界》融入了意识流小说的叙述手法,而且十分的明显。

意识流小说是在现代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写作纯粹的意识流小说有很大的局限,但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它融会到其他类型的小说创作中,心理描写永远是最具表现的领域——《空之境界》具备了意识流小说的许多特性,但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意识流小说,它只是融入了意识流小说的手法,相信对意识流小说有一定了解的人在读完整部小说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意识流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传统小说中所不具备的多层次的内涵,而意识流的叙述手法也使小说的叙事过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天马行空,这部小说充分利用了这样的效果。我们就拿两仪式,《空之境界》的主角来说,她拥有女性化的“式”和男性化的“织”双重人格,是将整部小说,七个故事串联起来的唯一的“线”。而作为引起一系列不寻常事件的策划者,魔术师荒耶宗莲,他或许可以算是一条小说的“明线”,但实际上他也是被两仪式牵引的。作者着重表现人物的心灵活动,将两仪式的心灵活动绑定在各种各样的事件上,通过故事的发展化解两仪式心中郁积的情结。她先是在遇到黑桐干也后内心开始发生变化,封存的杀人冲动“蠢蠢欲动”,之后由于白纯里绪的杀人事件,使得这种心灵的激荡达到了一个高潮——这同时也是小说的其中的一个小高潮。之后,遭遇了车祸昏迷了两年,醒来后她体内代表男性一面的人格——织消失了。为了拥有存在感,她想通过体验死亡而感觉自己活着,所以她喜欢死亡,才会接受魔术师橙子的委托。作者用不同角度细致的描写了两仪式以及其他与她相似的人物如黑桐鲜花,浅上藤乃、白纯里绪、巴的内心变化,使读者更加确切地感受得到他们的那种冲动、迷茫。男主角黑桐干也并没有“闲着”,他自始自终都是两仪式、两仪织思想变化的“催化剂”。从第一章开始,几乎所有的读者都认为两仪式体内另一个人格——织就是杀人魔。但直到看到最后一章“空之境界”才明白,白纯里绪才是杀人魔。织有杀人的冲动,但他也是善良的,他为了守护着自己的梦想选择了自杀,代替主意识“式”而死。在这中间,作者以意识为流向串联故事,以不同的人物视角去诠释这段意识,去塑造两仪式和黑桐干也之间的羁绊,而读者被作者所引导,完全接受了作者的意图。荒耶宗莲也好,橙子也好,玄雾皋月也好,这些神秘神奇而又出彩的魔术师们都不过是围绕着这一切的陪衬而已。

以心系人,以心系事。无论是那庞大的世界观设定,还是那用了好几个人的视角对同一个事件、同一个场景的重复叙述,一切都是围绕着“心”来进行的,特别是当我们读完最后名为“空之境界”的章节的时候,所有的一切似乎明朗起来,但却又说不清,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至于整部小说,有些人喜欢将读者分为看得懂和看不懂两种,我觉得没有必要。作家纳博科夫曾说过,一个优秀的读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有想象力,有记性,手头应有一本字典,有一定的艺术感觉。这样的说法可以说是作者对读者的要求,作为读者并不一定要达到这样的条件,但想要更好地“品尝”小说的味道的话,这些却也是最基本的了。有人觉得作为小说就应当将娱乐性放在首位,在《空之境界》中作者企图通过为数不多的人物和大量的对话反复说明论证那些大部分的读者不知所云的魔术理论,实在太过于罗嗦;在打斗的时候就应该注重令人视觉化的写作效果,作者忽然插入大量的难懂的理论,令人觉得这不是一场打斗而是一场辩论,并且使得情节发展变得缓慢无比。这的确可以说是这部小说的一个很大的弊端,让许多的读者无法接受,但我们反过来想,假使去掉那些晦涩难懂但又至关重要的魔术理论,整部小说便会失去它的神秘和悬念,你会觉得更加乏味,而且也会无法体现作者的意图。至于说打斗场面,作者可以描写得精彩绝伦、五颜六色,但也可以用一句话触动读者的心灵。多数好的作品都会有一两句台词,令读者无法忘怀,并将它们奉为经典,《空之境界》也不例外。“只要是活着的东西,即使是神我也杀给你看!”这句看似嚣张的话出现在两仪式和浅上藤乃的那场战斗中,它既表达了两仪式的决意,也展现了两仪式的个性,同时又生动地说明了“直死之魔眼”的能力,在嚣张的背后是对《空之境界》的世界观的有力诠释。至于荒耶宗莲和橙子的那一场,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那些难懂的魔术理论的说明和对过去的追忆其实也是一场精彩的打斗。真正的奇幻是我们未曾见过的,难以想象的东西,但当我们想要去表现它的时候,任何事物都可以是介质。一场魔幻的打斗也是一样,我们可以用刀光剑影,也可以用其它的手法。但幻想归幻想,太过天马行空的描述也会令我们失去想象力。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对世界观有着严格的设定,这样的严格设定放在荒耶宗莲和橙子的战斗中,令这场魔幻的打斗变得具有真实感,而实际上,整部小说吸引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这种亦真亦幻的感觉。

很多的读者都喜欢追寻小说的意义,即使是魔幻小说也有它的意义。在这部小说中,浅上藤乃、白纯里绪、巴以及礼园女子学校的一年四班班主任和女学生等表现出来的是社会的黑暗面,黑桐鲜花表现出来的是禁忌的情感,荒耶宗莲便现出来的是排他性和执著的信念,但从另一个层面上讲,作者也通过众多人物表达了一种对人性的空虚和迷茫。我个人认为无论作者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是故意将这部小说写得很深奥,还是无意间造就了这么样一本让人揣测的小说,但最起码,小说中所展现出来的对人性的探究,是作者对自我的一种思考。

以上皆个人拙见,仅与商榷。

——施

以心系人,以心系事——小说《空之境界》的写作手法与幻之美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