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文字的故事?只有尴尬和搞笑,以后也会是这样
本来是不想写这个,毕竟我一看到b站的这个活动只想到两个词“装”和“做作”。
(封号警告2333)

但过了几天忍不住还是看了看这个活动其他小伙伴的投稿,感觉还蛮有意思的,所以本着分享就是分享的意义,我也来说说我在b站专栏上的那些事吧。
我是蛮喜欢看电影的,一般从电影院回到家,我总忍不住在QQ空间写一两段话来评论电影,其实,我不喜欢这种叫做影评,那太高端了,像是专业从业者写出来的一样,我更喜欢叫做观影感受,但最终还是觉得读起来太长,而且这四个读起来更觉得做作了。反正在我朋友身边,我就是那个“看部电影干嘛这么认真?”的人。就这样,我每次看完电影,在空间发出的评论越来越长,我会反反复复的想,一段段的修改简化再发出来,前后花费了几个小时。
后来我想反正都是发出来别人在空间刷一刷就过了,有些朋友圈的人根本不会看完,那我干嘛不更好的记录下来,方便我以后回忆和找到呢?事实上我发布的很多东西都是做给自己看的而已,因为知道自己也没什么人气和特点,吸引不了什么粉丝。
b站我也算玩了有三年了,于是我就想到了b站的专栏,简单接触了一下我发现还操作还蛮简单的,于是又一次在电影院看完《训龙高手2》后,晚上回到家我就写了我的第一个专栏,时间是2019.3.3日,花了两个个小时。

没错就这么短小的一篇,构思、找图片、编辑专栏...就花了我2小时,可见我的语文水平是有多低。
随后我又写了《大黄蜂》《哥斯拉2》《老师好》《绝杀慕尼黑》《蜘蛛侠2》....的简评专栏,但我现在回头看看这些专栏,都像一个小孩急切想表达自己的意思但说的吱吱呜呜,简单的话讲得绕来绕去,同义词用得很多的感觉。(骂起自己来真的狠嗷)
我也慢慢意识到自己写这些东西就像一个小朋友在讲话,妄想向读者传达什么,但我的文字根本不会进入到读者的内心,所以就再没有写了。
半年之后,我又开始写了。原因是,第一,我在b站首页收到了一个专栏的推送,我不记得它的内容,我只记得那篇字数也就短短几段,不多不少,内容有质量值得讨论,获得了7000多点赞,300多评论,那位up的粉丝没过万,这让我意识到专栏是有流量的。还有另一个原因,它能说好久,我也不长篇大论了,可以这样理解“我放弃了XXX,很痛心和不甘心,所以我又转到了专栏上,反正都是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的途径嘛。”
我在写专栏方面有重大改变的是2020.5.6日发这的一篇。

我开始想我写的东西要是原创、细致、有用的,意思是要写别人不一样的,比别人更写的精细,看完后至少有用。这一篇是电影《百万碎片》的影评,看完电影后出于对它的热爱和写专栏的兴趣,我决定拿它来作为自己新的突破。我开始着手了,结果发现这电影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小众,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看过的人非常少,电影分数评论能查到的不超过100人
这科普+影评写起来可是一项“大工程”。我先花了两个晚上收集反复看电影、收集资料、写评价把它们写到本子上,原本想想就这样了吧,把这两张初稿收录起来就行了。

但等我放假有空了,我还是特别想把它放在专栏上,于是我又花了好久找图片、整理修改初稿、排版、输入电脑、反复检查,我还用了更多b站专栏花里胡哨的功能,黑体和彩体啊什么的...这过程真的非常久,几乎是我写初稿时间的两倍,因为有时候我在输字的时候,对这部电影又有了新看法和想法。最终上完成传这篇的时候我是非常开心的,于是我又开通了豆瓣和知乎的账户,也把我以后的作品同步在那上面。
但经历上面的那一次“创新”,等完成上传的喜悦过后,我还是感觉不行,因为明显感觉到有些地方以前那种啰哩啰嗦和空讲的味道还是很浓,我觉得我应该更进步,写得更“深”更好才行。于是我又开始我的又一次“突破”,2020.5.24日上传的《小谈,小丑》我很满意。

原稿我在学校花了一个晚上就写完了,粗略的算了一下差不多有4000字,但我没有着急,而是在课余时间跟同学们探讨交流,收集看法和意见,当然,我觉得对我没用的我也不会考虑,毕竟我是那种“看个电影干嘛那么认真”的人。反正在学校过了小长一段时间,也进过我自己的重新构思修改,我有很多思路准备去写这一个专栏了。
我写专栏喜欢一口气写完,至于为什么就不用我回答了吧,可尴尬的是在我非常想把这篇《小谈小丑》写出来时,我们学校调课各种乱七八糟的,反正就是没得放一天假。可你知道吗?我实在太想把它写出来了啊啊啊啊,憋不住啊啊啊啊~
而这个机会是我发烧请假回家看病给的。当时我烧到39.7度,迟迟不降下来,现在回想都还害怕,唯一让我开心的是,因为疫情原因,病好以后还要在家观察几天才能回家,让我有了时间能完成我那准备好久的文章,用了一天加一个上午我完成了这篇专栏,最终达到了5500多字,对这个结果我是有点惊讶的,意味着我对我的原稿修改了很多,后来想想,只要是修改得越来越好就行,管他多少字呢。
上传这篇后,我感觉达到了我非常满意的效果,完成度很高,但我知道肯定是有不足。于是我就臭不要脸的私信留言那些影视大佬up猪,叫他们看看我的文章,给点建议,能学多少是学多少嘛,很幸运的是真的有几个up回了我消息,跟我交流,在这里我实在是太太太感觉你们了!
吸取了很多经验后,我有开始玩更多的题材内容,有推荐书籍的、动画合集分析、课文改写.......,写这些相对花的时间不多,差不多原稿弄好,一个晚上就能做出专栏,我也很喜欢这些专栏,我觉得“有趣”这就够了,我脑子里总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
就在前两天我又写了一篇长篇影评,emmm什么辛苦好累的话不想说那么多了,简单说一下吧。一天除了吃喝拉撒睡,闲余时间玩玩手机,其他时间都用来打字想句子,就这样的生活状态,我用了四天把它完成,差不多一万五千字,写的时候身体都扛不住了,主要是脑子也扛不住,因为这部电影的特殊性,我觉得它值得这么长的篇幅,这没问题。但我也懂这么多字更加劝退了读者,更加没人愿意给我评论点赞,更别说交流了。所以我特意叫我的几个朋友阅读了一下并给出建议(但我也没改多少),得出了大概阅读所花费的时间放文章最前。不过也无所谓了,我最后写完它的时候,直接感叹道这道坎我终于过了,不想碰但终究放不下的坎儿啊。

我和文字的故事就先到这里了...后面肯定继续会有故事的...
那么我对现在为止写的17篇专栏做总结,说一些心得吧。
写这些东西一直都是因为“好玩”“有趣”“想写”所以才写的,因为我知道我写的东西受众小得可怜,说白了也是写给自己看,以后能回忆回忆,所以在b站写专栏我不会计较时间成本,我的一篇专栏几千字,但我花费的时间远比你们想象得多,没办法语文不好咯,写出来我自己会反复阅读好多遍,修修改改很多,特别希望读者不要问我花了多久去完成的,我喜欢读者更多在意我的内容。
我最不缺的是想法。我的点子都是连续几天反复的想,然后突然有一天感觉很多想说的都汇集在心理有个大概的总结,于是
“要不然就把它写出来吧!”
自从《百万碎片》影评后,我一直都清楚,把想法写成专栏这个过程往往是前面过程的工作量的几倍,更加的烧脑和耗时,现在我的小脑袋还有很多想法,但我没着手把它们写成专栏,因为一写就是得大量的修改和再构思,花的时间太长了,大家都不是闲人。所以我最不缺的是想法。
写了那么久我也懂了,在b站的专栏,只有当下热点才会给引流,像我的很多专栏阅读量都没过百,我翻了专栏区很多up都跟我一样,说真的挺心寒的,特别是过了2个月,有的专栏连50阅读量都不到,我有点打抱不平,自己写的差没什么人来点赞评论,我没什么说的,但我翻了很多专栏感觉内容是不错的,但可怜10阅读量都不到,这类文章有很多很多。我也向官方提了建议。

但很多b站用户会出来解释“b站还是视频为主,专栏还不完善,是个附属品” “现在首页推荐很紧张,X个视频推送X个专栏,分流问题...”这些问题我当然也知道,但我喜欢b站专栏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它好用,比其他平台的文章投稿功能方便齐全太多了,我知道像豆瓣知乎这种专门做圈子社区是比b站的用户阅读量大的,但他们之间也没有天差地别,b站有好的投稿优势,所以我说b站专栏区理应发展起来,弄一个显眼的独立板块,想来看文章的用户可以直接看文章,引更多的流,但心寒的是b站用户更多的是讨论“视频为主,专栏为辅...”
希望“振兴专栏区”不只是up们自己的口号,官方能多拿出点诚意来,好好经营专栏区。
我只是一个每周盯着新的一条专栏点赞就会兴奋的小小小小专栏区up猪,未来写什么不知道,写得怎么不知道,反正总会有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