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 Day」成年人涌入游乐园。

◼️ 天空是永恒的阴霾色调,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落在拥挤的而又漫长的灰黑色柏油路上,两旁是欧洲和北美洲最为常见的青绿色的冷杉树,细长的枝叶被雨水拍打后反而变得更加挺立起来,与只有咫尺之遥的、正在缓慢移动的人群呈现出大相径庭的模样。 放眼望去,数十米长又弯弯绕绕着等待的队伍绝大多数是已经度过成年礼的大人,他们/她们相互交谈着说笑,又沉默地在过去三小时内势头丝毫未减的风雨中捂好雨披,握紧手中的塑料伞。
◼️ 前方,是英国作家J·K·罗琳笔下的魔法世界,在那里,扫帚可以飞上天空,几句咒语就可以让人一忘皆空,人类也只不过是愚蠢无知的麻瓜。如果此时旁观者们的视角可以穿过熙攘的人群、越过层层叠叠的冷杉树和灰色恢弘的霍格沃兹城堡,便可瞥见关于这片土地上更多的风景:在哆啦A梦的星球上冒险尖叫的大学生、在大雨里踏上侏罗纪探险之旅的公司白领、在蜘蛛侠的3D投影中眩晕起来的软件工程师、在超级马里奥的增强现实技术中大呼厉害的专柜导购。五十四万平方米的游乐园里,孩子似乎都在台风天里躲回了手推车和摇篮中,在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中,他/她们变成了成年人的陪衬物,好像真正享受这一切的反倒是那群冒着豆大的雨珠、穿着湿透的皮鞋,也要来回穿梭在各个游乐设施中的大人。
◼️ 60分钟的等待,换来至多3分钟的体验。大人们从一个个装饰精美的车上、飞船上、船上下来,意犹未尽般咂吧咂吧嘴,只念叨着:“这队排的还是值”,一如他们/她们苦熬了整整一个月后,换来的一天「Gap Day」。
◼️ “这个休息日,真值啊。”

⛲️
06/02/Fri.
地铁中工作着的打工人
时刻准备着「逃向」游乐园
@TuTouSuo™️
Gap day,一个被社交媒体称作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Gap year形式,即在繁忙、焦虑的生活之余完全抛开琐碎的工作和家务劳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外出游玩或居家冥想的状态中去。不过,这仅也是一种被996、007逼迫到无路可退的新生代打工人们创造出来的话语表达,因为真正到了「Gap day」的时候,平日像是陀螺一般旋转跳跃的生活方式是无论如何都不允许其彻底摆脱劳动付出的,否则那些坐在游乐园的餐厅里悄然从背包里掏出笔记本电脑的打工人们是不会出现在众人视线中的。
当然,打工人出现的场景绝不止于此,地铁站、花坛边,以及随便一个可以坐下来回复消息、修改文案和PPT的地方都有机会看到他们/她们满脸严肃的工作状态。在《令人心动的offer》中出演的北航研究生何运晨就曾在节目上分享他在路边、高铁上修改工作文件的经历。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潜隐在每一位成年人的心弦上,同龄人的竞争、对未来的迷茫与期望在具体的行动中达成目标的欲望一齐堆砌起了一座名为「焦虑」的围城,人逃不出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人麻木地在稳定的社会轨道上行进至此。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上班与下班之间有着明确的分野,工作时间规定不长于8小时,就是为了使个人的生活体系能够与劳动过程保持距离。当劳动者无法接触生产资料时,也就失去了创造劳动产品的可能性,资本家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使个人24小时待在公司或者工厂中待命的,因为只有劳动没有消费已然不符合晚期资本主义供过于求状态下的发展规律。
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这一情况,个人媒介的连接不仅将社会关系编织进了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与互动过程里,更让劳动者与劳动生产资料之间产生了密切的、时时刻刻的联系。一部手机、一台电脑,无时无刻办公、无时无刻可以处理相关工作信息。通过对媒介技术的驯化,资本劳动生产活动正在快速同个人生活相互融合,前者借用着各类无需具体物质生产资料的方式——无纸化办公、全线上流程——将劳动的可能性浸润于移动终端,这样一来,传统意义上必须前往例如办公室或工厂等特殊场合的劳动模式被颠覆了,移动媒体使劳动场景不再拥有唯一性,随时接入网络,随时参与工作,建立在现实场景之上的网络空间重点的打工情境。
比如在地铁站里边吃饭团边改文件。
之前卢卡奇谈物化的时候说过一个观点,几年前听还有些懵懂,如今再去温习,只觉得其洞察是如此锐利。他认为,当前的时间已不再是线性的流动趋势,也非点与点的衔接,而是在资本制度与商品劳动模式的催化下,成为了可供量化、具象化的「空间」。个体在每一小时、每一分钟中能够做出的相应工作体量都被三维立体化了,如此一来,时间摆脱了扁平的二维想象,进而在资本劳动的剥削体系下成为三维活动。举个简单例子,当你自认为浪费了一小时的时候,会用怎样的方式进行类比,大部分看到这个问题的朋友都会说:
“有这一个小时,我《传播学教程》都看完一章了。”
这就代表公众对时间的感知已经不再是数字二维表达,而是通过各种社会行动,尤其是商品劳动进行衡量:
“有一个小时我合同都写好了。”
“有一个小时我课件都有雏形了。”
“有一个小时我客户都对接好几个了。”
换句话说,当人们在思考「浪费时间」这个概念的时候,不是看到生命倒计时上突然减少了人生的六十分钟或3600秒,相反,他们/她们看到的是劳动行为,是这些劳动行为使其亏损了多少货币,丢失了多少利益。
而这个「有一个小时我都能…」的句式,就是在今天我们等待游乐项目时,我身旁的一位陌生男士说的。随后的三十分钟时间里,他迫切地拨出了三个不同的电话,处理了诸如合同条款错误、公司账面出入,甚至是家里的狗狗明天要预约的理疗师(是的,狗的理疗师)。
那一刻我大概知道,他可能不是打工人,但他也是被媒介和物化逻辑支配的大老板。
卢卡奇诚不欺我,资本主义就是一场关于全人类的胁迫。

⛲️
🚲 “逃”向游乐园
🕳️ / TuTouSuo / 劳动的中场休息
昨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花花在推文里告诉所有人,实际上我们并不是怀念或不愿脱离儿童时期,而是只有那个时候,周围的人才是只希望我开心,才都是完全爱我、包容我的。
在社会庞大且剧烈的焦虑感面前,儿童节也好,“逃”去游乐园也罢,都变成了一种传播仪式,个体进入麦当劳拿出一份儿童套餐、加入可爱的马里奥战队攻击怪兽拯救公主,无非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际场景获得自我的身份认同,如同在弥撒、礼拜仪式里认可宗教信仰与自身信徒身份的虔诚皈依者一样。站在文化研究的维度上,詹姆斯·凯瑞点明传播行为不是简单的信息物质运动,他拒绝简单的信息论和传递观,文化是共同体的共享体验,由此推演开来,以传播所构建文化、集体价值的过程,无外乎于一场仪式的开展。
小时候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的哈利波特、边吃辣条边嗦汽水时少儿频道播出的哆啦A梦,还有可爱的史努比和善良的查理、永远存在台式电脑中的超级马里奥——他的公主拥有一整座的城堡。
游乐园就是这场仪式的舞台,每一位成年人都在努力扮演着烂漫天真的角色,我们尽情地沉浸进去,试图在熟悉的动漫人物与故事情节中找到孩童时期的感觉:
“啊!是大雄和静香!我小时候看的一模一样!”
此时,仪式中的参演者便不再只是传播主体,他们/她们将回忆唤醒,把一个又一个可爱的玩偶抱在怀里,穿上霍格沃兹学校里不同学院的魔法袍:“瞧!有一个勇敢的格兰芬多诞生了!”
“逃”进游乐园里的成年人想要享受的是「Gap day」中哪怕只有数个小时的自由与畅快,因为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没人关心未来、房租、工资,还有下个月的绩效奖金。
“我只关心暗恋的隔壁班男生,还有刚刚过去的期中考试。”
🚲 游戏的主动参演与配合
🕳️ / TuTouSuo / 工作人员的情绪劳作
游戏是什么?是拥有规则和秩序的活动。它要求自在其中的参与者学会相应的条例框架制度,从而获得行动的自由和享受整体的快乐。
“游戏是在特定时空范围内进行的一种自愿活动或消遣;遵循自愿接受但又有绝对约束力的原则,以自身为目的,伴随有紧张感、喜悦感,并意识到它不同于平常生活。”这是荷兰人类学者赫伊津哈在《一个游戏的人》中提出的观点。由此可见,游戏体验在意的是个体自我意志的展示,是其主观意愿的凸显,既没有绝对要求的外在力量指导,也不在乎是否符合理性的规范和标准。它的本质,就是人类的快感与精神世界的宏大表现。
自然的,游乐园会被认为是“游戏论调”中的外在展现:排队、系紧安全带、寄存背包和雨伞,这些是既有的必须遵循的规则,但同时,在过山车上想要如何尖叫、如何放肆地呐喊,都留给了个人更多参与和呈现的空间——它不是“受命”参与的实践,恰恰相反,公众主动投身于其中,像是热爱舞台的表演者一样,全身心地享受这次「Gap day」带来的盛典。
于该意义而言,「Gap day」也像是一次「节日」,因为在赫伊津哈的观点中,游戏与节日“两者都宣告日常生活的停顿。两者都笼罩在欢乐的氛围之中”。另外,它们其实都宣布着一场表演的形成。
在个人充分投入之前,游乐园里的演职人员实际上就承担着“引入”的作用,用热情的笑容和挥舞的手臂告诉你,这里的一切都是一场「奇妙之旅」,它是「Wonderland」,是「永无乡」,是同外部世界相互分离的「净土」。实际上,演职人员的工作就是为游戏表演充当NPC,让这出剧目看起来更加完整和真实,为了达到最佳的体验效果,他们/她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情绪价值,在借用情感共鸣换取报酬的情绪劳动过程中使游客沉浸下来,体验游戏、主动提升更多的参与感。
没有人会不爱情感价值极高的乐园,没有人会不喜欢一次击掌、一句夸奖,这些才是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本质。
虽然我明白,所有的一切都是奠基于资本报酬与盈利之上。但坐在马里奥的游览车里看着周围各式各样的植物,还有公主、慢慢龟、奇诺比奥,连食人花都可爱到不行的时候,我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什么消费社会的批判、什么资本主义的宰制、什么鲍德里亚还是卢卡奇都没用,他们给不了我一个快乐的日子,也给不了我逃离这个焦虑社会的方法。
爱怎样怎样,我就是要在这座乐园里蹦起来、跳起来,然后再换上两班的地铁回家,就像是辛德瑞拉到了十二点,就要脱下水晶鞋回家擦灶台一样。
涌入游乐园后的成年人只会耗尽精力,然后疲惫得沉沉睡去。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 ᵒ̴̶̷̤ꈊ˂̶̤̀ )✧

☾˚‧º· ☾˚‧º·
「24届/春日基础班」
梳理重点内容
将理论落回生活

♡+♡=♡²
「2024/公开课/再建巴别塔」
FIRST THOUGHT
BEST THOUGHT
追逐独立,畅意自由

♡
「2024/TuTouSuo/全程班」
将真空理想连接现实
以理想入世对抗荒谬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