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我不是教你诈》(刘墉 著)

>> 要跟一个人建立特别亲密的关系,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分享他的秘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们会使用各种手段,他们可以为你算命、为你填表、为你做心理测验的游戏,也可以用他们的秘密来交换你的秘密,甚至用“假秘密”换你的“真秘密”
>> 交浅而言深,既为君子所忌,亦为小人所薄。
>> 这世界上是无所谓“一部分秘密”的。人们似乎有个天性:只要知道一部分秘密,就想要挖出全部。所以,当你泄露自己或别人的一部分秘密时,也等于泄露了全部。
>> 如果你发现别人知道了你的秘密,千万要忍,因为别人很可能只是猜测,或只知道极小的一部分。你自己可千万别成为“真正说出来的那个人”。
>> 人都要面子,你的礼物再实用,如果不把面子做足,只怕收到的会是反效果。
>> 这世上不合理的好处,是不能拿的。不合理地去信任别人,是危险的。
>> 你在批评任何人之前,都应该想想,是他这个“人”与你对立,还是因为他今天的职位和立场,使他不得不与你对立。进一步想,如果有一天,他卸下这个工作,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
这就是所谓“对事不对人”!
>> “卡位”的技巧很多,最基本的原则,是让自己的人先占着。
>> 如果你的身价不凡,你必须注意每个“可能的有心人”,你对他说的话,会被他渲染;你与他的交情,会被他夸大。你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只因为跟他拍了几张亲近的照片、写了一张小字条或接待他和他的朋友,就造成某些人受害。你没害人,人因你而被害,因为你帮“狐狸”做了背书。
>> 八字还没一撇,先做承诺,是我们常犯的毛病。本来做承诺的人以为承诺有利于事情的推动,到头来却发现造成更坏的影响。外务员冒着大雨出去办事,学生上课答老师的问题,孩子帮父母做家事。这不都是应该的吗?如果你因为他们要奖金、要加分、要赏钱而不高兴的话。你先要想想,是不是因为自己早做了不当的承诺。
>>【交叉背书】曹大师低着头沉吟了一下:“我也是不放心,先托朋友查过,查了半天,说这是个刚成立的音乐社,还没办过任何活动,我这是头一遭。”
“还是小心点儿!”曹太太的脸沉了下来。
“我当然知道。”曹大师拍拍老婆,“看看嘛!谁不知道国际音乐厅审得严,连国际一流大师都不一定进得去!我先同意,然后看他们能不能申请下来。”曹大师笑笑,“佳佳公司,咱们是不知道;这国际音乐厅,可没有假。”
才过一个多月,国际音乐厅居然批准了。
>> 如果处长完全是外行,由小王这个内行代为解说,绝对是当然的事。但是,当自己的主管也是内行人的时候,小王抢在前面说话,不但是抢风头,而且表现了“我比你内行”的气势。
>> 这个社会好像许多果园,当你进去,果园的主人可能说:“好!那片地,交给你种!”
当你种出最丰硕,甚至远超过果园主人以前种出的果实的时候,永远不要忘记,是谁让你进来,又是谁给你这块地。
>> 一个军队的统帅,可以派他最不满意的将领,去打一场九死一生的仗。打死了,正好除去眼中钉。打赢了,则是统帅用人成功。
>> 中国有句成语——芳兰当户,不得不锄,正是这个道理,如果那芳兰不是长在门前,而是生在窗前,不但不会被锄,反倒可能被“供养”。
>> 自己的机要秘书成为别人的,就如同自己的下堂妻嫁给了熟识的人(或敌人)。不但面子挂不住,而且多少业务机密和自己的隐私,都可能落到对方手里。
>> 绝不要以为站在今天的职位上,所获得的推崇,当你换了职位,依然能够保有。当你在大公司工作顺意,似乎外面厂商、客户都对你奉承有加、形同兄弟的时候,你千万不可乐昏了头,甚至想,如果我跟老板闹翻了,自己出去另立门户,大家都会跟着我走。
>> 自己的人可以用,但他们必须是对你绝对效忠的自己人,而不能让下面人之间的徇私,超过对你效忠的程度。
>> 【卡位】古先生的成名作、老招牌,怎么能在他自己的手上砸掉?那是多明显的失败啊!可是节目又该更新了,怎么办?于是“卡位”的计谋产生。把这个已经没救的位子让给小宋吧!他做成功了,那是我古先生的节目,在我铺路下,做成功的。看起来把最好的东西交给你,令你感激涕零。但是,你也要想想,凭什么他要给你?你是真年轻干练,足当重任吗?抑或你只是个替死鬼?
>> 你必须知道,无论你帮老板管了多少事情,也无论老板多糊涂,甚至依赖你,到了没你在,他连电话都不会拨的程度,他毕竟还是你的老板,也毕竟还是他做主。出了错,他最先承担。有面子,也该由他来卖。
>> 一个不忠于自己主管的职员,很难得到别的主管欣赏。
>> 最重要的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个负责的和尚,即使中午要还俗,早上该撞的钟也不会漏。这是职业道德、职业伦理,也是一个成熟人的“格”。
>> 不懂得维护公司,是社会新鲜人的通病,他们很可能因为自己的职位不高,不打算长做,或表示自己“酷”,而对外人批评自己公司。他岂知道,这样做,不但违反职业道德,也是渎职。更由于这样的表现,贬损了他自己的人格。
>> 他发现办事人员拖,常是因为本来就忙,还得花许多时间去了解整个案子。有时办事员的文笔差、了解不深入,非但写得慢,而且写得差,结果明明可以办成的事,反而被打回来。
于是,他干脆每次特别言简意赅地,把整个案子的要点、得失,甚至利弊,先拟好一份“像是呈文”的东西,送去请办事人员参考。想让自己成功,先得了解人性,先得为别人着想。
>> 人都有这个毛病——心里藏不住话,尤其当自己对别人有恩的时候,更巴不得对方早早知道。许多人事、生意的消息,都是这样提早曝光,结果坏了大事,或被人抢了功劳。
>> 【为什么有些已经计划好的事情最后却落空了?】如果你是老板,觉得员工福利该调整,正打算过两天宣布。
突然有员工集体请愿,希望改进福利,而那要求的,正是你计划宣布的。
你做还是不做?你是不是还照原来的计划,过两天宣布呢?
如果你宣布,员工会想:
“这老板欺软怕硬,所以今后都要来硬的。”
他们会相信你早就计划这么做了吗?
于是,你原来的好心,成为被“逼”出来的结果。没有人会感激你。
大家只会感激那些斗胆请愿的人,而且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则使你整个管理都产生了问题。
>> 如果发现你的公司或长官,已经主动考虑你希望却没说出的事,你千万不可躁进,当你以为“开个口”可能使事情发展得更快时,很可能反而失去将到手的东西。
>> 如果你不希望看到下面人见风转舵、一一离开的场面,就绝对不能早早让下面的人感觉到“风向变了”。
>> 如果你是新人,在你唯唯诺诺跟老人学习的时候,也要常用自己的大脑想想:“是不是有更新、更好的方法?”你要时时检讨,才能不腐化,有一天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 无论你如何淡泊,无论你如何“不喜欢跟人争”,当你遇到不平的时候,一定要表态,否则你非但不会被尊重,而且可能被歧视。
>> 【最毒的礼,是当对方想拒绝时,已经来不及的东西】当荆轲跟太子丹出游,捡地上瓦片丢着玩的时候,太子丹立刻奉上金块,来替代瓦片。
当他们一起骑千里马出去,荆轲无意中说了一句“千里马肝美”,太子丹立刻杀了千里马,把马肝奉上。当荆轲看到弹琴的美女,赞赏一句“好巧的一双手”时,太子丹立刻把美女的双手剁下,用玉盘盛来送给荆轲……
>> 【提前泄露商业机密】当你定做十万件的时候,他如果造了十一万件,并且从后门把那多出的一万件流入市面,你怎么可能分辨?除非你在每件衣服上都盖个章,否则,即使你拿在手上,也分不出那衣服是真还是假。因为它是“真的假”,百分之百真,却又不合法的制品。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防止呢?故事里已经说了——控制原料是一种方法。
>> 【暗度陈仓】当你的货物畅销时,你订四千,他做六千,两千本从后门出去了,你能知道吗?图省事,而把东西完全包出去的做法,经常是最不明智的,因为又贵又危险。那么,我建议你试着抽出中间一个步骤,由你另外找一家来做。譬如一本书,文字部分的制版、印刷、装订都交给一家,只有封面换一家做。于是,你只要掌握封面的印刷量就成了。即使有人作弊多印两千本,他却只能拿到四千个封面,而做不成另外两千本书。
>> 在小青分别约谈印刷厂、装订厂和纸厂老板之后,由于他们彼此的推卸责任和批评,不但发现了事实的真相,学到不少专业知识,而且省下许多钱。让外行的自己退到另一个角度,冷眼旁观地听那些对立的人说话,然后加以组合、分析,成为我们的结论。
>> 如果你发现别人要你签不合理或你办不到的约,你必须知道,从签约的那一刻起,除非你够大、够硬,否则每一个搅局的小鬼,都可能修理你。情与法的不够分明,是我们社会的通病。许多人在这当中得了好处,许多人被这样吃死。
>> 【熟人的建议也不见得完全可信】于是买东西,要问买过的人,或请那人介绍;装修房子,也要找朋友介绍,心想那朋友既然装了,而且满意,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这就好比打仗时躲在别人后面冲锋,以为有前面的人挡着,比较安全。岂知敌军正好瞄准前面的人,一枪打穿“一串”。无论多么“有办法”的朋友介绍你买东西,你最好都能多打听几家,或是“隐姓埋名”,以一个陌生顾客的身份去谈谈。就算你谈的价钱比较贵,不是只能证明那朋友确实棒,对你自己毫无损失吗?
>> 在这个商场如战场的时代,每个人在学说话之前,先要学会“哪些秘密不能说”“哪些事情不能问”“哪些价钱不能讲”“哪些电话不能给”“哪些行踪不能透露”。
>> 当你说出自己的短处之后,当面听到的人,可以感觉你是谦虚,但是当他把话传出去,那话就难听了。你自己说出你的短处,当然是真的,也当然正中你的要害,当有人拿你那短处质问你、攻击你,你能不承认,又能不受伤吗?而且因为是你的要害,你很可能被一拳击倒、一箭毙命。
>> 【客随主便】我们常说“客随主便”,问题是,许多人以为为主人省钱省事就是客随主便,却没想到主人可能反而希望借机会“花钱费事”。所以,你真要客随主便,就应该把一切都交到主人手里,你依“他的方便”或“他的盼望”行事,他当然会高兴。相反地,你想想,如果照小陶这样处世,甚至临走还把不属于自己开支的账指认出来,他再去,别人会欢迎吗?
>> 在中国,一般没有给小费的习惯,所以给小费或任何好处,最好先讲明。有处罚和原则,也应该事先说好。前者是“好话说在先”,后者是“丑话说在先”。
>> 更复杂的就是当对方根本不预期你的奖赏,甚至报酬时,所产生的问题。最常见的例子是,我们往往发现,请亲戚帮忙做的事,不但不见得最好,还可能最差。
>> 所有的禁忌、规定、尺度、原则都可以用“慢慢偷渡”的方式来打破。只要你不干涉,就是默许;只要你没察觉,他就得到既有的利益;只要他稳住这一步,就开始下一步。因此你会发现两国之间,常为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岛或一个小小的政治动作,而大张旗鼓地讨伐,这讨伐的目的,是用“小题大做”来避免“小事变大”。
>> 【大店一定更贵吗?】如果一个大公司,顾客非常多,他可以用较便宜的价钱,向厂商大批进货。由于他是大买主,制造商也一定会特别买账。缺货时,大买家先得;货多时,大买家可以“切货”。所以,当这种大商店减价时,常能低到小店“瞪眼”的地步。既然有“以为小角落就比较安全的蚊子”,也就有“专在小角落下网的蜘蛛”。
>> 这世界上有些人是开“合理标”,有些人是开“最低标”。开“最低标”的,则是只要东西看起来差不多,谁算得便宜,就买谁的。岂知生意人往往看准这一点,先以最低价抢下这笔生意,再一步步要你追加预算。
>> 【介绍朋友去自买东西(尤其是贵重的)】,应该当着朋友面,对店老板说:“这是我的好朋友,我不要任何好处,你把他当成我,尽量算便宜!”而当你后来居然像前面故事中小英一样,还是拿到回扣的时候,则应该还给朋友。
>> 同情弱者,是人的天性。
>> 当弱者拿自己的名誉作为筹码时,你尤其不易对付。名誉,是第二生命。
>> 如果你做中间人,要忠实地传达,不可添油加醋。如果你做调解人,要不听丑话,只说美言。只有这样,你才能被感激,而不成为“最后的受害者”。
>> 用“积极行动”取代“消极哀叹”;以“勇于改过”取代“善于强辩”;用“低姿态”争取“广大的同情”;用“拖延战术”取代“当面对决”。
>> 人都有“爱表现”的毛病,岂知当你“表现”的时候,也正是你弱点显露的时刻。“现”,使原来不知你底细的人,立刻知道了你的斤两;“表现”,使你为了面子,不得不“内行装到底”,于是“打蛇随棍上”的商家,正好抓住机会,左一句“您当然知道”,右一句“想必您早见过”。你明明不知道、没见过,也强装内行,最后完全掉入他的陷阱。
>> 不要因为你有清誉,就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无欲则刚,认为谁也没办法找你麻烦。要知道,正因为你无欲则刚,你的“刚”就犯了统治者的“忌”。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 这世上最有理说不清的,就是抽象的(难以量化的)东西。
>> 如果有人对你说大家都参加,就缺你的时候,你最好别懒,伸手拨几个电话,问问是真是假(万一幕后主角利用交叉背书呢?)。如果你是位官员,有人请你吃饭,你最好先问明一共请了哪些人,然后叫你的秘书找那些人的秘书查证一下。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