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少年》— 无可挑剔的竞技故事

《排球少年!!To The Top》完结撒花!

随着昨天第四季下半的完结,我想,也是时候写一篇对于这个系列的观后感了。
这篇专栏大体上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我会以《排球少年》为例,说一下为什么我们会喜欢竞技类故事的理由,所以这部分其实没有太多对于《排球少年》本身的评价;而第二部分,我们会回归正题,再来详细的聊一聊《排球少年》这部作品本身,到底优秀在哪里。当然,在文章的最后,我也会简单的带过我对第四季这个受到较多争议的一季的看法。
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哦!

竞技故事比起真实竞技的优势
我自己不是一个体育竞技的爱好者,对于那些热门的赛事,像是足球、篮球等,我也都不怎么关注。但是,从真实的大环境来看,体育竞技才是世界娱乐的主流;甚至这项娱乐活动,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流行起来,可见人们打从内心里,对于竞技活动的热爱与追求。
而到了现在这个时代,观看体育竞技也早已不是什么难事,人们已经不需要特地舟车劳顿前往特定的体育场地去观赏比赛,在家中打开电脑、电视,就能够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去完整的看完一场比赛。

那么这里就迎来了一个问题,也是我前几年接触了竞技类故事之后所产生的一个疑问:如果真实的竞技的观看门槛那么低,如果真实的竞技就已经如此精彩热血,那么,竞技类故事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看了《排球少年》之后,得到了一些初步的想法。如果要我自己总结的话,我会归纳成两点:第一,放大角色的内心想法;第二,对于高光瞬间的聚焦。

放大角色的内心想法
我们先来聊聊前者。
在真实的竞技中,我们只能够体验竞技本身所带来的紧张感,但是我们却无法得知,每一个选手,每一个参与在竞技中的人,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唯一能够窥探他们心中想法的办法,也仅有赛后的采访环节;但是即便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也只能够听见一些较为官方、客套的回复,距离选手心中的真正想法,可能还是存在着距离。
但是与此同时,我相信每个参与过竞技活动的人都会明白,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其实内心活动是非常丰富且复杂的;对于比赛局势的分析与判断、对于策略的拿捏与运用、乃至于上升到对于竞技与人生的思考,在体力迅速消耗,精神高度集中的比赛里,往往都会浮现出来。
而这些心里的变化,真实竞技中,除非自己上场,否则是呈现不出来的;但是,在竞技类故事里,要展现这些,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也就是说,竞技类故事或许在紧张感与真实度上,都可能比不过真实竞技;但是,它却能够在比赛之余,放大角色的内心想法,甚至透过比赛,去回忆起角色过往的点点滴滴,让作为观众的我们,不仅仅在欣赏一场精彩刺激的比赛,而是在随着比赛,逐步了解这些选手,理解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切,明白此刻他的所思所想,进而对他产生更为强大的共鸣,对比赛投入更为丰厚的情感。
而正是这股“情感”,让竞技类故事得以在一定程度上,让观众产生超出真实竞技的体验。
毕竟,不是所有真实竞技里的选手,我们都认识、理解;对于陌生人的比赛,我们自然也就不会产生过多地热情,就更不用说全程都投入到赛事之中了。但是,在竞技类故事之中,作品往往都会付诸足够充足的笔墨去刻画,去描绘选手们的内心;换言之,每一场比赛,我们所看见的角色,都会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变成我们的“熟人”。
看着“熟人”的比赛,我们又怎能不去为其摇旗呐喊呢?

不仅如此,在竞技故事中,只要故事愿意,场上每个人的心态,都能够被表现出来;包括主角方,也包括对手们。
是的,你看着主角方一步一脚印的成长,你自然希望他们能够取得胜利;但是,在比赛的过程中,故事也会告诉你对方也同样努力、同样付出、同样渴望胜利,他们对于每一分的追求,也绝对不输给主角方的任何人。
而这,就是一场精彩的竞技所体现出来的事物:拼尽全力去争取胜利;每个人都为此付出了一切,但在赛场面前,人人平等。这种简单至极,却又因为简单而渲染出来的复杂,正是竞技所带来的张力与紧张感。
真实竞技,透过你来我往的局势产生张力;竞技故事,除了设计出于真实竞技相似的局势之外,它还能够透过放大每个角色的内心想法,来进一步的扩大剧情张力,让观众得以更加的投入,更加纠结于每一场比赛的结果。


对于高光瞬间的聚焦
不仅仅是对于选手,对于角色有着更细致的刻画与塑造,竞技类故事的另一个重要优势,就在于它能够依照剧本去操纵每场比赛的局势,能够人为的创造出更惊心动魄的比赛过程,让比赛不会出现、又或者是过度掉那些无聊或唏嘘的情况。
实际上,这点既是故事的优势,也是它的劣势;剧本的存在,就难免会有套路,而套路的存在,将会对于竞技的意外性产生致命的影响,甚至会对于整个故事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变相的成为了不少人不爱观看此类题材的最根本理由。之所以提及这一点,主要是想要说明竞技类故事在剧情设计上,并不是大家想想中的那么容易,要如何写出精彩的对局,又同时兼备惊喜感,我想是每一个同类题材创作者都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吧!

而在这里,动画这个载体又有着比起实拍更进一步的优势,那就是动画载体对于时间、空间、镜头的自由度,使得动画能够做到很多实拍,乃至于真实竞技所难以匹敌的事情。举个最简单,也效果最为显著的例子:高光瞬间的截取。
这里我们要提到时滞错觉的这个概念。我们大脑在要做出极端反应或者在高度亢奋的情况下,对于周遭一切的感知都会随之变得更加敏锐;而大量信息量的涌入、高速运转的大脑、以及接踵而至的决策与判断,这一切,都会让我们产生一股时间被放缓的错觉,仿佛那个瞬间,就好像过了一辈子一样长久。
这样的体验,我相信我们一定感受过,尤其在参与竞技活动的时候,更是如此。

可是,对于这样的感受,实拍也好,真实竞技的补拍也罢,其实都不太可能将其还原;只能够透过客观上时间的“减速”,去反映出选手的“高速”,从而让我们去脑补出那个瞬间的“时滞错觉”。
与之相对的,在动画这个影像载体中,这个时滞错觉的使用,就变简单了;只要主观延长角色的感知时间,并使其与客观时间进行对比,那个瞬间,就是这个角色所体验到的“时滞错觉”了。
只是,即便能够自由使用,但也绝对不能滥用,否则将会导致整场比赛节奏的疲软,更会导致那些真正高光的瞬间变得不够突出,不够具有感染力。只有将这个“时滞错觉”,运用到了那些能够扭转局势的高光时刻上,我们观众,才会随着角色一起,对那一瞬间的决策是否能够成功感到焦躁与期待、才会因为成功而感到骄傲与自豪、才会在之后随着场上的所有人一同欢呼。

而能够如此聚焦的把每一场比赛的高光谱写的如此具有感染力,也就只有故事,甚至是只有动画这个载体,才能够达到的高度了。单就《排球少年》,令我们印象深刻的,就已经足够多了,无论是影山与日向第一次打出速攻配合的瞬间、还是月岛终于拦下牛岛的扣杀的瞬间、乃至于最新一个季度里日向接下了没人能够想到的那一球的瞬间;这一些关键刹那的雕琢,让这部作品得以绽放出其最宝贵的光芒出来。
当然,如同我前面所说,作品不能够只堆砌高光,这样效果只会不增反降;只有扎实的渲染每一场比赛的拉锯,努力表现出每个选手对于每一分的追求,才有可能使这些所谓的高光,完美的展现出它应有的发挥。
而只要能够做到这样,即便比分拉锯的设计依旧略显套路,即便整体赛局的走势依旧很难逃离观众们的想象;但是,它对于比赛过程的张力与渲染力,就已经能够超越一般竞技活动所带给我们的感受了。


所以结合这两点,为什么竞技类故事题材依旧有它的受众,为什么它无法被真实竞技所完全取代,我相信就已经阐述的足够清楚了。
诚然,这也只不过是一些我个人的思考,绝对还有很多角度是我没有想到、没有提及的;也必然存在不少故事,是没有充分发挥它应有的长处,甚至连基础的叙事都做得很糟糕,导致他人的反感与排斥的。
只是我相信,只要故事讲好了,它必然能够征服观众;故事基于现实,但却同时也能够超脱于现实,做到、并能够讨论一些现实所无法企及的事物。

无可挑剔的竞技故事
好了,前面一大段,几乎都与《排球少年》这部作品本身关系不大。
但是,我之所以要花费大量的笔墨去讨论这个课题,其实就是为了想要从这个特别的角度,去论证《排球少年》的优秀。如果达不到《排球少年》这样的优秀,我们又从何谈起“故事比起真实的优势”呢?如果《排球少年》自己没有做到我所提及的“角色塑造”与“高光时刻”,我又怎么能够想到对于这个课题的回答呢?
是的,前面的长论述,就只是想要告诉大家,《排球少年》在这两点上,真的做到了极致。

理所当然的,除了这两点外,《排球少年》还有不少优点。
最根本,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作品对于排球这项竞技运动扎实、却又足够深入的挖掘。
作品透过故事与比赛,清晰地让我们观众了解到这个比赛的种种规则,包括最基本的球不能落地、在同个队伍中只能连续碰球3次、场内场外的区别与评判等。
在基础的规则之上,作品更重要的,也是我自己最喜欢《排球少年》的一点,就在于它透过不同的队伍,甚至就只是主角方的这支队伍,去展现出排球这项竞技的不同策略、打法、风格,以及这些不同的风格之间的碰撞。

在《排球少年》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见以速攻与攻击节奏见长的主角队“乌野”,也有以拦网为主要打法的“伊达工”,也有平均素质与综合实力极高的“青叶城西”,也有突出王牌打手的绝对统治力的“白鸟泽”,更有依靠接球防御为重点核心的“音驹”,当然也有整体灵活多变的“稻荷崎”。
不同的队伍依靠着其队员的优势,又或者其教练的想法,逐渐发展成风格不一样的队伍;这,就是这部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多元性。但是比起多元本身,多元之间的碰撞,也就是这些队伍之间的比拼,更是这部作品最精彩的一环。
透过比赛,我们可以看见不同风格之间的对撞;攻击型对上防御型,“矛盾之争”所产生的交锋;多重攻击手段对上扎实稳重强杀,进化与传统的观念交锋;同样灵活多变的攻击打法,适应力与稳定度的对决;一场又一场的比赛,它们比拼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对决,很多时候更多的是在逼迫背后的理念,比拼着他们背后无形中所背负的打法与风格。
而这,正是这部作品为什么已经播出了4季,它的比赛给我们的观感依旧耳目一新,每一场胜负都如此惊心动魄的理由了。

当然,虽然排球是一个更加注重团队的竞技运动,本作也没有放弃对于那些富有天赋的球员的塑造。更甚者,很多所谓的队伍风格与打法,其实也不过是围绕着他们中最关键的球员,所逐渐搭建出来的。
以主角团的“乌野”为例,在两个天才一年级加入之前,其实一直都没打出特别好的成绩出来;但是在拥有了影山精度极高的托球之后,各种截然不同的攻击手段才得以逐步被实现出来,再加上日向速攻所带来的威胁与诱导,迫使对方无法及时判断乌野的攻击手段,让这支队伍得以展示其强大的多元攻击手段。
又以“白鸟泽”为例,很显然的就是以牛岛作为其核心,以其具有统治地位的扣杀为主要攻击手段,其他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他能够更好地发挥而已。
这就是排球这项竞技运动的魅力:它绝对需要团队的配合,孤身一人是绝对玩不了这项运动的;但是与此同时,一个具有天赋与才能的个体,却又能够为整支队伍带来质变,让团队不会变成一盘散沙,而是极具凝聚力的铁球。
而《排球少年》这部作品,让我最满意的部分,就是它将这个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不仅如此,本作在叙事上的表现,也近乎是无可挑剔的。
这其中我觉得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作品对于每个环节的充分展示。它不会为了所谓的尽快推进剧情,而忽略那些应该被注重的情节与桥段;无论是训练与锻炼的情节、还是每一场比赛的各个细节,它都给予了充足的时间去展示。甚至,像是与“白鸟泽”以及“稻荷崎”的比赛,作品更是夸张的用到了接近10集的篇幅,去叙写这两场举足轻重的重大赛事。
足够充足的篇幅,让作品每一个桥段、每一段情节、每一处细节,都具备了极高的可信度;我们会相信选手们事前的锻炼所带来的成效,我们会相信大家对于每一球都要抢下的精神与态度,我们更会逐渐不自觉的相信,这场被设计出来的比赛,就是一场真实存在的比赛。
每一个参与到其中的个体,都为了这项活动付出了他所能付出的一切,这种情绪与情感,随着赛事一分接着一分的过去,就会一点接着一点的烙印进我们的心里;渐渐地,我们不再只是站在一旁的旁观者,我们就变成了那个想要赢下这一分的球员。
这,就是这部作品强大的感染力的由来。

所以,为什么几乎每个看过《排球少年》的观众,都会无法自拔的深陷在这个故事之中?
它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它就只是将一场场排球比赛,以近乎乃至超越现实比赛的竞技水平展现出来;无论是对于局势的高张力把控,还是对于不同风格队伍的充分展现,还是对于每一场比赛中的选手进行了极其充足的补充,乃至于所有站在场外的参与者的反馈,作品都敏锐且精准的捕捉到了。
《排球少年》,就是这样一部无可挑剔的竞技故事。

在最后,我想稍微的提一提第四季的表现。
随着不少主创成员的更迭,第四季整体的制作质量确实迎来了明显的滑落;尤其在后半的第15集,因为外包的关系,堪称四季以来最糟糕的一集,让人难免会对后续的表现产生质疑。诚然,我无法否定第四季水平的滑落,但是我认为很多网络上的讨论,对于这部作品还是太过不公平了。
我看到有不少的评论直接把第四季喷成制作垃圾,并以此全盘否定第四季的一切表现的,对此我深感疑惑;第四季的质量下滑,但是即便如此它整体的制作水准,也绝对是水平以上,甚至部分集数更是能够排在前列的。如果这样的制作水平是垃圾的话,那么这简直就是在指责所有动画的制作都是垃圾。尤其是最后几集与“稻荷崎”之间的比赛,甚至一度有重回前几季巅峰时刻的瞬间,让人重新找回观看这部作品的感动与感染力。

而制作的滑落,其实也不应该完全怪责于新的主创,一定程度上也肯定和社内整体制作资源的分配有关系。尤其是第四季的前半,作品处于让角色们成长的时期,且大家也深知后半与“稻荷崎”之间的比赛才是第四季的重点,做出制作资源的取舍与分配,将更多的资源投注到更加重要的后半段,我认为也是一项合理且明智的决策。
当然也不可否认,制作的滑落对于第四季的沉浸体验,还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第15集外包之后,观感大打折扣,而在那之后不久的17、18集又毫无预警地切入“音驹”那边的比赛,确实很容易让人出戏。
所以,第四季的表现整体一定达不到前三季的高度,仔细去对比与要求的话,肯定也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但是,单看这个季度本身,我认为依旧有做到合格以上的水平,叙事整体来说也没有过于严重的失误,所以对我个人来说,我还是相当满意的。

对于第四季的评价尚且如此,对于包括了前三季的整个系列,我自然是给予更高、更好地评价了。这是新世代最好的竞技故事,可能没有之一,如果你喜欢这个题材的话,那么本作,绝对是你不容错过的一部好作品!
《排球少年》系列简单评分:9.4/10
第四季简单评分:8.8/10
ps:虽然我还是很期待续作,甚至希望这部漫画能够完全被做完,而不会在此就草草结束;但是另一方面,透过这个季度Production IG对于本作的制作资源倾注,以及它选择外包一整集的决策来看,感觉这个企划已经不是P.IG最重视的项目了,只希望如果未来真的还能出续作,它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与资源吧!
ps2: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对于动画或专栏有任何想要讨论的,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