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棋王》读书摘要

2022-08-06 11:44 作者:DB_DB_DB  | 我要投稿

《棋王》是当代作家阿城创作的短篇小说,1984年发表于《上海文学》小说,被视作是新时期“寻根文学”的发韧之作。故事讲述了在文革时代,知青“棋呆子”王一生四处寻找对手下棋、拼棋的故事。小说语言抛弃了20世纪80年代惯有的语言逻辑转而回归宋明小说的语境之中,朴实而飘逸俊美。

对于时代背景的刻画和饥饿之类类似作品中极常见的内容过于庞杂不做整理。简记比较特有的感悟,留作温习之用。

核心理念:

普遍認為很苦的知青生活,在生活水準低下的貧民階層看來,也許是物質上升了一級呢!另外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為常常是歷史的縮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種被迫的情況下,煥發出一定的光彩。之後,普通人又復歸為普通人,並且常常被自己有過的行為所驚嚇,因此,從個人來說,常常是從零開始,復歸為零,而歷史由此便進一步。

——书序作者简介部分

物质的对比:王一生、我、倪斌为主,都是家道中落或出生底层的知青,但比起薪桂米金的贫民确实富足了。与如今部分抱怨纷纷的中产家庭类似吧。

“英雄”行为:单说作品那当然是王一生以底层出生,在相对无意识的自我提升中,一己之力轮战九位棋中好手并得到家传渊博的“贵族”的钦佩的经历。发散现实也可类比,诸如前辈们在无意识的工作中(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为我们如今的生活开辟了道路之类。

復歸為零,而歷史由此便進一步:而我们的工作又将是下一次“知青”


“吃”:“吃”是精神生活的前提,只用必须用的部分,做长远打算克制的生活

“馋”:”馋“是贪念,用物质需求习惯性替代了了进一步精神生活的可能。但“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寄托。

但从个人角度出发,很难说有高下之分,只是把“空虚”进行填充的不同方式罢了吧。就故事中来说,“馋”的人有总是不满足的苦恼,但“吃”的人面对“馋”者丰富的经历又免不了手足无措。

精神需求也必将以某种形式进行实现,这似乎也是种客观规律。


忧:因为已经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可能改变但极度困难而忧,挥之不去

不痛快:能感受到痛苦但连原因都摸不清(不愿触碰),但可以发泄而很大程度消解

人物形象:

我(前期):类似现代人,自以为接受了一切苦难,但心中不免酸涩和不满,通过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对未知的探求去感受生活的乐趣。

重点相关语句——

你家道尚好的時候,有這種精神壓力嗎?恐怕沒有什麼精神需求吧?有,也只不過是想好上再好,那是。饞是你們這些人的特點。」我承認他說得有些道理


我又常想,呆子難道不饞?好上加好,固然是饞,其實餓時更饞。不饞,吃的本能不能發揮,也不得寄託

王一生:类似老前辈一代,从没有参与过文化类活动(春游缺席)<尝过才知道馋>,不试图去理解一切,通过用熟悉的爱好填满空闲时间来排遣苦难。最终完成了连自己都想不到的壮举。

重点相关语句——

沒有什麼憂,沒有。『憂』這玩意兒,是他媽文人的佐料兒。我們這種人,沒有什麼,頂多有些不痛快。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


但有訓——『為棋不為生』,為棋是養性,生會壞性,所以生不可太盛。又說他從小沒學過什麼謀生本事,現在想來,倒是訓壞了他。」我似乎聽明白了一些棋道,可很奇怪,就問:「棋道與生道難道有什麼不同麼?」王一生說:「我也是這麼說,而且魔症起來,問他天下大勢。老頭兒說,棋就是這麼幾個子兒,棋盤就是這麼大,無非是道同勢不同,可這子兒你全能看在眼底。天下的事,不知道的太多。這每天的大字報,張張都新鮮,雖看出點道兒,可不能究底。子兒不全擺上,這棋就沒法兒下。」

做事喜欢“天经地义”或凭直觉,而很少考虑为什么,因为他们的人生轨迹里很少有考虑为什么的机会。


這太是吃的故事了。首先得有飯,才能吃,這家子有一囤一囤的糧食。可光窮吃不行,得記著斷頓兒的時候,每頓都要欠一點兒。老話兒說『半饑半飽日子長


咱們現在吃喝不愁了,頂多是照你說的,不夠好,又活不出個大意思來。書你哪兒找去?下棋吧,有憂下棋解。


對老人有什麼過不去的,下輩子算吧

其他摘录——

我說這是四舊。老頭兒歎了,說什麼是舊?我這每天撿爛紙是不是在撿舊?可我回去把它們分門別類,賣了錢,養活自己,不是新?

新由旧生


棋運不可悖,但每局的勢要自己造。棋運和勢既有,那可就無所不為了。

顺势而为


我倒發覺我們這些每日在山上苦的人,卻矯健異常,不禁讚歎起來。

意外之喜


倪斌,不能怪你。你沒有什麼了不得的要求。我這兩年,也常常犯糊塗,生活太具體了。幸虧我還會畫畫兒。何以解憂?唯有——唉。」


不做俗人,哪兒會知道這般樂趣?家破人亡,平了頭每日荷鋤,卻自有真人生在裡面,識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類,就是每日在忙這個。可囿在其中,終於還不太像人。倦意漸漸上來,就擁了幕布,沉沉睡去。


《棋王》读书摘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