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设计别话(六十六):记第一次工作点评大会总结

2020-09-12 21:39 作者:三炮叁  | 我要投稿

【壹】

这一话想写一下上个月我们院里举行的一次点评大会的收获和感受,加上现在目前自己正在做村庄规划的项目,顺便谈谈自己的看法。

上周一(8月31日)院里对我们新人进行了试用期的考核,共6人,5女1男,这个男孩子便是我。

这话暂时不聊汇报的过程,但可以说一下结果。最后确定正式录用的有3人,除我之外还有两个女生,剩下3名女生的情况我没怎么解。她们接下来的打算也不得而知。

上一话提到最近一周可能比较忙,几乎每天下班吃完晚饭后都要自觉加班,尤其我的进度滞后更要快马加鞭。

其实加班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坏,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我愿意对项目的推进而坚持不懈,就好比如本科做课程设计一样,凡是和我相关的我都会努力尽心去做好。

但是在一开始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我遇到了技术层面的问题,比如GIS软件的操作,虽然以前有自学,但那些教程的针对性很差。

比如学会了某个命令或技巧,若没有及时练习,通过重复使用来加深印象的话,遗忘速度是很快的。

所以我不得不有重新学习这款软件,通过朋友推荐买了牛强写的这本《城乡规划GIS技术应用指南&GIS方法与经典分析》,从头开始又学习了一遍,通过实践不断练习使用才逐渐摸得门道。

同时也对接下来该怎么做不知所措,负责人也只是大概给我们讲了一下框架,具体落实还是得靠自己摸索修正。

现在我对于自己本专业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像我们做规划的,对一个人的能力培养是全方面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的了,尤其是人际交往方面。

说到底,我们就是一个服务型行业,这是我们必须认清的一点。

首先是各种绘图软件的使用,而且还得精通一两种,这是最基本的。

其次还得学会时间管理,当熬夜加班已经成为行业常态的时候,长此以往你的小身板是否经受得住考验?

所以我觉得即使在忙也要抽出30分钟到1个小时的时间锻炼身体,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之前和爸妈通电话,他们经常嘱咐我记得抽时间锻炼,我总是以加班没有时间为借口用来搪塞。

其实等我自己仔细思考后发现,时间还是可以挤出来的。比如每天下班饭后出去散个步或者和那群大叔们打个半场篮球,回来再跳个几十分钟的绳,洗完澡后就接着去单位加班。

把这件不那么想做的事情的优先级提前,这样不就安排过来了吗?也用不了你很多时间,关键在于自己愿不愿意,是否用心去做这件事。

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和不同的人沟通,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

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每天同在办公室伏案画图的同事,更多的是领导,甲方,政府要员,老百姓等等。

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需要运用不同的交际技巧,比如领导需要查看我们工作完成的进度和态度表现度,甲方注重利益的最大化,政府注重实际结果,老百姓关注的是切身利益。

不仅限于城规专业,我说的这些适用于整个设计行业。对于我们设计人员来说,光埋头苦干不行,还得会说;光会说也不行,也需要实际操作能力作为支撑。

早几天在B站看了一个建筑区UP主联合的视频,最后由强词有理的强哥压台,他说的那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这是一个服务型的行业,我们需要服务不同的人群,这些和我之前说的观点不谋而合。那么哪些人不适合干设计呢?

想要挣大钱,别干设计;要轻轻松松的挣钱,别干设计;要追求个性理想化,别干设计。

提早认识到这些,不然真的别干设计。

【贰】

这个点评大会是我们院每个季度都要举行的,当然除了这种小型会议,其它小会议不时举行。虽然很繁琐,但这是为了有序的推进整个项目的进程,及时和大家探讨问题和总结经验,这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初入职场的我坐在后排的角落瑟瑟发抖,默默听着前排的前辈们进行项目的汇报,同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了一些会议的情况。

点评大会开了一个下午,直到饭点(17.30)结束。当时接到通知,所长说我们规划所的设计人员等晚饭结束后还得召开第二轮会议,主要讨论接下来村庄规划如何开展的问题。

这个会议结束后我们一行人去吃了一次夜宵,这也是我们所第一次正式意义上的聚餐。去了本市一家某连锁餐饮店,本来吃得差不多了,没想到后面院长带了两个科长过来又吃吃喝喝搞了一轮。

在饭桌上所长多次示意我举杯喝酒和敬酒,奈何我不胜酒力,心里产生了抗拒感。本来就喝不了多少,我属于那种喝一瓶啤酒就会头晕脸红的人,而且对过量饮酒后那种难受的感觉深有体会。

只要所长不喊我,我坚决不主动举杯。即使我知道这样做对我以后职业道路意味着什么,但我是真的喝不了。

父母也多次嘱咐我不要喝酒,即使他们自己平时多少也喝点,但对我的身体健康表示格外关心,每次聚餐都会问我是否喝酒,喝了多少。

好在一旁的F哥看出了我状态,和我说悄悄话告诉我喝不了就别勉强。最近出了一个领导喝酒员工不喝反被扇耳光的新闻,这种情况就是一种恶俗的酒桌文化。打着关心下属不喝就不给面子的名义强迫对方融入所谓的圈子,实属可耻。

好在我这次聚餐氛围比较温和,不然真的让我难堪。

我对面坐着两个膘肥体壮的两个科长,看上去40岁左右,在得知他们赶过来的之前,我们就给他们两位主动留出了C位,他们来了之后也理所当然地坐在了那里。

领导还没来之前坐在我旁边的副院长就主动出门去加菜,来了之后把菜单再递给他们,很快新加的东西就被服务员端了上来。

记得上了几大盘味道不错的口味龙虾和一大锅酸菜鱼,好在最后这些菜基本上都吃完了,不然真是种浪费。

夜宵结束后下楼看见所长在结账,我凑过去看了一眼账单数目,得知我们总共消费近2000大洋,至于这钱是所长以个人名义请客还是去院里报销,以何种名义和方式报销就不得而知了。

之前在个人粉丝群结识了一位设计行业的师姐,她之前在省建筑设计院,现在是中机国际。

她和我吐槽了很多发生在省院的事情,这里我做了一个截屏,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当然这仅仅是个参考,并不代表所有人。

以上是会议结束后的发生的一次聚餐,接下来聊聊这次点评大会有哪些收获。

【叁】

时间可能隔得有点久了,很多东西也不大记得了,笔记也做得比较潦草,我还是尽量把它梳理出来供同志们学习交流。

会议分为三个大的部分,分别是十个项目汇报、各所所长汇报各所院长汇报。

第一个,十个项目汇报

这十个项目分别来源于各个不同的所,比如市政所、建筑所和规划所。每个所派出代表对自己在第二季度做的项目进行汇报总结,具体是哪些项目已经记不清了,大概印象还是有点。

比如建筑所正在做的老旧小区改造和某疗养院的改造等,市政所正在做的某小区的市政规划以及某段路的工程设计等,我们规划所则有人负责某旅游景点的概念规划,有的负责国土空间规划等。

其中Z哥的汇报让我印象深刻,他总结出来的三点言简意赅,分别如下:

一、明确甲方要求

由于今年疫情的影响,等真正上班之后甲方的要求发生了些许变化,规划范围的线也变更了,加之没有及时和领导汇报情况,导致阶段性成果较差。

同时也提到期间只进行了7到8次的调研,所以缺少与甲方还有村民的沟通,最后这个概念性规划逐步向详细规划方向转变。

甲方想法的变更这点,我觉得是我们工作中很常见的事,但是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底线,所以下次再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得留个心眼,比如录个音以防生变,不然到头来累的还是自己,又收不到应有的成果。

二、不能闭门造车

在做事的时候需要思维的转变,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作品或经验,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要学会“抄”,也可以叫模仿吧,不过这种话是上不了台面的,我们私下清楚这点就好。

同时也提到了我们应该多出去走走,不能局限于图纸文本,更多的需要去实际落地项目现场看看,学习他人的经验。同时也呼吁院里多组织规划相关的学习交流会等。

对于这点我想说,就目前我们的工作情况来看,我们最缺的是什么?最缺的是时间!

当被琐碎的事物缠身,一件又接一件的项目接踵而至的时候,能够匀出有限的时间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这时我们只想着什么都不想干,哪还有什么心思花时间精力出去走,所以说这点讲得有点偏理想化了。

还有一点,那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以适应这个行业的变革。比如说我们现在是在“多规合一”的背景下做规划,传统的城规工作方法需要迭代更新,就像系统升级换代一样,我们从业人员也应该与时俱进,适应行业变革的发展潮流。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关于这点,可以理解为做好充足的准备,用现在带我做事的C哥的话来说就是做到有备无患。

即使有时我们做的一些东西并一定全部用得上,但是充足的准备让我们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比如下乡去调研,多准备一些相关资料总比少准备甚至不准备要好,不然和村里对接的时候对方见你啥没有,问你又回答不上来那就很难堪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汲取其它专业方面的知识,比如造价和法律等。正如Z哥所说,在多次和甲方的沟通中,对方很想了解项目的实际造价,而我们几乎没有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一时回答不上来或者只能说这不属于自己本专业范畴。

随着工作经历和阅历的增加,我觉得还是有必要适当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不仅限于在自己的专业内打圈圈。

最后他还提到只有自己真正亲身投入到实际项目中去,才会有切身的感受与收获。关于这个观点,我深表认同,在上一次的试用期考核汇报中我也提到了这点。

第二点,各所所长汇报

所长的汇报基本没啥记忆,当时没有怎么仔细听,也没啥可讲的,倒是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市政所的所长被领导点名批评了,因为某个项目的失误,希望他引以为戒,下次不要再犯类似的低级错误。

第三点,各所院长汇报

院长汇报倒是听出了几点干货,比如在工作中,需要有意识的去把自己培养成较为全面的项目负责人。就像前面Z哥提到的第三点,我们不应该仅限于本专业的学习,也适时地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更好的辅助我们做设计。

其次在前期项目对接的时候,需要摸清领导意图。有些原则性的东西一定先明确,以免后面生变。不过频繁改图是避免不了的,毕竟这是一个服务性行业。

还有合作共享的意识很重要,关于这一点我在和同学或同行交流的时候经常提到,也多次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到。抛开别的不说,这一点必须明白。

正如所里老员工J教导我们新人的那样,别一个人闷着头做设计,有什么不懂的或想法及时向别人请教和沟通。

最后一点就是态度端正,不得不说这么正式的一个大型会议,全院上下领导员工均参与的情况下,依然有人自顾自玩手机,嚼槟榔的人也不在少数,甚至包括领导。

可能对于他们来说,这种会议在他们十几年或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已经成为了司空见惯的事情,久而久之便没把它的重要性放在心上,所以才出现了这种懒散无所顾忌的局面。

包括自己在内也不例外,笔记记得一塌糊涂,期间也玩了手机,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下午会议结束后,晚上我们规划所再次组织开了一次会议,主要探讨接下来村庄规划的开展。具体内容不做过多展开,只是其中X副院长的发言中提到一点让我陷入了思考。

他说现在的我们真正懂乡村吗?我们规划从业者是否还保留着当年的情怀?

是啊,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真正懂乡村吗?作为从农村出生并长大然后走出来的我,似乎对生我养我的地方并不那么了解。之前也撰写文章提到过种种现象,但那些只是一些皮毛。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以一种精英者的姿态自居,更应该放低自己的姿态,我们除了通过自己专业技能提供帮助之外,更多的应该以一种平民的视角去思考问题。

想起了曾经在一席平台上一位演讲嘉宾黄印武老师,他用自己生命中18年的时光坚守驻扎在云南,为守住茶马古道上遗存下来的沙溪古镇而付出努力。

正如他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乡村建设不是简单地去完成一个建筑的作品,很多时候他会觉得我们国家很多研究人员,都只是坐在办公室里面,思考乡村的问题。虽然大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一开始他们站的立场就错了,没有真正站在农民的立场上面。

这可能也是我以后职业道路上不得不面临的问题,那时的我又该如何选择呢?

事实情况并非我所想的那么一厢情愿,有时候及时想到了这些,但迫于各种现实因素的考虑便会置身度外。

会议把本次村庄规划拔高到了一个很高的地步,口号喊得倒是很响亮,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却很缓慢,或者说我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积极主动去做这件事,包括我自己,总感觉是被推着往前走一样。

比如提出通过开例会对技术导则和要求进行集中的学习,做好扎实的调研工作,派设计人员入村做一个星期以上的驻扎调查,并通过打卡签到等等,而这些到目前为止统统没有落实。

以前自己本科阶段实习时做的村庄规划真的太粗糙了,那些不同性质的用地都是自己照着卫图描个大概,统计出来的数据也只是一个大概。

而且当时在全国范围内有点盲目推进全覆盖,做出来的成果参差不齐,但这些已经花了签做的村规到底有没有用呢?是否落到实处呢?这恐怕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今天是周末,本来要去单位加班的,但是最后没有去。在宿舍一天的工作量并不比单位的少,早上起来就开始剪辑昨天调研的记录视频,中午没有午休,下午接着码字,晚上继续码,三顿饭下面条填饱肚子。


微信工作群里不时见到所长发的工作相关信息,督促我们利用周末合理安排加班时间,我的内心竟然毫无波澜,即使知道自己还有不少的工作需要处理。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很快就要读完了,这可能是我阅读的最后一本文学作品,打算写一篇读后感,通过这本小说来谈谈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这一话先写到这里,欢迎阅读完此话的同志留下你的真知灼见!

2020.09.12 收笔


设计别话(六十六):记第一次工作点评大会总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