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销售费用碾压研发,保健品首富如何“强”的起来?

2022-08-19 10:32 作者:财富质点  | 我要投稿


超60亿委托理财

作者 | 一兰

编辑 | 肇瑞

“瞄准月亮,即便失败,至少可以落到云彩之上。”在2022年年初的致股东信中,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宣布向强科技企业转型。也是在这一年,《2022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53岁的梁允超以235亿的财富登上珠海首富宝座。

8月5日,汤臣倍健发布了“强科技转型”后的第一份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42.21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48亿元,同比下降23.55%。

值得注意的是,喊出强科技口号的汤臣倍健,上半年销售费用超过13亿,同比增长38.47%;而其研发费用仅为65,293,672.41元,同比增长29.98%,约占当期销售费用的4.84%。

财报发布后,公司股价于8月8日-10日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且8月10日一度跌至17.1元/股,为2021年以来的最低点。

与此同时,受国内疫情影响,汤臣倍健境内线下业务承压,多个投资项目建设进度放缓。在此情形下,汤臣倍健将20亿募资资金用于银行理财,引发关注。

01

13亿销售费用

“2022下半程,稳扎稳打,厚积薄发。”

讲出此话的汤臣倍健刚发布了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3.55%。

其中,公司主品牌“汤臣倍健”实现收入23.61亿元,同比下降7.91%;关节护理品牌“健力多”实现收入7.33亿元,同比下降13.83%。

相比之下,公司收购的益生菌品牌“Life-Space”表现较佳,其国内产品实现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49.69%。且公司境外业务LSG实现营业收入3.77亿元,同比增长23.79%。

汤臣倍健对此表示,报告期内,受疫情反复影响,多地采取了较为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对线下门店动销产生持续影响,公司境内线下业务承压。二季度以来,境内线上渠道经营情况环比改善,境外LSG实现快速增长。

上半年汤臣倍健的毛利率提升不少,主营业务的毛利率为69.71%,比上年同期上升2.47个百分点,其中片剂、粉剂产品毛利率同比均上升。

毛利率上升,净利润下滑,汤臣倍健的钱都去哪儿了?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汤臣倍健的销售费用为1,349,285,495.72元,与上年同期的974,440,149.45相比,增长了38.47%。“主要为报告期平台费用及品牌推广费增加所致。”公司公告显示。

报告期内,汤臣倍健的市场推广费同比增长147.54%为282,776,040.43元;平台费用同比增长88.33%为306,108,366.61元。

与此同时,公司广告费也同比增长11.66%,本报告期内公司共发生广告费4.34亿元,其中电视媒体广告1.12亿元,线上广告费1.29亿元,策划制作费及其他共1.93亿元。

“这两年公司毛利率有所提升,主要为线上直营收入占比提升推动,同时也带来费用投放增加。”汤臣倍健在8月7日的投资者电话会上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对品牌资产的投入,每年将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品牌推广,逐步实现从产品营销到价值营销的品牌力进阶。

近年来,汤臣倍健先后邀请了姚明、蔡徐坤等名人明星代言。2021年11月,谷爱凌成为汤臣倍健Yep·科学营养大使;2021年12月,汤臣倍健成为TEAM CHINA中国国家队运动食品及营养品供应商;2022年1月,汤臣倍健健力多成为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官方骨健康营养产品供应商。

一系列操作下,汤臣倍健的销售费用逐年走高。2010年公司上市初期,销售费用为8579.32万元,约占当期营业收入的24.79%;到了2021年,其销售费用增加至24.78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33.35%。

汤臣倍健表示,今年下半年公司启动主品牌钙和多种维生素两大基础营养品类冲冠战略,也会带来费用增加。预计下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仍会维持在较高水平。费用率的提升对净利润有影响但预计影响有限。

国信证券研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汤臣倍健销售费用率升至31.97%,销售费用率提高压制盈利水平。

02

研发费用不足7000万

“以‘向上思维’走出汤臣倍健的‘向上曲线’,这是我们一直选择的方向。从全球原料、透明工厂到今天的科学营养战略。‘向上思维’核心靠的一是创新,二是差异化。”

在今年年初的致股东信中,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如是说到。

同时他还介绍,2022元旦,他在内部宣布汤臣倍健向强科技企业转型。希望再用八年时间,初步完成向强科技企业的转型。

向强科技企业转型的最强路径是什么? 梁允超在信中这样介绍,

是未来每隔两三年都能向市场推出一款由我们研发的独创高科技含量重功能产品,能切切实实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增量价值;是未来能持续在全球发布类似PCC1的抗衰老和精准营养等前瞻性研究成果,给VDS(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带来增量价值。

从公开资料来看,为了向强科技企业转型,汤臣倍健做了很多努力。

此前,汤臣倍健曾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荷兰应用科学研究院和德国巴斯夫共同成立“精准营养科研转化产业联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成立“营养与抗衰老研究中心”。

据汤臣倍健2022年4月发布消息,汤臣倍健营养健康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暨南大学共同主导,国内多家知名高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的关于NAD+与衰老的最新研究在权威期刊《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刊登。

今年8月,汤臣倍健公布自主研发本土菌株,获双项国家发明专利。

汤臣倍健相关负责人对《雪浪商业》表示:近三年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公司“科学营养”战略实施将高度聚集科技核心竞争力打造上,具体实施体现在三个方面:自有专利原料和配方研发;新功能及重功能产品研发和注册;抗衰老及精准营养等前瞻性基础研究成果发布。

走在强科技转型路上,汤臣倍健的研发投入又有多少?

2022年上半年,汤臣倍健的研发费用为65,293,672.41元,同比增长了29.98%。其中,研发费用中的工资福利费为33,275,672.76元,占比约为50.96%。

汤臣倍健的研发费用虽然有所增长,但相比约13亿元的销售费用,无论是体量,还是增速,都有些逊色。

财报显示,2021年全年,汤臣倍健的研发费用为150,298,905.72元。

看到汤臣倍健的研发投入情况,投资者急了,相继在互动平台向汤臣倍健提问。

“我知道公司现研究的产品有pcc1,NAD+,轻络素等等,有的产品甚至研究有七八年,在这方面公司能不能给个deadLine,不能一直处于理论阶段吧?”

“半年时间又过去了,公司抗衰老项目的研发有何进展呢?不要每次都拿什么新科技新研发新材料来回答,这些我们小老百姓都不懂,你就告诉我们啥时候能出成果。”

汤臣倍健回复表示,基于前瞻性基础研究成果的相关产品商业化周期存在不确定性,与国内保健食品相关法规政策有关。

还有投资者提问表示,贵公司能否主动公布一些科研项目的具体进程?公司股票跌了一年多,市值都跌掉了一半,难道不应该公布一些真实的利好消息来增强小股东的持股信心吗?

汤臣倍健回复称,“公司聚焦‘新功能、新原料、新技术’的创新性研发并做相应研发储备,持续开展抗衰老及精准营养等前瞻性基础研究,研发成果及新品上市请关注公司官方发布。”

03

募资31亿,20亿买理财

作为保健品龙头企业,汤臣倍健由梁允超创立于1995年,2002年系统地将膳食营养补充剂(VDS)引入中国非直销领域,2010年12月15日,汤臣倍健在深圳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并迅速成长为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领导品牌和标杆企业。

2021年5月,汤臣倍健股价达到历史高点36.63元/股,总市值约640亿元。自此之后,公司股价逐渐下滑。

汤臣倍健8月5日(星期五)披露了半年报之后,公司股价于8月8日(星期一)-10日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8月10日一度跌至17.1元/股。

截至8月18日收盘,汤臣倍健股价收于17.52元/股,总市值约298亿元,较历史高点蒸发超300亿元。

股价“跌跌不休”,投资者当起了军师,给汤臣倍健“出谋划策”——公司市值管理好也就是维护公司品牌形象。公司股票跌了一年多了,建议公司把买理财的钱用来回购公司股份。

汤臣倍健回复:感谢您的建议。

《雪浪商业》关注到,上半年汤臣倍健盈利有所下滑,但总体而言,随着我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行业的发展,营养健康相关产品市场需求增加,以及公司70%左右的高毛利率,汤臣倍健赚的盆满钵满,自然不差钱。

2022年上半年,公司委托理财发生额合计为673,000.00万元,未到期余额360,000.00万元。其中单笔最大委托理财金额为254,000.00万元,未到期余额为207,000.00万元,而这笔委托理财的资金来源为募集资金。

2020年6月,汤臣倍健发布一则定增募资公告,拟向不超过35名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不超过16,000万股(含16,0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60,812.98万元(含360,812.98万元),用于珠海生产基地五期建设项目、珠海生产基地四期扩产升级项目等项目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经过多次调整,2021年3月,汤臣倍健上述定增募资项目最终敲定,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14,000万股(含14,000万股)公司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12,535.11万元(含312,535.1万元),缩水了4个多亿。

其中,155,382.67万元用于珠海生产基地五期建设项目,43,752.03万元用于珠海生产基地四期扩产升级项目,37,456.41万元用于澳洲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9,944.00万元用于数字化信息系统项目,46,00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累计投入募投项目的募集资金78,810.85万元,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大额存单1,000万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合计207,000万元,其他剩余募集资金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管理。

汤臣倍健对此解释称:受国内疫情影响,公司境内线下业务承压,上半年公司“珠海生产基地四期扩产升级项目”和“数字化信息系统项目”建设进度有所放缓。

今年3月,汤臣倍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含下属企业)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及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使用不超过210,000万元人民币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汤臣倍健相关负责人对《雪浪商业》表示,在不影响募集资金正常使用计划的情况下,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合理利用闲置募集资金,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


销售费用碾压研发,保健品首富如何“强”的起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