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志怪故事·柳崖外编(九)

2022-02-20 21:22 作者:柳龙君  | 我要投稿

21,缪臬司

援手穷途义不辞,一官终显故人儿。

人生显晦虽前定,似此忠勤贵亦宜。

  缪孔昭,是芜湖的世家子弟。他的父亲出海做生意,死了十年也不知道尸首何在。家里因此落魄,穷得无立锥之地。缪孔昭晚上都只有在城隍庙中夜宿。一天晚上,他朦胧中听到有大官升堂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又听到铁链拖动的声音,接着宣判案件的声音,接下来又有几个差役抓人带到阶下杖刑的声音。其中一个差役说到:“按察司在堂上。”一人答:“了解。”又过了一顿饭的功夫,就寂然无声,什么也听不到了。第二天,缪孔昭疑惑地问别人:“按察司是什么?”那人回答他:“是一种官职。”缪问:“像县里的四公那么大么?”“比这大多了。”“有县老爷那么大么?”“还要大很多。”“那比起知府呢?”“府啊县的都在按察司的管辖之下。”缪非常高兴,晚上仍然睡在城隍庙中。有个海商某,他在芜湖卸货,他想起这里的故人,不知道如今生死,去向住在那里的人询问。说:“已经死了。”又问他的儿子,那人将情况告诉了海商某。海商十分凄然,又寻到城隍庙,找到了缪孔昭。问起家事,不禁执手而泣,海商带他洗了个澡,又给他穿上新衣服,让他跟着自己过活。第二年,海商去京城游历,带上缪孔昭和他一起,要他和自己的儿子们一起学习。有个旗下将军某,和海商关系很好,一次去海商的府邸,遇见缪生,听说了他的事情后,称赞了海商的道义。

  又过了一年,将军去关中上任,想起海商帮助缪生的事,向政府举荐缪孔昭以县令的官职。过了几年,让他担任山东泗水令,当时大雨不断,洪涝已久,因水泛而无所归依的人家多不胜数。果亲王来山东察看灾情,远远看见雨濛濛中,有个纬冠而立的人,顾不上遮雨,正指挥着数十人挖土加固堤坝,脚还踩在稀泥中。果亲王问附近的人:“那人是谁?”泗水的人说:“他是咱们泗水的父母官。”果亲王说:“这堤并非泗水界中,为何如此勤恳?”人说:“县老爷曾说:邻县之土都是天子之土;邻县之民皆是天子子民。若是四面的邻县都被洪水淹没,我们泗水还能高枕无忧么?他亲率老百姓已经这样干了十几天了。”果亲王没有说别的,束马而去,向皇帝密奏见闻。宪皇帝【雍正】于是特地召缪孔昭陛见,山东省的大官都不明白是什么情况。陛见时,只听有人说:“就是他,就是他!”皇帝问他:“你认识果亲王吗?他说你颇识大体,勤政为民。希望你今后也能像冒雨督工时那样尽心竭力。”又再勉励数语,让他退下。缪孔昭才明白之前策马路过的人是王爷。之后破格升迁开封府知府。但是他心情戆直,不善于逢迎长官的心思,总督和他不睦,写了一个折子打算参他一本。这时关中将军因公事路过河南,问总督:“我的那个故人官做得如何?”总督问:“将军的故人是谁啊?”“就是开封知府。”总督愕然,说:“很好,很好!”就毁去了折子,缪孔昭在任上以干练正直闻名。又破格升河南按察使。在任上做了几年,就告老回乡了。这个时候,那个海商已经死了,缪孔昭对待他的儿子就像亲生骨肉一样。每次吃饭都要祝词,说:“生我的是父母,成就我的是父执和将军啊。”这件事情是从浮山令刘公那里听来的。刘公,是旗人,善琴。

 

22,孙生

映雪孙郎未有家,双妻已兆庭中花。

姻缘遇合虽奇妙,毕竟徐公识不差。

  江南徐步蟾,以进士任河南扶沟令。勤政之余,他建了一间书院,设讲幄,召书生名士前来讲学,要是遇到特别有才的,就格外奖赏。有个孙生,年纪二十,颇有仪表风度,徐公很欣赏他,孙生的文采与时俱进,扶沟的名士都比他不及。但是他家里十分贫穷。一天,徐公问他是否有家室,孙生说:“年少时孤贫无依,没有家业,无以娶妻;况且书中自有颜如玉,用不着成家了。”徐公为他说媒于名绅名士之家,但是都没能成。孙生的邻居李翁凭匠艺暴富,想要挤身文人阶层,但文人界都不齿与这种人为伍。他家里有个女儿,已经是及笄之年,很漂亮,还没有许配人家。徐翁稍有听说,就写了个请柬邀请李翁。李翁很是不安,徐公请他来书舍,厚礼招待他,李翁愈加不安了,不知道所为何事。徐公说:“我想给你找一快婿,不知你是否愿意?多数寒门想要改变门楣,其一靠家有好子弟,其次靠嫁得好夫婿。”话还没说完,一隶来报孙生来了。徐公说:“快快迎入。”孙生盛装而来,作了一揖,徐公说:“以前曾栽了一株建兰,晨间忽然开了并蒂花,你如此多才,去和我儿辈们一起赏赏吧。”送生出门,回来对李翁说:“就是此生,如何?”李翁很满意,很高兴,问他的家居何处,徐公说:“就是李翁你东边的邻居孙生啊。他携书来我这学习,料你不认识也对。”翁陡然皱起了眉头,说:“他不是家里穷得叮当响么,鄙人虽然微贱,但不愿将女儿嫁给这种穷小子。”徐公说:“哪儿有穷一辈子的?我看他不久就会高中秋闱,腾飞直上青云,李翁李还是答应了吧。”李翁说:“若是如徐公所说,那就以秋为期,再晚就不行了。”离开了书舍。

  到了秋天,孙生要去汴梁考试。徐公作为考官,也去了赴汴。等到榜发,孙生夺得高魁,孙生此时还在汴梁,报喜的差役到了扶沟,去县衙问孙家,衙隶说:“他没有家。”又问:“他有亲戚吗?”衙隶答道:“今年春,我们大人做媒,为他代聘李氏女子,你为什么不去那里报喜呢?”等喜报到了李家,李翁认为前面的话已经应验,况且捷报来李家的意思,一定听自徐公。李翁大喜,悬彩摆筵,贺者满屋。又备好出嫁的嫁妆以待孙生前来。当时,孙生还在汴梁,和舍友太康武生方君交好。方君身材伟岸,擅长骑射,他担心文考考不过,拜托孙生指点文章,竟然就考中了,心里十分感谢他。请他去自己家里作客,方家母见到孙生,非常高兴,打算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孙生坚持推辞道:“小生虽然还未有妻室,但和李翁有约定。”将当初的事坦白说了出来。方生说:“他以秋以为期为说辞,以此周旋县爷,其实是嫌弃你穷。身为大丈夫,为何要去别人屋檐下作那厌婿?你就答应了这门亲事吧!”他看孙生腰上系有兰花香囊,将其解下拿走。过了一会儿,拿着同心结出来,说:“这是小妹的物件。”用绳子系在孙生腰上。方母跟在后面出来,而方生拉上孙生要他给方母作拜。孙生在这里住了个把月,徐公已经返回扶邑,孙生也回去了,将要入境,只听箫鼓喧鸣,彩旗交错。孙生问是何故,说:“这是在迎新孝廉。”问是谁在迎接,说:“是泰山李翁。”孙生不敢去,方氏听了这事,自己率十几个人邀他说:“你要是无家可归,同我去太康就是了。”李翁也带了十几个人来,派人告诉孙生说:“官人尽管回去,我有良田百亩,宅一座,望您屈尊。”方生说:“我太康那里也有沃田百余亩,宅一座,望您屈尊。”正争执间,徐公乘轿而来,对孙生说:“之前的并蒂兰花,或许就是一种瑞兆吧?两地的田宅,你一并收下好了。我这里有地方给你住。”又摆酒对两家说:“此这是你们两家好才,不是孙生的薄幸。俗话说不毁一门亲,希望你们两家都能应许下来。令他往来于两地间,各住一月吧。”两家低头考虑了许久,说:“就依公言吧。”徐公择了吉日,为孙生代迎两家女子。当初李氏女听了此事,说:“我绝不和方家婢子见面的。”方氏女听了,也说:“我绝不和李家婢子见面。”拜堂的时候,两女子差涩之中,隐含有不屑之意。等到送入洞房,揭去盖面,两两对视,却都笑了起来。坐了一阵,彼此间相处和睦。等到第二天,伴娘都问起和对方姑娘的事。李氏说:“我羡慕她姿媚而态柔。”方氏说:“我羡慕她柔骨而媚容。”从此以后相安无事,家室和睦。

  柳崖子说:“孙郎也不是负心人。李翁俗,方君侠义,得以酿成如此奇事。不过啊,若是天下的嫁娶之事都能有徐公这样的媒人,情海中也就没有那么多悔恨的事了。”

志怪故事·柳崖外编(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