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富种起源》的推书与杂谈

2023-03-06 23:55 作者:熊威的读书笔记  | 我要投稿

推书部分

1.我怎么接触到这本书的

我关注的知乎经济学大V“天涯明月刀”给作者的书籍序言点了赞,出现在我的关注推送列表里。

序言的描述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了兴趣,前言表示这本书很简单易懂,高中生就能看明白;同时又很有内涵,能让读者接触经济学思维方式,了解《经济学原理》程度的知识能有什么应用。

恰巧我上过高中,经济学水平也就入门水平,看完序言后对这本书很感兴趣,所以在微信读书读完了这本书。

2.这本书讲了些什么

《富种起源:人类是怎么变富的》是Theia Insights首席经济学家吴乐旻(曾在北大经济学院任教)写的一本理论经济史类书籍,约23万字,该书还未出版时作者的相关论文就已经被列入美国西北大学研究生经济史课的必读文献。

这本书以效用品理论弥补了马尔萨斯理论的缺陷,从族群竞择理论重新解释了马尔萨斯陷阱,证明了马尔萨斯对长期贫困陷阱的解释是错误的,同时否定了现存的四种大一统增长理论,并对经济史学的“圣杯问题”——【人类是如何摆脱马尔萨斯陷阱的?工业革命怎么发生?人类如何变富?】给出了一个理论模型,这个模型就是制度竞择。

注:这本书中的人类变富是指产品结构中效应品部门比例大于生存品部门导致的人类幸福感上升

效用品根源是性选择中的“信号‘机制费舍尔性选择失控机制,由于可能的审核因素,我不对效用品概念解释太多,效用品的概念和根源在《富种起源》书中讲的很细

部分概念的解释:

(1)马尔萨斯陷阱:经济史学上只有一个大事件就是1800年前后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后才有了人均收入的大幅增长,工业革命前的长期贫困就是马尔萨斯陷阱(旧想法认为马尔萨斯陷阱由资源与人口的矛盾导致)

(2)马尔萨斯效应:马尔萨斯对马尔萨斯陷阱的理论解释——“富则生,穷则死,人多就穷”。社会发展、市场扩张、技术进步都只能短暂提高人均收入,但无法改变均衡状态的人均收入;真正能长期影响人均收入均衡状态的只有死亡率和出生率。

(3)大一统增长理论:同时包含马尔萨斯模型和索洛模型(经济增长理论的基准模型,描述工业革命的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增长理论。 (4)效用品理论:作者发明的新理论框架,假设单位价值的不同商品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不一样,影响大的商品分作生存品部门,影响小的叫做效用品部门。通过该理论,作者解释了为什么传统马尔萨斯效应会和实际情况有偏移,论证了马尔萨斯陷阱的正确性。效用品产生的根源是性选择中的“信号‘机制费舍尔性选择失控机制

(5)族群竞择理论:族群竞择机制是作者发现的在经济学中类似于生物学中族群竞择现象的机制,用于解释为何会有平衡增长之谜

(6)平衡增长之谜:人均福利的增长率gU等于效用品部门的需求比例β,乘以效用品、生存品两部门技术进步率之差(gB-gA)。这里B代表效用品部门,A代表生存品部门。g表示增长率(growth rate)。U表示效用(utility)。公式即gU=β(gB-gA)。根据马尔萨斯陷阱,gU=0,但是公式中的效用品的比例β不可能=0,所以一定gB=gA。 平衡增长之谜即 “为什么效用品部门增长率和生存品部门增长率相等”?

(7)制度竞择理论:作者根据族群竞择机制引申的新机制:贸易替代移民、知识媒介的改变、效用品大爆炸制度竞择中的角色反转,用于解释现代经济增长的起源。

(8)效用品大爆炸:环境、技术变化导致某物品从效用品转变为生存品,现代经济增长可被看做制造业和识字率两件效应品的大爆炸

(9)制度竞择中的角色反转:增长效应水平效应存在矛盾时,水平效应能够长期压制增长效应,但增长效应最终会翻身反制,触发爆炸式变革

(10)增长效应和水平效应:作者进行制度竞择理论数学建模模型中的动态效应即增长效应,静态效应即水平效应

3.一个大概的论证推理结构图



4.书中重要观点及支撑依据

  • 观点1:”马尔萨斯效应微弱、是在长期中滴水穿石中造成马尔萨斯陷阱“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支撑:马尔萨斯效应与实证不符是因为忽视了效应品的存在,17世纪英国贫穷法导致”穷死“效应淡出可以证明这一点

    支撑:传统马尔萨斯理论当隐含假设“个体与群体间不存在生殖利益矛盾”存在时才正确

  • 观点2:前工业世代的长期贫困陷阱不是因为增长停滞,而是因为增长断裂

    支撑:支持停滞说的证据都能支持断裂说,但是支持断裂说的证据不支持停滞说

    支撑:根据格陵兰岛的冰柱的铜污染采样分析,古罗马和宋朝时期世界产铜量接近工业革命初期,年产15000吨左右,存在相当繁荣的工商业;古罗马和宋朝灭亡后工业革命前的世界产铜量只有2000吨,工商业衰败陷入贫困陷阱

观点太多了,剩下的就不列举了。 😂

5.为什么推荐这本书?

  • 通俗易懂,我上午花了3小时左右看完这本书,大体思路就明白了

  • 结论很新颖,一般马尔萨斯陷阱被认为是有限资源和人口间的矛盾,技术发展拓展更多资源才让人逃离长期贫困陷阱;这本书却提出工业化解决贫困的原因在于优良的制度得到了能保护自己的技术力量和效用品变为生存品导致的产品结构剧变

  • 整个论证过程很严密,解释到位,能够被学习

  • 能够拓展视野,其中支撑作者观点的很多论述可能会在其他领域给予启发

杂谈部分

1.大纲式写作不适用于杂谈

大纲式写作被很多人推崇,今年我也在好莱坞著名编剧罗伯特·麦基的《故事》里看到了大纲式写作:先大纲,再细纲,接着才是场景和对白。

然而我的前两篇文章就是毁于大纲式写作,杂谈和大纲式写作是完全不适配的。

大纲式写作要求先有一个主题,对主题的由来,展示和论证深度拓展成全文。

杂谈是受启发而产生的第一感觉进行浅度的记录和整合,启发出的很多内容本身就是互相冲突的,几乎不可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强行进行大纲式写作必然要在内容中进行删减和挑选,这个过程给我造成了很大的痛苦,也是我前两篇动漫杂谈都崩坏到脱离我本意,很多想法没法写出得原因。

2.杂谈的“真”与b站up主”JK低手鱼太“

大纲式写作是目的先行的写作,主题已定,为此必须删去与主题无关的和冲突的内容,这本身就会制造虚假,写出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

“作家必须相信他所写的东西”——还是罗伯特·麦基的《故事》。

这位伟大的编剧要求作者忠于自己的内心,所写内容的内在意义而不是外在形式,应该为了自身的表达需求而不仅仅是因为反商业选择最小主义的写作结构。

简单的说,就是诚实地面对自己思想的肤浅,选择第一感受而不是矫揉造作。

我最喜欢的动漫杂谈up主“JK低手鱼太”就是因为失去了杂谈的真,这两年的很多视频才我感受到了无趣。

为了更多的视频,硬要去谈他自己不喜欢的动漫,不知道他是否痛苦,我看的是很难受。

3.冲突的集中思维与扩散思维

大纲式写作与杂谈的另一个冲突点在于人脑的生理机制,人思维的前提是注意(对某对象进行指向和集中)。

如果想在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对象进行注意,必须要求所从事的活动间有内在联系,且存在非常熟练的活动,这个动作在心理学中被叫作“注意分配”。

简单讲,注意分配只能发生在简单活动搭配复杂活动时,并且活动间有联系。

杂谈写作的第一印象生成需要思维进行发散,提取记忆的片段,进行概括活动;大纲式写作需要思维进行集中,抽取事物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并舍弃非本质属性和特征,找到内在联系,是抽象活动。

两者同属于复杂活动,并且没有联系,是不可能同时进行的。

4.制度竞择模型和《星空清理者》的田名部·爱

之前都是今天看《富种起源》时想到的与杂谈写作相关的一些想法,不过一直没讲到直接与《富种起源》内容相联系的部分😂。

第一个从制度竞择模型开始吧,其实主要是制度竞则模型4个机制中的后两个——效用品大爆炸和角色反转,让我想明白了如何表述《星空清理者》中的田名部·爱和她的思想为什么能是《星空清理者》中唯一的主旨与问题的解决办法。

首先简单解释一下《富种起源》中的效用品大爆炸和角色反转。

效用品大爆炸:当个体竞择的工具同样成为族群竞择的工具时,效用品就变成了生存品,就会进行大爆炸式的传播。

一个简单的例子:工业革命前,识字读书只能为学习者自身获取更优良的生存环境,但是对国家扩张帮助并不大,此时识字率就是效用品;工业革命后,识字率和科学技术传播、民族主义宣传都是正相关;此时更多学习读书对学习者和个人都是正面效应,就会迅速出现大规模的教育推广,快速拉升识字率,识字率从效用品变为了生存品。下面是书中的原图。

S代表竞择力,ω是移民参数。补偿效应导致竞择力函数S(ω)呈S形,且在ω=0附近取得最大的变化率。社会环境的变化推动ω的变化。如果ω的变化不越过零点,此类变化所带来的竞择力的改变就会非常微小。如果ω的变化恰好越过了零点,从正到负(从生存品变成效用品),或者从负到正(从效用品变成生存品),那么竞择力将发生巨大波动。

角色反转:《富种起源》的作者根据制度竞择理论进行数学建模,编程后在Matlab(科学计算器)进行了多次模拟,发现在增长效应压倒水平效应的现象总出现在特定的出现,并且转轨呈钟形分布。

作者由此举了简单的例子来类比对应逻辑:慷慨的人(短期有害,长期有利)能得到更多人新人,具有增长效应,但在小范围的交易中总是吃亏,被水平效应压倒;但是竞择效应会导致在特定时期必定出现增长效应压倒水平效应,社会风气变好,幸存下来的慷慨的人会发挥长期优势(当然大部分慷慨的人会死在角色反转前)。

《星空清理者》的田名部·爱不能算理想主义者,更接近空想主义者。当然这说法是一种庸俗但被普遍接受的划分(即将失败的理想主义者定为空想主义者),我个人以前不谈,现在认为空想主义者也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田名部·爱的崇高道德一直走在失败的道路上,对抗针对冯·布朗号的恐怖袭击(失败),试图让“半课”不屈服联合国高官子弟的私欲(失败),劝说男主保持乐观的心态(失败),帮助被骗到月球打黑工的贫困工人(失败)········

田名部·爱相信更多地沟通、更多地交流、更多的爱与和平能够解决问题,相信只要尽力就一定能有满意的结果,这毫无疑问是不切实际的,即使唯一一个被她的爱拯救生命的角色也认为她的爱极其肤浅,是对世界的认知不够充分。

可是只要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爱的行为逻辑属于明显的短期有害、长期有利,而且是能够真正解决恐怖袭击事件的唯一办法。

我们从头去思考工业化中的两个效用品大爆炸——识字率和制造业,制造的最大区别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方便了,也就是沟通成本的降低带来了现代社会制度的革新。

《星空清理者》中田名部·爱一直坚持的更多的沟通与交流正是那个真正能让人看到新变局曙光,没有爱的宇宙开发毫无意义。和过往的垦荒运动、大航海毫无差别,无法改变产品结构中效用品和生存品的比例,让人类感受到幸福。

5.人口漏斗和城市化

《富种起源》根据他的两部门模型做出判断,移民存在定向性。

移民倾向于从产出结构偏向生存品德地区走向产出结构偏效用品地区,技术和文化上相对倾向于效用品的地区就像一个从周围吸噬人口的漏斗。

人口漏斗的中心,死亡率高于出生率;漏斗边缘,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模型,关于为何城市化导致出生率降低,过重的教育负担、房价、税收等都被认作是主要原因。

但我过去也想不到更深一层问题的答案,就是这到底是不是完全的坏事?为什么?过去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如何才会逆转?我们应该怎么办?

《富种起源》中的两部门模型除了我们应该怎么办之外的问题都给出了答案。

由于这书今年才出版,大量搬运原文有侵权的可能,所以具体答案和书中分析过程这里就不给出。

给一个导读,可以从书中的第6、7、8章找到答案。

不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两部门模型的重要推论定向移民,作者提出也有绝对优势移民这个反例。

换句话说,定向移民的推论和实际存在偏差,作者自己表示因为离开学术界要去公司捞钱了所以没时间和精力继续修正。

6.面向对象编程与黑箱

这部分内容是我看完全书第一遍之后突然想到的。

富种起源的很多逻辑推理部分我都是略读过去的,包括作者如何驳斥现存的大一统增长理论,但是到了最后居然发现自己还能基本理清作者的理论思路,接受其新颖观点。

我觉得这主要归功于刚毕业进矿机厂干那一年多结构设计工程师的经历,在干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我获得了非常重要的一种思考方法。

第一个叫作黑箱思维,也可以说叫模块化思想。

核心就是从问题出发,简单的就是说把握功能而不是结构;专注整体而非局部。

21年我第一次接触Python,教程上来就讲面向对象编程,但不知道是老师还是我的问题,他讲完一通我也没明白他说的面向对象什么意思。

后来终于知道,他说的面向对象就是黑箱化,模块化的意思。

比如在矿机中,油缸能提供减震和液压动力,液压动力主要用于调节主轴来控制排料口。那么只要不影响这两个功能和结构强度,除此之外的具体结构选择与尺寸修改便只受成本一个条件约束。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黑箱化思维模式。

7.我和数学建模

最早知道数学建模是在初中,我的数学老师讲她儿子在大学获得了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由此让我产生了对数学建模的兴趣。

数学建模协会也是我在大学时参加活动最多的社团,大概去上了有将近2个月的课。

天可见怜,我剩下加的两个社团加起来都没去过4次。

不过直到最后我也没能学明白学长学姐讲的东西,一个完整课程都没上完离开了数学建模协会,自然也从来没有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大赛。

不过在《富种起源》里看到第11章的制度竞择模型一节,我竟然终于明白了数学建模的意义和步骤,还想起来当年台上学长讲的那句话——“所有事情都可以进行数学建模,数学建模不以求出特定解为最终目标”。

8.商业征税能力与垦荒

在《富种起源》第13章禹式治理的“商业征税能力”一节,提出了一个违反我之前认识的观点:商业征税能力更强的宋朝政府,才能够放开经济自由;明朝正是因为商业征税能力才进行限制经济自由,而不是因为限制经济自由所以商业征税能力弱。

这个时候我就想到了垦荒反而使农民丧失更多的自由这件事情,之前我只知道是因为垦荒者因为垦荒需要皇帝、国王、领主、地主提供工具、知识和口粮贷款等支持,才会失去更多自由,变得更加贫困。

但是仔细想想这只是一个方面,现代社会中的创业者类似于垦荒者,投入一个高风险行业也需要知识、工具和贷款,为什么很多不会失去自由呢?

看到书中的商业征税能力一节我就明白了,垦荒者实际上地离统治者的影响范围更远了,统治者的征税能力下降了,所以才会要求垦荒者更多的服从和供奉。

而现代社会的创业者是无法通过创业来逃避国家管制的,只是单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自然不会被要求失去更多的自由或者缴纳更多税收。

10.《今日简史》与《人类简史》

《富种起源》这本书好久好在通俗易懂,感觉可以和《今日简史》与《人类简史》类比。

不过只可惜当初看那两本书没有复盘过,现在忘得也都差不多了。

《今日简史》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技术奇点,人类在一切劳动岗位上都败于人工智能的危机时刻;一个全球化退潮可能带来的孤立于敌视。

《人类简史》还记得我当初刚看完的时候非常失望,觉得那书没讲什么有用的东西。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后来才知道这词也不是人类简史发明,是引用的。

不过《富种起源》给我的观感比《今日简史》和《人类简史》好很多,不知道是因为我现在看书频率比以前多,还是这本书看完后想得更多?

11.《进击的巨人》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事实错误

作者在尾声特地写了一段,表示生怕别人因为这本书把他看作社会达尔文主义者。

我对于这种担心的作者本人倒没什么看法,不管是大公司首席经济顾问还是前北大教授的身份,这位作者对我来说都是遥不可及高大上人物。

不过我联想到了《进击的巨人》和谏山创,在离开岛之后的剧情就一直广受争议,各种被抨击。

最后《进击的巨人》“烂尾”更是让一堆人粉转黑,艾伦和谏山创一起成为了小丑。

不过感觉谏山创的心态倒是非常好,坚持初心,说他最开始就想好了这个结局,他是故意的。

坦白来说,《进击的巨人》结局我并不认为特别糟糕,为什么故事主角不能是小丑呢?反正我一直共情的是阿尔敏不是艾伦。

12.《富种起源》和《债:5000年历史债务史》

大卫·格雷伯的《债:5000年历史债务史》是我毕业进矿机厂那一年读过的所有书里,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改变了我对事物的看法。

吴乐旻的《富种起源》对我倒没有那么大的冲击,不过毕竟算是我2023年头一本认真看完还做了比较多复盘的书,感觉也算有一点纪念价值。

我就很正常地联想到了《债:5000年历史债务史》,推荐大家有兴趣也去看看这本书,作者是21世纪最著名地无政府主义者之一。

13.作者推荐的其他书

《富种起源》的作者李乐旻在他的书尾声中也推荐了一些书,可以作为他这本书的补充阅读。

因为《富种起源》偏理论推导更多一些,叙事比较少。

他推荐的书还有查尔斯·蒂利的《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990-1992)》、菲利普·霍夫曼的《欧洲何以征服世界》以及文一的《国家为什么繁荣》。

当然就我个人观感,作者推荐的三本书估计读起来不怎么舒服,作为《富种起源》叙事补充的话,我是不会去看了

行数:263

字数:6279

主题:默认主题


《富种起源》的推书与杂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