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非社会意义

杂文。
原谅我起这个标题,因为它读着很好笑。
前两天看到的一个新闻,北京故宫还是哪里,一个人连续三年在同一处文物上刻字。大概是这样:李狗蛋到此一游,2018.5.1。李狗蛋回来了,2019.5.1。李狗蛋还在坚持,2020.5.1。
本文的内容不是刻字,而是旅行时的照相问题。
我不喜欢旅行时照相,可能是因为懒。但小柚子总要不停照相,这照不少,那照不少。不正常的是我。
她喜欢珍藏,翻看美好的瞬间,以此作幸福的见证。每想到此,我就生气——幸福不从内心发出,净指望这些外在的东西充场面呢?
幸福应该是每时每刻的感受,而不是相片中的瞬间。她觉得那些相片是美好,我觉得每天不都美好吗?把幸福剥离出来,每天活着工作,然后数算浪漫之日,憧憬幸福之时,这该哭还是笑呢?我不是抱怨她,而是抱怨这种社会行为。一切都要去显示,证明。幸福的生活需要去证明,好太太需要去证明,好儿女需要去证明,一切都需要去证明,为证明还要涨红了脸。一般来说这是在乎别人的目光,但可以直接说,这是压根不知道幸福是什么,追求什么。人群干什么我干什么,人群笑,我也笑,我笑出来了,就是幸福;不掉队,就是快乐。这种生命的悲剧性让人无法释怀,因为人一生很短暂。
旅行的意义在感受,不是拼命照相摆姿势。 将美景收入心中,虽然慢慢可能会忘掉景色的细节,但心中的触动永远不会消失。照的好的相片,能抓住瞬间的美。但为瞬间的雕饰而放弃整个呼吸的世界,太遗憾。认真将照相视为一种创作,那你得在风景中蹲留很久时间,但很遗憾,人们在一个景点呆二十分钟就走了。行程不紧凑,好好欣赏完美景,照一些相挺好。但行程紧凑,不抓紧时间消化景色,而是机械照相,这就不好了。
人的眼球有几亿像素,超级变焦,还是广角呢,更不用说全身众多的“传感器”,温度,湿度,光线,情绪,距离等等都不在话下,比手机上那个摄像头珍贵多了。
我喜欢看电影,但此情此景我忍不住刻薄,是哪个家伙发明了照相,让人群陷于虚荣的泥潭,拼命摆弄身姿。长辈们照片中扑面而来的“喜悦”,让我高兴不起来,我看到一个个被架空的人形,灵魂被粘在了照片里。 人群坠入了一种伪装美,表现美的泥沼。照相像一种攀比游戏,到晚年,别人拿出一堆来翻看,而自己干巴巴地什么都没留下,这太没面子了。
骑行时候遇到的真正的触动。姊妹湖,远观如天上的明珠落入人间。在电脑上看了太多风景,我从不相信一副美景能洗涤人的心灵,直到眼前的恩赐降临下来。骑车的劳累,人心的波谲,情绪的起伏,全部被消解,化为一种身心不由自主的感动。我觉得我太肮脏,生于此的藏民是上天的赐福。我想不到如何真诚地献上自己,想满地打滚,最后只能卑微地打开相机照一些,但我知道这样做根本没有意义。
抵达拉萨前的玉带河,水天相接,天地一同。这样的景观震撼到我不敢照相,我承受不了,因为太美。这种美狠狠地扇了我耳光,压倒了我,我不能触碰手指去玷污它。
人为什么要怀念过去呢?像是行将就木前的哀鸣。
丑的东西不肯照,美的东西照不出来,这是我排斥照相的原因。小柚子照了很多相,她翻起来,我在一旁看着也觉得很好。但我就是不想去照,我真是个讨厌的家伙。
下面是《古剑奇谭3》的一张照片,它确实好看,好看到肤浅。当我操作人物进入这片风景,整个人因为置身于美而难受,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要不要操作人物继续前进,完成打打杀杀的无聊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