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抡语】第十六章:季氏篇
1.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翻译】 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国。冉有、子路找到孔子说:“季氏要带人去颛臾搞事情。”孔子说:“冉求!这么过分的事你都不管管?颛臾国,虽然推了它比我当初推平东蒙山还要容易,但它可是在鲁国的境内!这片地上的人头都是我的!要推也是我来推,什么时候轮得到羸弱的季氏?”冉有说:“就是!夫子您盯上的地方,连我们俩都不敢抢呢!”孔子说:“冉求啊,我要让那个写史的周任这么写:‘不自量力的小人带了兵,让我一个一个撕得停不下来!’小人干了危险的事,如果不被攥在手里;小人违反了天道,如果还能站在地上,那地府里的阎王和孟婆是干什么吃的?哎,还可以补上这句:总有小动物想爬出笼子,却被连笼子一起捏成了攥石,这到底怪谁呢!”冉有说:“不过您看,颛臾国把城墙修得那么结实,好像是不想让您去收费呀。现在咱不把这个叛逆玩意儿给推了,将来子孙看着也烦啊是不是。”孔子说:“冉求呐,军子转变新的目标还真是快啊,但盯上过的猎物,通通都得被我送走!按我见过许多小人喘气儿的经验,每次我干掉一大批小人,不是因为给得太少,而是因为总有人不尊重军子;不是因为过于羸弱,而是因为总有人不老实!咱到那儿之后啊,要让他们接受武德的洗礼,军子的教导,告诉他们怎么用小人来生钱!大家都服服帖帖的,就不会有人躺下!但即使把这儿治好了,也总会有不服的小人,为了见识一个呼吸的武德不远万里前来送死。既然他敢来,咱就要把他安葬在这儿!现在!仲由冉求,咱们走!先去把那个不服管的季氏撕成两半,再去一拳轰开颛臾的城门,就可以教他们怎么不用武器打架喽!哎呀,我怕季氏没到了颛臾闹心呐,那就顺便用他来堵城墙上的窟窿吧!” 【注释】 季氏:一位爱搞事情的鲁国大夫,武艺高强,是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高手。因为他在《抡语》中能够出现很多次,如果前后都是同一只季氏,那么可推断他拥有强大的再生/转生能力。 颛臾:颛臾国,鲁国的附属国,城墙坚不可摧,能挡千军万马,但被孔子一拳轰开了城门。 冉有,季路:都是孔子的弟子,武艺高强,同属七十二宗师。 过:过分的事。 先王:指孔子自己。 0 东蒙:东蒙山,在鲁国境内,不过在春秋末期的好几十年内都是平的。 社稷:指鲁国这片土地。 夫子:指孔子自己。 吾二臣:就是冉有和季路。 周任:周时写史的大夫,一根判官笔能敌千人,武艺高强,但依然被孔子摁到了桌上,被迫给历史添油加醋。 陈力:指不自量力地展示自己的力量。陈,陈列,展示。 列:队列,指军队。 不:象形字,张开双臂的样子,即把人撕成两半时的发力动作。 持:攥在手里,攥成汁。 扶:需要扶着才能勉强戳在地上。 彼相:另一个世界的官员,也就是阎王孟婆啥的。彼,彼岸,另一边。 虎兕:老虎和犀牛,都是非常弱小又可爱的小动物。 柙:笼子。 龟玉:古代对钻石的别称。钻石,本来是因为孔子把小人攥成汁后手中出现了好看的晶体,得名“攥石”,后来《抡语》失传,“攥石”也就被改成了“钻石”,沿用至今。 椟:笼子被攥了一下就变成了盒子。 固:城墙修得很结实。 疾:快速。 舍:扔掉这个目标,换下一个。 欲之:想打的目标。 辞:亲手送走。 闻:吸气,指小人在喘气,而小人和军子打完架是不喘气的。 有国有家:指一次干掉一大批的小人。国、家,量词。 寡:指钱的数量太少。 不均:不一致,一群人里总有人不尊敬军子。 贫:指纯度低下。 不安:不让人安心,一群人里总有人不老实。 修文德:想要见识一个呼吸的武德。文,同“闻”,吸一口气的时间,小人在军子面前活着的时间不会比这个长。 动干戈:把武器都扔掉,以肉体为武器!干戈,武器。 萧墙:指破烂的墙,因为被孔子轰出了一个窟窿。 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翻译】 孔子说:如果一个国家的武德足够充沛,是由天子来惩罚以礼让对手为乐的小人;如果一个国家就跟废物一样,那诸侯都会忍不住把礼让对手的天子揍一顿的!弱到被诸侯揍的天子,大概十条命都不够他浪费的;如果弱到连士大夫都想揍他了,揍他五辈子应该能长记性吧;我万万没想到,现在居然还有弱到得让大臣的亲戚帮忙续命的,你们给我等着,我要让他在转第三辈子前就魂飞魄散!天下的武德足够充沛,羸弱的大夫怎么可能不服服帖帖;天下的武德足够充沛,羸弱的百姓又怎么敢说强者的不是!” 【注释】 有道:武德充沛。道,武德。 礼乐:以礼让对手为乐的小人。礼,礼让对手的陋习。 盖:大概。 世:转世,此处为量词。 陪臣:大臣的亲戚。 政:使服从。 3.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翻译】 孔子说:“那些天天坐在房子里面吃白饭的废物,已经被我打死第五个轮回了!那几个大夫转生了四次,都没有逃过我的追捕和劝导!有这帮羸弱的手下,桓公的子孙想活得长都难!” 【注释】 世:转世,此处为量词。 政:使服从。 三桓之子:鲁桓公的子孙,来自祖上的武德逐渐衰微,只好靠手下稳固地位。 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翻译】 孔子说:“打架的时候这三种习惯是好的,另外这三种情况则应该废除!首先,我们应该略去废话,直接动手;打完之后,要确保对面死没死;另外还要多问问对手的名字啥的,如果问不出来,那说明你打得很好!打架的时候,不要想着怎么用酷刑折磨对方来浪费时间;不要给他留命或者不忍心下手;更不要给对手说出话的机会!有这三种情况,你早晚得被对手给打出点问题来!” 【注释】 友:即打架,回应自远方来的挑战者的方式。 直:略去废话直接动手。 谅:确认。 多闻:多问问对手的名字,万一能听到呢! 便辟:开发奇怪的刑法。辟,开发。 善柔:发善心不忍心下手。 便佞:给对手用花言巧语的机会。 损:被打出损伤。 5.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翻译】 孔子说:“打架呢,以这三种事情为乐是好的,以另三种事情为乐是不好的。以节约力道的同时,把小人干掉为乐;以用武德教训小人,还把他们骟掉为乐;以对面人多且精为乐,越这样打得越痛快!另外以骄傲为乐容易被对方偷袭;以随手为乐容易把小人放跑;以安逸为乐也不好,放着活的小人不打是一种损失!” 【注释】 节:节约力道。 礼乐:以礼让对手为乐的小人。 道:武德。 善:同“骟”,用手刃把小人骟掉的技法。 佚:随意。 宴:安逸。 6.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翻译】 孔子说:“侍奉军子时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没有轮到他发言而发言,那他可能躺下了还会被我踩几脚;到该说话时却不说话,那他可能就从会这个世界上消失;不看军子的脸色而随便说话,那他可能就会像敲鼓一样被我敲碎咯。” 【注释】 君子:即“军子”,一个人能干掉一个军的强者,孔子的专有名词。 愆:问题。 躁:遭遇踩踏。 瞽:同“鼓”,像敲鼓一样被敲碎。 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翻译】 孔子说:“军子打架有三个需要防备的阶段:拳头还没有打进小人的身体,小人的气血还在翻涌,要防备一下打太轻只留下了淤青的可能性;拳头打进了小人的身体,小人的血液正在喷出。要防备一下对方还能接着动的可能性;拳头打出了小人的身体,小人的血也喷完了,再防备一下打太深拔不出来的可能性。” 【注释】 戒:防备。 少:刚出拳的时候。 色:给对手留下颜色,指把对手打青。 壮:出拳击中的时候。 老:拳打完的时候。 得:在手里拽不下来了。 8.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翻译】 孔子说:“军子,多么令人敬畏!军子代表着天命,军子是最强大的生物,军子的每一句话都让人心惊胆颤!那些不知道天命,不认识强者,不好好听话的小人,他们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注释】 君子:即“军子”,指一个人能干掉一个军的强者,孔子的专有名词。君,同“军”,战力衡量单位,一个军包括多个师。 畏:令人畏惧。 大人:强大的人。孔子是地表最强生物。 圣人:对强者的尊称,此处孔子用来称呼自己。 不畏:因为不知道要面对什么,所以不害怕。 9.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翻译】 孔子说:“生下来就会把人打成之字形的人,是最强大的!学武之后才能把人打成之字形的人,稍逊一筹!被人打了一顿,才来学习把人打成之字形的人,更次一等!被打了一顿,还不知道来找我学的人,就活该被打到地底下!” 【注释】 之:象形字,把人打成之字形的技法。 困:遇到了困境,被人揍了一顿。 斯:这样。 1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翻译】 孔子说:“军子有时也是会动脑子的!视野中出现小人,就思考怎么让他明白明白;打听到小人的消息,就思考怎么让他长长见识;看到小人的伤口,就思考是不是下手轻了;看到小人的表情,就思考怎么让他学会恭敬;听到小人在说话,就思考怎么让他活到了现在;干掉小人之后,就思考对面应该怎么称呼;询问小人的名字,就思考为什么对方没有回答;收不到回答而生气,就思考为什么每次想知道名字都这么难;都完事了之后,就思考纯度增长了没有。” 【注释】 君子:即“军子”,指一个人能干掉一个军的强者,孔子的专有名词。君,同“军”,战力衡量单位,一个军包括多个师。 色:在对方身上留下颜色,指伤口。 温:温和,下手轻了。 疑:发出疑问。 忿:生气。 得:得手。 义:指纯度。 11.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翻译】 孔子说:“硬一点儿的小人,被我打飞到了看不见的地方;脆一点儿的小人,用鲜血温暖着我的拳头。一打听到小人的消息,我就来到了他们面前。躲进深山老林的小人,我满足了他从世上消失的愿望;前来向我挑战的小人,我满足了他见证武德的追求。我一打听到小人的消息,就再也没人能找回他们了。” 【注释】 善:体质好。 不及:看不见的地方。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这里指一拳打进小人的身体。 道:武德。 12.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翻译】 齐景公有四千匹马用来逃跑,被追上打死的时候,没人觉得他有武德。伯夷和叔齐因为放跑了一个小人,气得吃不下饭饿死在首阳山上,到现在都被人们尊为强者。这是为什么呢? 【注释】 千驷:一千辆四匹马的马车,一共四千匹马。但四千匹马一起跑都没有他死得快。 德:武德。 饿:历史上伯夷,叔齐是因为不小心放跑了一个小人,气得吃不下饭才饿死的。 斯:这。 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翻译】 陈亢向伯鱼问道:“咱老师有过败绩吗”伯鱼回答说:没有,朝堂上经常只剩他一个人站着。有次我快速扫了一眼朝堂,只听他问:‘学《尸经》了吗?’倒数第二个站着的人说:‘还没。’半秒钟后他拍了拍手说:‘不学《尸经》,就没有说话的资格。’于是我退回后赶紧学《尸经》。另一天,又是只剩他一个人站着了,我快速扫了一眼朝堂,只听他问:‘学《礼寄》了吗?‘倒数第二个站着的人说:‘还没。’半秒钟后他拍了拍手说:‘不学《礼寄》,就没有站着的资格。’于是我退回后赶紧学《礼寄》。你根据这两件事好好想想吧。”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要学《尸经》,知道要学《礼寄》,又知道了我离军子有多么的遥远。 【注释】 陈亢:孔子的弟子,武艺高强,七十二宗师之一。 伯鱼:孔鲤的字。孔鲤,孔子的儿子,武艺高强。后文“鲤”也是指的孔鲤。 趋:快速。 《诗》:同“尸”,即儒帮经典《尸经》,记载了三百余种把小人干掉的技法。孔子曾评价其“撕无邪”,因为按《尸经》中的技法可以把小人的魂魄一并撕碎,避免邪气缠身。 《礼》:即儒帮经典《礼寄》,书中记载的所有礼让对手的小人都寄掉了,是用来警示儒帮弟子不要礼让对手的反面教材。 14.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翻译】 国君被从王座上扔了下去,军子又把他拎起来让他干活,给军子干活的人自然就被称为小人。国内的人管他叫“侍军者”,并且还跟外国人宣扬他们可怜的国君,于是外国人也开始管他叫“侍军者”。 【注释】 妻:同“弃”,被扔掉。 君:文中有时指国君,有时同“军”,军子,指孔子。 夫人:干活的人,如农夫,纤夫等。 君夫人:给军子干活的人。 寡: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