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知人与人的相遇,是“劫”还是“缘”
年轻时候听过一首歌,其中有句歌词很有意思:
跟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当年觉得很有道理,年轻人就应该如此,但到了中年的时候才醒觉过来,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
我的体会是,有些人宁愿是不相遇,不认识,有些劫难是应该提早避免的。
人生在世,善缘可以多一些,恶缘、孽缘可以少一些。

情劫难过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从人的一生来看,“情”这个字最容易让人丧失理智,平常每个人都知道趋吉避凶,而在人为情所迷的时候,往往会飞蛾扑火一样,主动陷入到灾祸之中。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本来是陌生人,甚至是仇人(罗密欧与朱丽叶),但就是因为彼此有情,就能不顾一切,生死无惧,非要爱得死去活来不可。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越来越体会到“情”的可怕,因为它是不可捉摸的,所谓一见钟情,心里有就有,没有就是没有,毫无道理可讲。
而一个人如果过不了情关,渡不过情劫,那这个人的命运恐怕是不乐观的。

智者为什么不入爱河?
欲令智昏。
智者不是无情无爱,而是很慎重。其实智者为什么是智者?很可能是因为他摆脱过情劫,他懂得了情为何物。
我看过一些中年人为情所困的电影,他们就是没看破这个红尘,因为儿女情长而耽误了自己是事业。
虽然“爱江山更爱美人”为世人所称道,但凡是沉迷于男欢女爱的人,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事业和感情都不能拥有。
爱情更像是一场幻梦,我愿意承认它的存在和价值,但我更注重支撑它存在的那些东西。没有物质的基础,没有长久的陪伴和共同成长,那爱情就像花一样枯萎。

人与人的相遇,是“劫”还是“缘”?
这要取决于自己。
人生不只是爱情,友情和亲情其实更重要,当然这里我们主要是探讨宏观意义上的人际关系。
“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据说这是某城隍庙门口的一副对联,它就告诉我们,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劫”还是“缘”,有些是可以提前化解的,有些是只能接受和面对的。
而且,上山之前要下山,我们历劫和结缘的过程就是炼心、修行的过程,不然的话,我们如何才能看破这个红尘呢?

人生就是修行
自从进入中年之后,我越来越认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人与人的相遇,可以是劫难,也可以是善缘,这既是我们的考验,也是我们的成就。
“现在”是“过去”的果,“过去”是“现在”的因;“现在”是“将来”的因,“将来”是“现在”的果。
这句话其实就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改善、改进自己(注意我没有说“改变”),别人对你不好,你很难改变对方,但你可以改变,不让自己长时间处于痛苦之中。
比如说我们现在回想小时候难受的遭遇,你还觉得很严重吗?对当时的自己来说很严重,但对现在的你来说则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这就是因为你成长了,进步了。
所以,人生难免风雨,劫难渡得过就是成长,恶缘化得开就是善缘,这世上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我们一生最重要的事就是自我的修行,什么时候“我”由小变大,有化为无,那就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