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忠诚与见利忘义

2023-02-21 17:02 作者:鲜花與荆棘  | 我要投稿

所谓忠诚,只不过是因为忠诚能够帮助自己谋取到更多的生存资源,能够帮助自己获得更高的社会评价,而见利忘义会让自己遭受到更多的恶评,也会有更多的人反对自己,从而导致资源都不向自己倾斜。而那些因为把对方的利益看的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从而对对方忠诚的人,少之又少。 所谓见利忘义,不过是通过计算利弊得失之后发现,见利忘义所带给自己的好处,远远超过忠诚能够带给自己的好处,或者说他把自己的利益看的比自己的名声更加重要,又或者是他认为那些对他产生负面评价的人并不能够对他产生巨大的影响,而眼前可以得到的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 忠诚和见利忘义看似是两种相反的性格,但其实本质都是为了成全自己,不管是为了成全自己的利益还是为了成全自己的名声(也就是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之所以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源于,他希望通过别人对自己有一个好印象之后,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力量支持能够给到自己。所以在意名声的本质,还是来源于在意自己的利益)。忠诚和见利忘义只是两种不同的途径而已,他们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帮助自己更好地趋利避害,为了帮助自己更好地谋利,从而帮助自己生存下来,取得幸福。 古代的臣子对君王忠诚,忠诚到什么地步呢?这些臣子可以为君王去战死。可是他们却不会愿意帮助君王推举人才。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推举了人才,那么他们的位子就会被挤占掉。为君王推举人才,相当于给自己增加竞争对手。这不仅不能够成全他们的功名富贵,也不能够为他们博得一个好名声。而臣子为什么愿意为了君王去战死呢?如果他们为君王战死了,就可以青史留名,可以被父老乡亲们欣赏和崇拜,可以为自己给大家留下一个好印象,可以让君王用更多的金银财宝去为他赡养家人,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社会形象,从而让自己的家族在父老乡亲面前抬得起头来,让自己的家族成员能够在外人面前扬眉吐气,让自己甚至是自己的家族能够流芳百世。所以看似臣子对君王的忠诚是为了君王,其实本质是为了臣子自己——他们只不过是把忠诚作为一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尊严,面子,名声和声誉,来让别人都对自己高看一眼(尤其是那些曾经活的屈辱的,不被别人当回事的,这些人都希望通过塑造一个正面形象,来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来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尊重,甚至是仰视)。在古代的封建制度下,很多时候忠诚是因为没得选。他们除了为皇帝效忠,想要获取到生存资源,想要获得社会对自己的认可,他们别无选择,只能通过对皇帝忠诚,为皇帝建功立业,来帮助自己活下来,来帮助自己加官进爵,来求取功名富贵。如果他们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那么他们不仅仅无法为自己谋取到赖以生存的资源,无法获得周围人对他们的认可,甚至会背负骂名,被千夫所指,遗臭万年。 反观见利忘义,见利忘义则是因为有的选,同时见利忘义是看破了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的把戏,他们发现忠诚带给自己的利益是非常少的,正如同资本家对你的一句夸奖,就让你卖命干活,给他当做驴使唤——他利用了你内心这种想要渴望得到认可的虚荣心,来为他自己获取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之所以敢于见利忘义,是因为衡量并且评估过了,那些人对于自己的负面评价,并不能够带给自己多大的负面影响和破坏性,而通过见利忘义能够获取到的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甚至可以用他获取到的这些利益去对那些给自己负面评价的人封口。见利忘义是因为有的选,是因为他即使不忠诚于对方。他也依然能够为自己谋取到生存资源和社会的认可。 忠诚是利他,而见利忘义是利己。人们都希望别人对自己忠诚,而自己却未必做得到对他人忠诚。因为忠诚未必对自己有利,甚至对自己有害;只有当忠诚能够对自己有利时,自己才会去忠诚。 由于忠诚往往是因为没得选,而见利忘义是因为有的选,所以通常情况下,至少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忠诚往往是下位者所做的选择,而见利忘义则是上位者所做的选择。比如古代的妇女都很重视自己的贞节,而这个贞节指的就是对丈夫的忠诚。往往劣势方比优势方更加忠诚,而优势方比劣势方更加见利忘义。而有些劣势方之所以会选择见利忘义这样的途径,是因为即使在遇到了各种重重的限制和阻碍的情况下,他依然有能力和智慧去冲破这些障碍,他能最接近于客观真相的本质,也就是什么对自己有利,什么对自己有害,怎么做可以真正的对自己有利,而怎么做会真正的对自己有害。

忠诚与见利忘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