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湖南:中医药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基本实现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

2023-11-24 15:04 作者:中医药非遗网  | 我要投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湖南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情况举行发布会

2023年11月24日上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湖南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情况举行发布会。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小松回答记者提问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小松介绍,今年以来,湖南省围绕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总体要求和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中医药强省战略目标,坚持高位推动,突出改革创新,强化系统集成,各项任务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推进四项改革,中医药活力竞相迸发。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将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纳入省委深改委年度重点任务。一是健全管理体制机制。省市县三级均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对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全省14个市州和122个县市区均设立了中医药管理机构。二是加快推进中医药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增加了一批中医药收费项目,提高部分中医药服务价格,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改革,基本实现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三是深化中药管理创新改革。简化医院中药制剂备案流程,近3年完成医院中药制剂备案品种742个,发布中药制剂调剂品种139个。同时,还推动中医药评价体系改革。组织开展中医药评价体系研究,建立科研项目单独立项、科技成果单独评价机制,近三年中医药科研立项1815个,获各级科技奖励200多项,将中医药人才评选、职称晋升等实行单列。

二、实施五大工程,中医药发展提质增速。

一是实施中医药服务提质工程。将中医药纳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要内容,推动“省级建高地、市级强服务、县级补短板、基层固网底”,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入选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项目,建设7家市级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实现省市两级三甲中医医院全覆盖,县办中医医院全覆盖,26家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标准。二是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工程。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遴选培养“十四五”中医药领军人才10人、学科带头人100人、骨干人才200人。现拥有国医大师4人、全国名中医3人、岐黄学者1人、长江学者1人。全省“西学中”学员达7000余人。三是实施中医药科技创新工程。湖南省政府将中医药科技创新纳入芙蓉实验室、岳麓山实验室建设内容,省财政投入5000万元支持开展中医药科研平台建设和重大课题研究,已建设26个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支持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打造中部地区中医药科技创新龙头。四是实施中医药产业振兴工程。组织开展“湘九味”产业集群项目建设,遴选26个中药品种纳入湖南省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培育目录,推动3个中药新药注册上市。五是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已建设77个省级及以上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280个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打造了马王堆、橘井泉等湖湘中医特色文化地标。截至2022年底,全省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27.89%。

三、开展四项行动,中医药服务惠及民生。

一是开展中医药服务基层惠民行动。195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中医馆全覆盖,基层中医药非药物疗法使用率达100%,中医药服务占比达29.66%。二是开展医疗服务中西协同行动。建设4家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5家省级旗舰医院和19个省级旗舰科室,开展了12项省级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攻关。三是开展中医药海外传播行动。在津巴布韦、阿联酋、巴基斯坦成立了3个海外中医药中心,推动湖湘中医药“组团出海”。四是开展中医药质量保障行动。建立权责明确、透明高效的综合监管机制,对中医药机构、人员、技术和质量等实行全要素、全流程监管。人民群众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氛围日益浓厚。

下一步,将继续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紧紧围绕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关键问题,发挥湖南中医药资源大省特色优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示范带动效应,为全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贡献湖南智慧和力量。

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兆泉先生回答记者提问

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兆泉介绍,湖南省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以来,重点聚焦中医诊疗项目立项与定价、中医与中药纳入医保目录、中医机构定点与支付等三方面内容,助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第一,开创性出台支持中医药传承发展文件。2020年底我们出台了《关于加强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试行措施的意见》,2022年再次出台了16条具体支持政策措施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第二,支持中医诊疗项目价格调整和临床应用。一是适时调升中医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重点调升具有传承价值、体现中医特色的中医诊疗技术项目价格,2019年,上调109个中医类医疗服务项目,平均调幅15%以上,其中优势中医项目“骨折手法整复术”从130元调到1000元,“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从260元调到500元;2023年,根据反应医疗服务价格水平的“医疗服务价格指数”分类指数来看,当前,湖南省中医类价格指数为177.8。二是积极推进中医类医疗服务项目的临床应用。2021年,对填补重大疾病诊疗手段和诊疗项目空白、体现中医创新和临床价值的11个中医诊疗技术项目,进行推开试点工作。2022年,对灸法、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浮针和芒针等4个中医类项目进行了调整,明确项目内涵,将药膏贴列为可收费材料。近期,正根据国家下发的中医类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对现行中医项目进行调整,促进中医项目在临床规范开展,推进中医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

第三,医保目录调整中加大对中医药倾斜力度。从四个方面予以倾斜。一是中成药,目前医保药品目录中成药为1381种,占药品目录总数的46.54%。二是中药饮片,在国家892个中药饮片目录基础上,2022年将551种中药饮片(传统饮片114种、中药配方颗粒299种、中药超微饮片138种)新增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增补率为61.77%。三是医院制剂,2022年将629个中药医院制剂纳入医保,占所有医保目录医院制剂(716种)的87.85%,并常态化动态调整,今年此项工作已启动,同时鼓励医疗机构间中药制剂调剂使用。四是中医诊疗项目,医疗服务项目目录中中医类诊疗项目为130种,占中医可收费诊疗项目的91%,全额纳入报销的甲类项目为113项,占比86.92%。

第四,探索多元支付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一是支持中医机构定点准入,支持中医类医疗机构发展,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范围,做到“应纳尽纳”。二是在DRG/DIP支付改革中倾斜,指导各市州适当提高医疗机构系数(费率)、提高中医特色病种权重(分值),探索对中医药治疗费用占比较大的中医优势病种提高付费标准。三是实施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遴选确定肛肠、骨伤等22个临床路径清晰、中医疗效确切的中医优势病种,采取中医诊疗为主,达到手术治疗同等疗效的,参照手术付费标准支付,实现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四是探索中医日间治疗。对治疗周期长、风险可控、需持续治疗的中医病种及中医康复类病种,积极探索开展日间中医医疗服务和住院按床日付费试点。

湖南:中医药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基本实现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